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发现 名人逸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韩月乔怎样从影视明星变画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韩月乔怎样从影视明星变画家
  ★她是如何从一名舞蹈演员转变为电影演员的?

  ★上世纪70年代,她曾在南京哪个化妆品品牌中出现过?

  ★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她,如何又成为了画家?

  她,在上世纪70年代末,因出演电影《爱情与遗产》一炮走红。此后,又出演了《欢欢笑笑》、《孔雀公主》、《田野又是青纱帐》等影片,成为80年代炙手可热的明星。成名的同时,她离开了南京,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此渐渐远离了南京老乡的视野。 国庆期间,在一部热播的电视剧《爱在战火纷飞时》中,不少观众发现了这张久违的面孔——韩月乔。

  前不久,低调来宁参加前线歌舞团大聚会的韩月乔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采访中,韩月乔讲述了她的从艺经历以及“触电”以来的许多幕后故事。在采访结束时,韩月乔还特别要求记者代表她向一位从未谋面的崔老师问好。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韩月乔在作画

  影片《爱情与遗产》中跳西班牙舞造型

  影片《孔雀公主》中的造型

  《周恩来在重庆》中饰演宋庆龄

  韩月乔接受快报记者采访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如何从舞蹈演员变成了电影演员

  韩月乔的父母都是军人,从小跟着父母走南闯北的她,性格活泼开朗,加上爱蹦爱跳,幼儿园刚毕业就被老师相中进了体操队,练就了一身“舞艺”。1973年,韩月乔考入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舞蹈队。

  “1973年3月22日,我来到卫岗,进了前线歌舞团。我还记得第一天来的情景。我穿了一套没有领章帽徽的军装,躲在一棵大树后面,不敢出来见人。那时候特别瘦,最小码的衬衫,上衣口袋都得扎进裤子才穿得像样。”在前线歌舞团一呆就是几年,“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无忧无虑地练功,一门心思地想把舞跳好,最大的梦想就是出国演出。”谁知道,没等到出国演出,另一个机会就来了。

  “一天,我在排演场排练舞剧有人通知领导要找我。于是我去了,果然是让我去拍电影。原来,西安电影制片厂来团里挑演员,选中了我。说来奇怪,他们一共来了三个人,导演颜学恕,摄影张发良,制片主任李安棣,三个人一起到剧场找李团长,想找个会跳舞的人去演电影。他们来的时候,我们正在舞台上排练集体舞《金凤凰》。跳舞的有十二个人,他们三个却同时看中了我。”

  被选中的韩月乔很紧张,“一来,我根本不知道拍电影是怎么回事;二来,我出生在浙江,讲一口南方味的普通话,我担心自己的普通话过不了关。”心怀忐忑的韩月乔去找了前线话剧团的人,“他们告诉我,普通话不好没关系,可以配音,而且演电影并不难。打消了我的顾虑。”

  就这样,舞蹈演员韩月乔变成了电影演员,“那是我演的第一部电影,叫《爱情与遗产》。在电影里,我演女二号——芭蕾舞演员韩莎莎。我不会跳芭蕾舞,而且因为我一直在部队,对韩莎莎这样的人根本不了解,我就担心自己演不好。我去找导演,但是导演却对我很信任。”

  有意思的是,电影播放后,朴实无华的女一号很快淡出了观众的视线。倒是女二号韩月乔,迅速红遍了大江南北。

  其实爱美的南京姑娘曾天天看到韩月乔

  韩月乔演电影红了。实际上,即使韩月乔不演电影,爱美的南京女孩对韩月乔也不陌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京女孩子都喜欢用芭蕾珍珠霜,这在当时,算是比较奢侈的化妆品了。而韩月乔,就因机缘巧合,给芭蕾珍珠霜当了一回“代言人”。

  当记者提起从前辈那里听来的这段往事时,韩月乔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哎呀,这事你们居然知道呀,我都忘了。”

  韩月乔告诉记者,给芭蕾珍珠霜拍广告,纯属意外事件。“那大概是1978年,我还没去演电影,一门心思在前线歌舞团练舞呢。我们排练了一个舞蹈,叫《珍珠舞》。当时南京有个化工厂,生产一种叫芭蕾珍珠霜的化妆品。他们想找个人做广告,得知我们在排《珍珠舞》,就来我们团选人。”

