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2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高墙内搞发明,抢劫犯研制报警器
· “夫妻店”造假骗保1500万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1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高墙内搞发明,抢劫犯研制报警器
  他们曾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却因种种原因触犯法律,身处高墙内。在监狱民警的帮助下,他们反思自己的过错,潜心研究,将聪明才智用到对社会有益的地方,终于在监狱里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还将自己的研究申请了国家专利,为自己走向新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湖北省监狱近4年共申请发明专利2000多个。

  怀揣幼年一个发明梦

  高墙内通过九项专利

  年过四十的张清(化名)是武汉江夏区人,他曾经是西安某重点高校毕业的高材生。2004年,张清因诈骗罪被投入湖北省某监狱服刑。入狱后,他曾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此毁于一旦。在监狱民警的开导下,张清觉得自己不该沉沦,应该抓紧学习,出去后才能重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清从小热衷发明,他决定在监狱里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发明梦。从那以后,张清在完成监狱生产劳动任务之外,将其余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搞发明上。监狱民警看见张清终于重新振作起来,都十分高兴,不仅为他创造良好的环境,还帮他四处找资料。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产品的制作,民警们帮他找问题,挑毛病,提出各种可行性的建议。尤其是他在遇到困难想退却时,民警又想办法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理想。

  2007年3月,张清给自己所在监狱的吴监狱长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诉说自己爱好发明创造的愿望和想法。吴监狱长收到信件后,十分感动,表示一定要全力支持张清的发明梦想,并委托监狱教育科帮助张清到湖北省专利局办理申请国家专利。得知自己的发明还有机会申请国家专利,张清的发明热情再次高涨。监狱还与有关部门联系,减免了他的部分代理费。最让张清感动的是,监狱还帮他请来了省专利局的技术人员来帮助他写申请报告,修改制作图纸,完善申报程序,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张清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服刑的这几年,他光做的个人读书笔记就有六七十万字,设计、绘制草图几万张。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监区又成立了一个创造发明兴趣小组,将整个监区的学习气氛都带动起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11月,他的发明——可换角度百叶窗、多功能圆规两项专利通过了国家专利局的认证。2008年,他又有七项发明通过了审核。2年内就有9项发明通过了国家专利,这是连张清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成绩。

  面对未来,张清充满信心。他说现在有许多投资公司对他的发明专利感兴趣,来函联系专利事宜,他希望能够早点减刑回家,利用自己的发明创造财富,去为国家、社会做点贡献。

  法律知识烂熟于心

  数年研发“电子法库”

  已经年过五十的李冲(化名)曾经担任过湖北省某法院的院长,虽然通晓国家法律,但由于心理失衡和私欲膨胀,他逐渐滑向深渊。2002年,李冲因为职务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被投入武汉某监狱服刑。

  刚投入监狱期间,漫长的刑期让李冲十分绝望,他十分颓靡,头发很快就白了。民警看见李冲的情况十分担心,主动找他谈话。民警告诉李冲,既然现在已经在监狱服刑,就应该潜心悔过,但这并不等于就此放弃自己,作为一名曾经的法律工作者,以后依然可以继续将自己的长处用在对社会有益的地方。听完民警的话,李冲也冷静下来,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法律烂熟于心的李冲有一个感受:一个法律工作者如果像原来那样有需要就翻阅厚重的法典,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于是,他邀上同监的另外一名法律知识丰富的服刑人员,于2005年参与主持《电子法务法律法规数据库》的课题研发项目。经过几年的研究,李冲终于研制出一套能够随时查阅法典的电子数据库。

  监狱局将此数据库送往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搜索中心查证,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组织了由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六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七位法律、计算机的教授、博导、研究员和法学实务方面的专家参与的鉴定会。经鉴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课题建立的法律法规和公文领域的主题词库数量达十六万余条、法律文本达十五万余篇,内容覆盖目前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专业词库和政府的公文词表,并在国内首次采用“词+字”的搜索技术和精准检索方法,使查全率达99%,查准率达100%。其内容翔实、操作简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属国内首创,综合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各行专家的肯定,还有可能用到实际办公中,李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他辛苦的结晶,更是他人生价值的重新升华。

