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空谈承诺 美对华“贸易保护”急升温
· 中钢协吁对贸易保护加强反制
· 近期美对华的
贸易保护事件
· 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下的中国外贸企业
· 用产业升级对付贸易保护主义
· 中国企业积极应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空谈承诺 美对华“贸易保护”急升温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一直强调要“负责任”,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然而,美国近期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表现,却使责任和承诺都流于空谈。中国成为其贸易保护大棒的主要攻击目标。综合新华社、《解放日报》、《证券时报》报道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今年以来,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发起10余起“贸易救济调查”。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美国对华贸易保护行为继续升温。11月3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金属丝托盘实施惩罚性关税;4日,美国就所谓的中国原材料出口问题请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反倾销税;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天之内对三起涉华贸易案做出初步裁定,其中有两起涉案产品将面临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惩罚。在贸易专家眼中,美国近期针对中国的行动“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极为罕见”。

  这种做法与美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的表态形成强烈反差。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到20国集团金融峰会,无论是双边会谈还是多边会议,美方都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还表示,在贸易方面,美国必须打破“故意限制贸易政策”,要让世界知道美国愿意与任何贸易伙伴进行公平竞争和贸易。这些表态余音未落,美方却以其现实行为自食其言。

  更令人关注的是,美方在一些贸易救济案中随意改变规则。以最新的铜版纸“双反案”为例,涉案中国公司的律师丹尼尔·波特明确指出,2007年美方企业曾就同一案例请求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而当时的结果判定中国公司并未构成倾销。同一企业同一案件,时隔两年却出现截然不同裁决,美方在国际贸易上的随意性足见一斑。

  美国政府不愿承认造成当前相关产业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下降,而是以“维护正常贸易规则”为由,对某些国内政治势力不断妥协,对贸易伙伴频频挥舞“反倾销”大棒,其结果只能是损人却不利己。

  国际贸易中有纠纷不足为奇,但美国如此频繁地采取贸易保护行动显然已偏离正常轨道,损害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贸易保护主义既违反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也不符合美国的自身经济利益。这些值得美国深思。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