  说是选人,其实是选照片,在一堆剧照里,轻工业局的人相中了韩月乔,并把照片带回去了。“很快,我的照片就出现在了他们的产品上,而且跟着远销到了国外。他们还把我的照片做成年历,有点像以前的那种月份牌女郎。”

  芭蕾珍珠霜火了,韩月乔也火了。不过,很多使用芭蕾珍珠霜的南京女孩子并不知道,广告上的大美女就是韩月乔,而且就在自己身边。

  说起芭蕾珍珠霜,韩月乔提起了一段小插曲。“后来,我想搞电视创作,缺乏启动资金。发愁之际,我想到了芭蕾珍珠霜。他们用了我的照片,还没付过费用呢。不是应该付费的吗?”

  朋友陪着韩月乔找到了厂家。厂家给出的答案让韩月乔很失望,“他们说以前确实用过我的照片,现在已经不用了。我想那就算了吧。可谁知道,和我一起去的人很聪明,他很快就从厂里的销售部买到了一瓶珍珠霜,打开一看,包装盒里就有我的照片。”为这事,双方打起了官司,问题妥善解决。

  说起往事,韩月乔笑言:“现在想想,其实也不能怪厂家。他们用我的照片是在1978年左右,那时候法制不健全,人们根本没有肖像权的概念。”

  当年的“孔雀公主”现在都在演绎哪些名人

  “拍完《爱情与遗产》后,剧组的演员聚在一起聊天,谈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们都表示想继续演电影,我对自己能否演好电影没有信心,我就说,我还要回前线歌舞团。结果我就真回来了。”

  有趣的是,当初表示不想演电影的韩月乔,后来又在多部影片中有精彩表现,成为红极一时的影星。“我回到南京以后,又被北京电影制片厂借去拍了《欢欢笑笑》和《孔雀公主》。马上,《白桦林中的哨所》又要上CCTV-6流金岁月,刚采访了我。”

  虽然电影拍得红红火火,可是韩月乔总觉得自己该干点别的什么。“有一次坐火车,遇到一位观众,他告诉我上海戏剧学院正在招生,建议我去试试。我拍完戏就赶去了,结果考试时,我去朝鲜演出,给耽误了。但在我执着努力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答应接受我考试。”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韩月乔去八一电影制片厂找到了陶玉玲。上世纪50年代,陶玉玲因在《柳堡的故事》中饰演二妹子一举成名。和韩月乔一样,陶玉玲也是从前线歌舞团出来的,听说韩月乔想到八一厂,陶玉玲大力帮忙,1987年,韩月乔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离开了南京卫岗的前线歌舞团。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年龄的增加,韩月乔渐渐淡出了电影拍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电视剧拍摄上。“近两年,我拍过电视剧《同舟共济》《周恩来在重庆》《爱在战火纷飞时》等。饰演了宋庆龄、宋美龄、萧太后等角色。”

  关于自己的角色转变,韩月乔很坦然,“现在演夫人、太太,只能当配角了。”所以,如果观众偶尔瞥一眼电视,看到变成太太的“孔雀公主”,千万不要惊讶。

  第一次买油画用料老板劝我拿次品纸

  虽然本职工作是演员,但是韩月乔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创作。她搞过摄影,当过导演,而且每样都很出彩。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尝试画画。

  “2006年7月份,我陪别人去北京中华世纪坛看画展。展出的是法国、意大利的作品,其中有毕加索和凡·高这些大师的作品。作品上的油彩非常鲜艳,我很吃惊,就问:这是真迹吗?展馆的人觉得我问得很荒唐,用很奇怪的目光打量着我,说:当然是真!接下来,我说了一句更荒唐的话:这个很好画嘛。人家觉得我不可思议,那眼神简直是在藐视我了。我就在心里嘀咕:没关系,我自己画。”

  说干就干,出了展馆,第二天,韩月乔就跑到文具店去买绘画工具。

  “我买了油彩,还买了一套笔。老板问我,要不要调色油。我就问:调色油是干什么用的?老板说,调色油是用来调色的。我说:好,我要。接下来,老板又问,你要不要油画刀?我更吃惊了,这画油画还要刀啊?老板挺好的,见我是外行,就推荐我买次品油画纸,那意思是先练练再说,别浪费资源了。我就说来十张好了,可是次品只有7张,老板又给我搭了三张好纸。一整套工具,花了不到100块钱。就这样,我开始了绘画。”

