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中国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七成家长认为教育费用难以承受
· 12名见义勇为
大学生被免学费
· 旅行社责任险全国统保将推行
· “天价打捞”公司
退还3.6万打捞费
· 广州拟规定现役军人免费坐公交
· 深圳“大部制”改革取得进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国家统计局一项最新调查显示:
七成家长认为教育费用难以承受
  国家统计局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高昂的教育费用已成为有适龄子女居民家庭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有七成的家长觉得难以承受。这些费用主要包括补课费、择校费、住宿费、生活费等。

  据调查者介绍,此次调查的范围为黑龙江省16个市县的1220户家庭。受访者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受访者所属单位类型分布比例较为均衡,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职工、国有经济单位职工、私营或个体经营者都占一定比例;二是受访者文化层次较高,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仅占15.3%,其余均为高中、中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三是受访者家庭人均年收入在高、中、低水平均有分布,其中2万元以内的占26.8%、2万元至3万元占35.0%、3万元至4万元占21.5%、4万元以上占16.7%。

  调查显示,有7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费用支出过高。子女平均每人每月消费金额在600元以内的占37.4%、600元至800元的占23.8%、800元至1000元的占18.9%、1000元以上的占19.8%。家庭子女平均每月消费的金额占整个家庭收入的比重最多占四分之一以上。

  专业人士提出,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加大政府对公共教育部分的财政支出,最大限度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并引导家庭为子女教育资金作长期规划,有计划地适度增加教育储蓄。同时增加政府对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投入,缓解这部分家庭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据《重庆晚报》

  ■相关新闻

  物价指数与居民感受确有差异

  统计局官员:

  物价指数与居民感受确有差异

  就有关物价指数与居民对价格的感受不一致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魏贵祥11月9日表示,价格统计调查和指数的编制十分复杂,与人们购买商品的实际确实存在差异,既不能说明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不准,也不能否认人们的感受。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统计学家”视频访谈,邀请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魏贵祥,解读统计局每月发布的CPI和PPI两个指标。

  在回答网友有关“物价指数与居民对价格的感受不一致”的问题时,魏贵祥表示,价格统计调查和指数的编制是一项十分复杂、专业性非常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全国各地区、同类各种商品、报告期各时间段价格的总体平均状态,与每个人对一时、一地、一种商品或服务价格的感受肯定存在着差异。国家统计部门编制和发布的价格指数是宏观指标,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概括性,将涨价的商品与降价的商品进行了加权平均,将涨价的地区与降价的地区进行了加权平均,将涨价商品实行的时期与降价商品实行的时期进行了平均。因此,与人们购买商品——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具体的商品——的实际确实存在差异,这既不能说明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不准,也不能否认人们的感受。

  魏贵祥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价格指数,研究经济形势,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使用相关的价格指数。研究居民消费看CPI,研究工业生产看PPI,研究房地产看房地产价格指数。另外在使用各种价格指数的时候,既要观察各种价格总指数,也要分析各种价格指数内的细分类指数;既要观察全国的各种价格总指数,也要分析各地区的价格指数。综合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