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第1金融街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想投资?雾里看花要不得
· ■理财学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跟风网购,不知“类基金”为何物——
想投资?雾里看花要不得
  “记者同志,我买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别的产品跌,它跌得更厉害;别的产品涨,它却几乎不涨呢?我5万块钱本金,现在只剩下差不多60%!我该怎么办?”上周,读者祁女士致电《第1金融街》,为自己两年前跟风购买的一只“基金”懊悔不已。

  [读者自述]

  买了“基金”从未有过正收益

  2007年,时值国内A股市场大牛市,刚开始炒股的祁女士听说买基金可以赚钱,同年12月,她就跟风在银行购买了一款投资产品,名字中带有“基金精选”字样。祁女士告诉记者,她所看到的宣传词称其为“基金中的基金”。

  “我只买过很少的股票,对基金和理财产品一点也不了解。”就这样,以为自己买的是基金,而且认为“是基金就赚钱”,祁女士草率地通过电子银行转账认购了5万元。

  接下来,祁女士一直关注着这只“基金中的基金”,可是2年了,它从来没有让投资者舒坦过。“一直都在跌,从来没有赢利过,最亏的时候剩下不到2.5万元。后来我干脆不管了。”

  认购时净值为1元,到如今净值仅在0.6元上下波动。如果现在赎回,算上产品管理费、赎回费还有保管费,祁女士本金亏损在40%以上。这让她实在无法接受。

  根据祁女士的回忆,当时她认购该理财产品时还在募集期,从未前往银行咨询过理财师,对自己购买的产品特征也完全没有了解。

  [案例分析]

  是理财产品?还是基金?

  “人家买的基金都涨了,我这个优选基金怎么会亏损成这样?我买的到底是基金还是理财产品?”带着祁女士提供的详细信息,记者调查发现,祁女士购买的原来根本不是基金,而是一种全国发行的开放式、类基金型理财产品。

  根据祁女士提供的信息,从封闭期、认购费率、赎回时间等数据来看,这只产品与基金非常相似。销售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祁女士购买的这款产品结合了股票、基金,还有债券等多种投资渠道,类似信托类理财产品,“它是类似基金的理财家,是银行和基金公司进行合作,帮助投资者优选基金,也不排除打新股等投资方式。”

  据了解,2007年,恰逢国内基金热,各大银行和基金公司纷纷联手推出此类理财产品。该人士还表示,与祁女士购买的这款理财产品同名,还陆续发行了二期和三期产品。

  他还介绍,按照风险从低到高,基金主要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三大类,而根据祁女士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投资方向来看,正是风险最高的股票型基金理财产品。

  深度套牢与市场走势吻合

  “类基金”理财产品一度受到热捧,这与当时的市场走势密不可分。“当时大盘在6000多点高位,又值牛市,大家对市场非常看好,银行趁势推出了2、3期此类产品。”相关负责人认为,结合目前该理财的净值和大盘的表现,“深度套牢”的情况与市场走势是吻合的。

  记者注意到,同时期发行的不少投资于股票领域的理财产品也都处于浮亏状况。尽管近期市场回暖,个别产品的浮亏幅度仍然超过了两位数。

  业内人士指出,这类理财产品浮亏较大最主要是因为“生不逢时”。以祁女士为例,她买入时恰为证券市场历史高位,巨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强烈的股市震荡,2008年A股市场没能避免股灾,跌幅达到72%。面对金融危机,银行设计团队尽管花费了不少心思,但终究无力回天,很少有同类理财产品幸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股市回暖,一名张姓投资者一周前刚买入了“类基金”型理财产品,现在已经略有收益。

  尽管有人预测,去年以及前年发行的“类基金”产品短期内未有摆脱弱势调整的趋势,深度套牢的格局仍然不会改变。但资深理财师表示,市场正在回暖,就祁女士购买的这款产品而言,尽管上涨幅度很小,年中以来还是持续上升,因此建议持有,继续观望。

  投资者完全选错了产品

  就本案例而言,无论是产品的自身风险,还是系统风险,投资者均一无所知。为什么还要购买呢?

  “当初是理财师推荐你买的吗?”记者问。“没有。我自己看广告的。”祁女士回答。“祁女士完全选错了产品!”中国民生银行南京王府大街支行理财经理周春婷认为,风险承受能力与人的年龄成反比,祁女士购买的理财产品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大,成长型、进取型的年轻投资者,“像祁女士这样人过中年的投资者,我们一般会推荐比较稳健、收益能够略高于定存的产品。”

  既然是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客户都必须签订银行提供的一系列的单据,借此来衡量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是否与产品风险相匹配。可是据祁女士回忆,她是通过电子银行转账购买,并没有去银行柜面签约。上网操作时,也没有留意到产品介绍。

  为了核实,记者以购买者的身份来到发行该理财产品的银行营业部,要求理财师选择购买目前正在对外发行的同类产品进行网上操作演示。根据操作流程,这一产品的产品说明、风险评估等需要客户确认的信息均有电子版,需要得到客户的一步步确定方可转账。

  “对于比较了解产品的老客户,在线操作方便又省钱。”通常情况下,相比柜面交易,通过电子银行购买基金类理财产品可以节省2%-3%的手续费。祁女士也表示,自己通过电子银行转账,手续费有8折优惠。

  为此,银行理财师再次提醒,高收益必定伴随高风险,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事先与理财师沟通,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非常重要!必须全面了解后再进行自主选择。尤其对于没有理财经验的投资者来说,进行网上操作,更要事先咨询,切勿为了手续费的小折扣造成大损失。快报记者 谭明村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