  工具有了,怎么下笔呢?韩月乔到了北京有名的潘家园,选择了几幅自己喜欢的,拍一些照片回来。 对照着照片,韩月乔的处女作很快出炉了。拿给懂画的朋友看,朋友鼓励韩月乔:画得不错,好好画,以后可以在国外搞画展。

  朋友的鼓励让韩月乔信心更足了,她一发不可收拾。不久后,她拿出去装框的第一张作品就被喜爱她作品的人买走了。从那以后,不断有人找她买画。2007年底,她将自己的作品制成版画,参加画展得了特等奖。

  作画的署名源于一个奇怪的巧合

  短短几年,韩月乔的绘画成绩斐然,作品不但获奖,还被比利时公主收藏。今年,韩月乔的作品还参加了拍卖。

  香港的《东方艺术》杂志曾对韩月乔作了专题介绍。文章中这样写:“她的画不学某家,不似某派,既没有按固有的传统套路,也没有刻意追随当代新锐流派,完完全全是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

  这样的评价,韩月乔一点也不吃惊。“我觉得我特别适合搞创作,我的血液里有绘画的基因,我有绘画的热情和冲动。”在这些饱含着创作热情的绘画作品上,署名并不是韩月乔,而是叫Hanna。Hanna是拍电影《黑脸女婿》时,剧中英文老师给韩月乔起的名字,当时还把韩月乔吓了一跳,哎呀,这不就是我原来的名字吗?”

  韩月乔的父亲祖籍山西省左权,她的母亲姓那,是四川人。父母亲在抗美援朝的队列里结下了姻缘,回国后,母亲在浙江衢州生下了大女儿韩月乔。“鸭绿江彼岸的人民军战友建议我父母,孩子的名字就取‘韩’和‘那’,叫韩那。Hanna的发音在朝鲜语里是1的意思,我正好又是家里的老大。可我父亲非说这个名字很怪,不想用。那一年,正好是苏联的卫星上天,我父亲就给我取了个月字,同年,武汉的长江大桥建成,我父亲于是也给我取了桥字。我就成了韩月桥。”上学后,为了书写方便,韩月桥又不知不觉被简化成了韩月乔。

  “不管怎么说,我到底是和Hanna有缘,小时候没叫成,现在都补回来了。以后,如果你们在南京的画廊看到署名Hanna的作品,那一定就是我的作品了。而且现在,我确实有这样的想法,想把我的丝网版画先在南京的画廊里挂几张出来。”

  为什么她画中的人没有五官

  学绘画,韩月乔一开始给自己定的起点就很高。 “我都画大尺寸的。比如,我模仿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学他的布局,但是人物我用自己的。用清末的歌妓,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人家说你胆子真大,一开始就敢画这么大的,我开玩笑说,大画体现画家实力嘛!”

  为画痴狂,来南京开会,韩月乔随身带着自己的作品集,须臾不离左右。仔细翻阅,发现她的仕女图很有特点——线条简单,但表现力很丰富,虽然很多人物都没画五官,但那种含蓄恬淡的样子,倒是散发出不尽的韵味。

  韩月乔这样解释自己笔下的人物,“一开始不敢画五官,因为觉得自己功力不够。一天,从美国回来的妹妹看到了我的画,她说,这样好了,别画眉眼了。我说,那不行,别人会说我不会画人物。妹妹说,她喜欢美国人在个性上的表达,别说眉眼,他们有时候就连形体,也是一根线就表达了。非常有特色。”

  妹妹的话,又给了韩月乔一个启发。后来,韩月乔干脆就不画眉眼了。“我的仕女就靠形体语言表达她们的内心了。”

  人到中年的韩月乔,经历过感情的大起大落。在自己的画作集里,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为情所困时,我祈求过,我羡慕中国那些浪漫美丽动人的‘鹊桥会’等传说和故事。当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和我一样单身的女友时,女友说‘你为何不画下来,那是你的语言啊!’”一边画一边领悟,绘画让韩月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

  在采访结束时,韩月乔说,南京有个姓崔的老师,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她的剧照。崔老师曾经说,他想找个合适的时间和机会,把这些剧照交到韩月乔手里。遗憾的是,这次来南京,行色匆匆,来不及了。“不过,我的家在南京,亲人也在南京,我会常常回来的,以后有的是机会。请现代快报代我向崔老师问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