现行水、电、气价格分别是多少?很多选择“银行代缴”的家庭未必能准确地答上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底到明年,相关账户扣缴的费用将会增加——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水价、电价、气价等公共资源类产品价格已经吹响“集结号”,涨价成为定局——
电
涨!但今年底来不及了
预测涨幅:销售电价平均涨2.5分,民用电价格略高
[价改方向]
几天前,国家发改委召开了电价调整的会议,江苏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可能下调0.5分/千瓦时左右;而销售电价则总体上调,平均销售电价涨幅约为每千瓦时2.5分左右。
[江苏说法]
“这些都是由国家定的,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通知。”江苏省物价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电价的定价权限在国家发改委,具体怎样调整还要看正式方案。而且,目前所牵涉到的主要是上网电价、销售电价,并未对居民用电价格作出明确。至于民用电价是否在此次电价改革中调整,省物价局未作正面回应。
记者了解到,民用电价格是政府价格听证目录内的项目,如果要调整的话必须召开听证会才能确定。在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双双上调的趋势下,民用电价调整已经箭在弦上。尤其是江苏的居民用电价格,几乎十年没有明显调整,最近的一次细微调整也早在2006年7月份——当时江苏销售电价平均提价每千瓦时2.34分,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上调了0.83分钱,每户家庭每月电费支出微涨1元钱左右。目前,江苏的民用电价水平排在全国后五位。
民用电价调整方案一旦确定,国家发改委将委托地方物价部门召开听证会,而这必然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例如提前组织调查、成本审计,并且要将相关报告提前递交到听证代表手上等。眼下已是11月中旬,即便年底前来得及召开听证会,民用电价正式上调也“来不及”,届时只有“顺延”到2010年了。而民用电价的涨幅,预计将高于2.5分的平均销售电价涨幅。
气
用得越多,价格越高
预测涨幅:20%-30%
[价改方向]
天然气价格改革大体有两个关键举措:一是天然气出厂价可能上调20%-30%;二是“一省一价”。新的定价方案将实行综合性的加权平均法:将国产气和进口气价格折中,上调国产气价格,下调进口气价格。两种天然气加权平均后,由国家发改委确定区域门站价格,不同区域门站价格不同。实现上下游同步联动,最终是一个省一个价格,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执行不同的价格标准。
[江苏说法]
相对于电价而言,气价改革的趋势性更加明确。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份即展开了对气价改革的研讨,据称讨论方案多达六套。如果出厂价确定上调20%-30%,势必影响到户价随之上涨。究竟最终怎样调整,江苏省物价局表示仍须等待国家的通知。不过,在今年的全省价格工作会议上,对2009年天然气价格改革目标已经有所明确:“制定天然气差别价格政策,提高全社会节水、节电、节气意识”。这意味着,天然气不再是用多用少一个价,而是用得越多、价格越高。
目前,省内部分城市如南京已确定了今年民用天然气价格改革目标,拟采用全新的阶梯式收费,即用气越多价格越贵。不过,因为气价调整权限在省级政府部门,所以南京对调整时间未作明确,南京民用天然气的价格仍为每立方米2.20元。
水
今年涨了,明年还要涨
预测涨幅:南京每吨3.1元,全省平均3元左右
[价改方向]
和电价、气价改革的进度相比,水价调整实质上已经启动。导致这一轮水价上涨的直接原因,一是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二是供水企业纷纷喊亏,通过提高供水价格,缓解供水企业亏损程度。
[江苏做法]
快报7月13日率先报道了全省13市纷纷进行水价听证、调整的消息。现在,已有多个城市开始执行新的水价标准。这还远远没完,今年底前到2010年,全省各市仍将继续上调自来水价格,把没有“涨到位”的空间“涨完”。
今年率先上调水价的是南京,从4月1日起该市民用水价从每吨2.50元涨到2.80元;7月份,无锡、镇江民用水价分别从2.57元涨到3.2元、从2.63元涨到3.05元;8月份,宿迁民用水价从2.57元涨到2.87元……
根据“十一五”水价调整方案,除了无锡已经“一次到位”外,2010年绝大多数城市水价将继续上涨:南京民用水价将涨到每吨3.1元,镇江将涨到3.35元,常州将涨到3.07元,宿迁将涨到3.12元……
尽管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自来水涨价不会“集中”进行,但是目前离“十一五”结束只有一年多时间,全省13市“你方涨罢我登场”已是定局。
急涨背后
现在不涨
过期作废!
尽管都被冠以“价格改革”的名号,但在老百姓看来,改革的最终结果就是涨价:自来水涨价、电力涨价、天然气涨价……再加上刚刚涨过的成品油,公共资源类产品已经吹响了涨价“集结号”,几乎没有哪个不涨的。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密集的涨价现象?国家发改委今年8月3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水、电、石油等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进展情况,文中首先回应了公众的质疑。核心意思有两点:一是通过价格改革推动节能减排,二是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要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其中,发改委还引用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说明当前公共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迫切性。
其实,从去年开始,水电气为主的公共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就已启动,国家发改委之所以在今年8月才刊文高调披露进展情况,有其背景原因。据有关知情人士向快报记者透露,这主要与经济走势、CPI变化有关:去年开始,全球遭受严重的金融危机,国内CPI涨幅也一度居高不下。如果这时候水电气价格上涨,将使得总体经济状况雪上加霜。今年下半年开始,各项经济数据企稳回升,CPI也持续多月负增长,给公共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选择在这时候涨价,有望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不过,当前这一外部环境所能保持的时间却是短促而集中的。一方面,明年就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自来水等一些已经订好的价改方案面临“过期作废”的可能。另一方面,眼下PPI和CPI增幅已经双双进入上升通道,2010年势必将“扭负为正”,加上通胀预期不断增强,“涨价节点越往后推,负面影响越大。”知情人士称,从大局而言,水电气价格近期已是“非改不可”。但关键问题是,政府部门在推动价改的同时,必须优先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对城乡低收入家庭,应该同步出台补贴和优惠政策,降低涨价对他们的影响。
[质疑]
从“一年三次”到“两年多没一次”
南京价格听证会越开越少
这合理吗
一次听证
分步实施
今年涨3毛,明年再涨3毛——水价接连上涨,南京市民忽然回过神来:“怎么没听证啊?”对此,相关部门的回答也很干脆:“2006年就开过听证会了。一次听证、分步实施!”
