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校园招聘更受宠
还凑人才大集的热闹吗
· 累啊累
· “百日行动”淘工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校园招聘更受宠还凑人才大集的热闹吗
  11月20日,一年一度的“江苏省暨南京市201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南京市江东中路300号)拉开帷幕。据悉,目前已经有400多家单位进行了参会登记,预计提供约4万个岗位。毕业生近期可以通过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进行注册登记,然后索取电子入场券,要注意的是,今年首场大型招聘会的门票将提前五至七天发放。

  大型招聘会还有必要吗?

  又逢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几十万年轻人将奔波各地,赶集求职。然而,人气蒸腾的人才大集收效如何?在现在校园招聘会越来越红火的情况下,2010届毕业生是怎么看待即将到来的人才大集呢?

  南京理工大学近日对2009届和2010届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毕业生们看来,校园专场招聘更受宠。从被调查的2009届毕业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看,本校就业网站、辅导员和年级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三条主渠道,66.4%成功签约的就业信息来自于这些渠道。2010届8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参加专场校园招聘会、参加校内大型招聘会、自己直接与单位联系、通过实习寻找机会等方式进行求职。

  “赶集招聘就像大海捞针,人才大集上学生太多,所以对哪个学生都没深印象,最后常常会只招不聘。”一家综合型企业的人事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效率不高,但大型招聘会往往是就业形势的风向标,又能体现一个企业的实力和形象,所以还是要进场“展示”一下。常熟市人才服务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赶20日人才大集主要是展示一下常熟地区的形象,让毕业生们看到常熟的新发展。之后,他们会组团到各个高校招人。

  “大集”看市,专场成交

  “和校园招聘会相比,这类大型综合类招聘会的针对性要弱一些。”南京林业大学大四学生丁楠告诉记者,几百家单位和上万的毕业生挤在一个大厅里,学生专业各不相同,口味更是各异,要在这场大集上找到合适的岗位,真的很难。

  尽管如此,毕业生们还是纷纷申请了这场大型招聘会的门票。“班里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考研和考公务员,其他还有四十多人,全部都申请了门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同学告诉记者,听学长们讲以前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发到入场券的,所以今年同学们都提前上网申请了。这种大型招聘会还是要去看看的,感受感受氛围也好,正好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求职了。

  虽说不太认可这类大型招聘会,丁楠也还是早早上网查阅了岗位,并且提前投递了几份简历。“去肯定是要去的,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最起码先了解了解今年的就业形势。”丁楠有自己的打算,去年的就业形势不太好,都说今年经济回暖了,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大型招聘会上企业很多,也能看得更全面一些。“赶集”赶得顺利的,校内招聘会上就盘算着抬高点“身价”,对“赶集”心有余悸的,则迅速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理预期。

  大型招聘会也在改进

  大型招聘会的效果屡屡受到质疑,还有必要再办下去吗?对此,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11月20日这场招聘会的警示和提醒意义很重要,这一天代表着毕业生新一年的求职正式启动,希望通过这场大型招聘会的影响力,提醒所有毕业生尽早地进入求职状态。

  另外,有关负责人还表示,最近几年,主办方其实也在对大型招聘会进行改进,具体来说,让学生们提前上网搜寻和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岗位,有合适的岗位再提出入场申请,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岗位,这类毕业生也没有必要硬挤进招聘现场。这样其实就提高了大型招聘会的针对性,避免学生进场两眼一抹黑地瞎逛和乱投简历。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首场大型招聘会的门票将提前五至七天发放,发放的票数将视学生网上投递简历的情况而定。人事部门的专家也提醒毕业生们,现在的招聘方式很多,大家不妨多试试,比方说,在网上投递简历,节约成本也节省时间,或者参加各个高校的专场招聘会,学校开招聘会,专业上会更“对口”,成功率也比较高。快报记者 项凤华 谢静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