  读书不多“点子”多

  抢劫犯研制“报警器”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王发(化名)系湖北省宜昌市人,2006年10月因盗窃演变为抢劫罪,被当地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2007年3月,被投入到湖北省沙洋某监狱服刑。

  在监狱服刑期间,监狱民警经常与王发聊天。通过交谈,民警发现王发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头脑灵活,“点子”多,且生性好强,于是鼓励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正途上,做出点正事来。民警的话被王发记在了心里。从这以后,只要有时间他就去监区图书馆看书学习,在监狱给自己充电。一次看书时,王发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如果做一个语音警报器,是不是能够阻止那些和自己当初一样企图不劳而获占用他人财物的人呢?

  想到就马上去做。民警知道王发开始研究语音报警器,主动帮他搜集有关书籍和资料,并热情鼓励他要克服困难,将想法变成事实。在设计过程中,民警常常关心王发的研究进度,询问是否有困难,热心地为他出谋献策。王发经过反复构思,并结合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盗窃方式,大胆地设计了一种有线防盗报警器,它的体积小,功率大,交直流电两用,既可用于家庭住户门窗等固定设施,还可用于私家车、摩托车、行李箱包等各种可移动型财物。装上报警器后,事主可通过有线传播收到报警器发来的语音提示,同时,行窃者听到语音警示语,也很可能会知难而退。

  2008年初,王发将构想写成申请交给监区教导员李元海。李元海认真审核后,亲自将它移交到荆门市知识产权局首创专利事务所,为王发办理了这份特殊的专利申请书。2008年7月,王发就收到专利所寄来的专利受理通知书及名片。不久前,专利所裴所长来信告诉王发,他已经可以领取专利证等相关资料。

  这次专利申请的成功让王发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努力前进的方向。如今他又在找更多的资料,他说想研制出一种更贴近现代高科技发展的无线可视带摄像头的自动语音报警器,为公安部门侦破案件提供有效线索和证据。

  “同改”顽疾触动灵感

  狱中发明无颠簸座椅

  刘才(化名)原来是某单位一名财务人员,2005年因为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被投入湖北省沙洋某监狱服刑。

  2006年4月某一天,监区主要领导看到刘才入狱快一年了,依然沉默寡言,便主动找他谈心,问他有什么思想包袱。面对他的沉默,领导开导他,在寂寞的时候要磨砺出一种毅力和耐性,找准一个目标好好奋斗。在领导的鼓励之下,刘才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阴霾,积极抓紧时间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民警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刘才有想法,爱钻研,就告诉他其他监狱有服刑人员完成发明的事迹。这让刘才备受鼓舞和启发,他主动申请到监狱教研室劳动改造。监区集体研究之后,答应了刘才的要求。在教研室,刘才认真阅读了监区阅览室的关于实用技术方面的科技书籍,从基础的理论知识入手,有计划有目的地认真学习。

  2006年8月的一天,刘才与“同改”赵某聊天,赵某是因开拖拉机造成交通事故判处徒刑的。他说每天开拖拉机,因驾驶室简陋,颠簸疲劳,劳苦不堪,还给自己落下了经常腰酸背疼的顽疾。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才想到,何不发明一种不颠簸的驾驶座椅,来解除驾驶员的劳顿之苦呢?他找来大量书籍,仔细分析了汽车与拖拉机的座椅之间的区别,利用以前学的物理知识,用气压和液压代替原来钢条和弹簧做的拖拉机座椅。

  然而,又有一个困难摆在了刘才的面前,他不会绘图。刘才把这些想法告诉了监区领导,领导再次鼓励他不要轻易放弃,还为他买来一本绘图手册送到他手中。刘才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在业余时间一边学习原理一边绘图,不知道绘了多少遍,终于,无颠簸座椅的设计方案展现在纸张上!有了成形的图纸,监区民警专门开会集体对他的图纸进行了研讨,提出了有价值的想法。在民警们的帮助下,刘才再次对照有关工业设计绘图资料的学习,终于制造出标注图纸。

  2008年10月,刘才终于收到国家专利书,他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拿着专利书,刘才流下激动的泪水。

  据《楚天金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