听着好像挺在理,但总觉得不那么让人信服:开了一次听证会,到底能不能“管”以后好几年?另外,近年来除了水价,气价、出租车运价等也在频繁变动,为什么“价格听证会”反而越开越少?南京曾是全国率先开创价格听证制度的城市之一,为什么如今却近乎“失声”?
四年前就“听”了2010年的水价
2006年8月,南京市物价局举行了“十一五”水价改革听证会。顾名思义,这次听证的是当时直到2010年底自来水的调价计划。换句话说,四年多以后南京的自来水价格应该多高,那个时候就得定下来。根据听证会后制定的正式方案,到2010年底以前,南京民用水价在每吨2.30元基础上再涨8毛钱。
对这样的“分步实施”,政府部门表示初衷是兼顾百姓承受能力。然而,将今后几年的调价计划“打包听证”,这是否合理?南京最早的听证委员、后来的听证代表薛正毅则表示,这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价格听证的前提是进行成本监审,几年间供水企业的营运成本、污水处理成本势必都会发生变化。一次听证会怎么能‘预知’今后几年的调价幅度呢?”
类似的并不止自来水价格一项。2002年10月召开公交票价改革听证会后,也采取了相同政策:未来投币、刷卡“并轨”为1元/人次,分步调整。所不同的是,后来南京市政府制定了“公交优先”的低票价方针,公交票价实际没有上调。
南京曾经7年开了21次听证会
而在此前几年,民生价格频频成为价格听证会“主角”。但近年来,相关调价似乎并没有减少,价格听证会倒是明显“降温”了。
根据2009年修订后的《江苏省价格听证目录》,八大类价格的调整必须召开价格听证会。其中,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医疗服务收费、公办高中和大学学费、收费公路通行费等都应该由省物价局组织听证。遗憾的是,除了2002年举行的公路春运价格听证会、医疗服务价格听证会之外,省一级的价格听证会几乎为零!
在市县一级的听证目录中,包括了居民生活用燃气价格、民用自来水价格、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城市公共旅客运输基准票价(含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等。相比之下,关于此类价格项目的调整,也越来越少听到“价格听证会”的声音。
以南京为例,有一组对比鲜明的数据,充分体现了价格听证会由“热”转“冷”的命运:
1997年,南京举行了第一场价格听证会:液化气价格听证会。此后又接着举行了煤气、自来水价格听证会。仅仅在这一年里,南京就举行了3场价格听证会!
1997年至2003年,南京一共组织召开了21次价格听证会。
2004年至2007年,南京又先后组织了出租车运价调整、气价联动方案、自来水“十一五”价格改革等多场价格听证会。不过,频率已经相对减少。
2007年7月份至今,在两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南京基本没有举行价格听证会(座谈会及内部听证除外)。
原因是有了“常态调整机制”
“这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的涨价项目少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价格项目制定了常态调整机制。”谈及原因,南京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尤其是2008年CPI居高不下,一些政府定价项目禁止涨价,调价频率也因此减少。其次,个别价格如自来水是“一次听证、分步实施”,在2010年前不再举行听证会。另外,一些价格调整在相应调价机制生效后,不需再通过价格听证会这一程序,而且相关调价机制也是价格听证会通过的。
据介绍,在这些常态调整机制中,最主要的是气价联动机制、出租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前者规定了瓶装液化气价格依据气源价格的变动幅度,每个月调整一次;后者规定了当93号汽油价格分别涨到一定水平时,出租车可以加收1元、2元的燃油附加费,达到必要条件时还可以上调起步价(这时需要召开听证会)。例如,南京出租车目前正在收取的1元燃油附加费,就是依据运价油价联动机制开征的。
南京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外部影响因素的频繁变动,每“动”一次就举行一次价格听证会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建立常态机制更有利于贴近市场变化、增加价格变动的灵活性、合理性。
价格听证目录本身应该先听证
从“价格听证会”到“常态机制”,反映了民生价格的调控手段也越来越“紧跟市场”。不过,作为听取民意的重要渠道,价格听证这一制度无疑也该逐步完善。
薛正毅作为资格最老的价格听证代表,对此颇为感慨。他告诉记者,上半年南京刚刚“解散”了上一届价格听证代表,“按规定听证代表是两年一届,实际上已经‘超时’了。”而解散的原因,是由于既然是“听证代表”,就应该选举产生。如果今后要召开听证会,可能会“优先考虑”原来的老代表们。薛正毅认为,这也正体现了价格听证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另外,现行的价格听证目录同样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哪一些项目需要听证,哪一些不需要听证,应该由老百姓说了算。”薛正毅说,价格听证目录本身就应该先“听一听”再确定。快报记者 郑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