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成南京人将接种到甲流疫苗
· 江苏出台
妇女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新政
· 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今天启动
· 自强不息
· 热心读者捐来6000多元
· 无锡澄清“派出所领空饷”传闻
· 名嘴赵普成为江苏消防形象大使
· 《南京的记忆》展览在菲律宾开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热心读者捐来6000多元
  上周五,快报报道了农民妈妈许继兰将在南京捐肝救子的故事(详见快报11月6日A11版),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快报读者被这位来自宿迁沭阳县万匹乡的伟大母亲和这个贫困家庭的遭遇所感动,捐款6000多元。肝移植手术将于本周在省人民医院进行。

  全省读者爱心捐款不愿留名

  上周五上午10点10分,冯伟东的银行卡上收到了第一笔爱心捐款:200元。“我当时正陪着孩子在做检查,手机上收到了银行发来的消息。”冯伟东心头一热,他知道这是一个看了快报的好心人给他汇来的款。他兴奋地告诉了妻子和儿子:“有人来帮助我们了!”

  仅仅7分钟后,手机短信再次提示,收到汇款1000元。冯伟东再次为之一震,“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竟然捐给我们这么多!”

  这是一次全省读者的爱心大行动!12点20分,600元;12点30分,300元;下午3点,100元;3点半,900元……一天时间,十多位读者慷慨解囊。与此同时,苏州的李先生打通爱心热线表示要邮局汇款,六合的朱女士、常州的杨先生汇款后通过爱心热线转达了对欢欢母子的问候,却都不愿意留名。

  周末两天,爱心接力棒仍在不间断地传递着。昨天上午,爱心热线又收到一条内容特殊的短信:“捐肝救子的母亲让人感动,我是一个来自苏州的民工,收入很低,勉强能解决温饱,捐一百元行吗?”记者回电后,这位民工只透露自己姓顾就挂断了电话。

  昨天在病房里,冯伟东把短消息一条条地翻给记者看,并不停地念叨:“可惜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抄下了几个打进爱心热线的捐款人的电话,说要亲自感谢他们。还有太多不留名的爱,他说只能把谢意放在心里。

  记者了解到,省人民医院考虑到患者家庭比较困难,欢欢手术的大部分费用由医院承担,目前,冯伟东虽然已经向亲友们借钱凑齐了手术费,但是术后的费用一年仍要花费几万块,“好心人捐助的这些钱,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真的太感谢了!”

  欢欢用手机跟好心人“说话”

  时隔三天,记者在病房里再次见到欢欢,发现他的脸上多了很多笑容。许继兰和冯伟东夫妇看在眼里欣慰极了,因为自从儿子今年春节后发病,陆续出现手脚抖动、四肢无力、流口水、不能说话的症状,这种平静的笑容并不多见。

  “知道这么多人在帮助你,你高兴对吧?”听见记者的问话,欢欢绽放了一个特别甜美的笑容,然后重重地点点头。

  “做手术不害怕,对不对?”这一次,欢欢看了看妈妈,然后又笑着点头。“不怕,不怕。”许继兰坐在儿子旁边,替儿子说,其实也是跟自己说。比起之前面对手术的些许紧张,那么多人的帮助也让许继兰变得更有力量,尽管越临近手术,她越睡不踏实,但那是因为她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脏植入儿子体内,儿子可以重获健康!

  “妈妈,你要吃好点,做手术才有精神,肝脏才会好。”“妈妈,以后我会对你们好一辈子的。”“妈妈,你做了手术就不能做事了,爸爸要更辛苦了”……不能说话的欢欢躺在病床上,喜欢通过手机打字的方式跟父母对话。昨天,他用同样的方式跟那么多帮助他的好心人说话:“等我病好了,走上社会挣了钱,哪里需要我,我都要去帮助别人!”欢欢的懂事让整个病房里的人集体动容。冯伟东告诉记者,收到第一笔爱心捐款的时候,欢欢就“说”了这样的心愿。

  据了解,如果一切顺利,手术将在本周内进行,肝移植中心的多位权威专家将在王学浩教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这个手术。对欢欢母子的近况,快报将继续关注。

  快报记者 钟晓敏 王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