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人物志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秦淮河流进这个美国人血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个叫鲍比的美国人要写一本关于南京的书,从哪里着手呢?
当画舫沿着十里秦淮漂流时,鲍比有了答案——

秦淮河流进这个美国人血管
  鲍比·布瑞的职业是专业摄影师兼撰稿人。从2006年以来,这个精力充沛的美国人,一直试图用自己娴熟的摄影技术展示一个“真正的中国”。摄影之余,他噼里啪啦敲着键盘写起了中国,并且即将有书面世。

  2009年10月底,在午后灰蒙蒙的阳光里,鲍比·布瑞到了南京。这是他第一次来南京,同时也带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写一本关于南京的书。从哪里着手呢?当画舫沿着十里秦淮漂流时,鲍比有了答案。

  来自洛杉矶的中国爱好者

  鲍比·布瑞来自美国洛杉矶,今年31岁。1993年,年仅15岁的鲍比就在著名的《迈阿密先驱报》上发表了摄影处女作,照片的主角是一位古巴棒球运动员。自己的作品被报纸采用,鲍比非常激动,他立志以后要做个真正的摄影师。

  上大学时,鲍比选择了可视通信专业。2002年,从洛杉矶的大学毕业后,鲍比进入美国的一家电视台工作,担任专职摄影师。镜头下的世界五光十色,鲍比非常享受自己的这份工作。不过,直到此时,鲍比的生活还和中国没有半点关系。

  工作不久后,鲍比有幸参与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的电视片。那是他第一次来中国,这次中国之行激发了他更深地了解中国的欲望。在摄制组即将返回美国的时候,鲍比告诉自己:我还会回来的。

  2006年,机会来了,一家香港公司招募驻广州的专业摄影及文字工作者。鲍比欣然应聘,不久便带着心爱的摄像机和摄影机来到广州。

  一到广州,鲍比的镜头盖就再也合不住了。拍新闻、拍广告、拍电视,美国人鲍比用他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展示这个城市的魅力。与此同时,他开始为中国以及美国的各家杂志撰稿、写电视脚本,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

  在广州,鲍比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他的女朋友是一个在广州工作的河南女孩,长相甜美但性格独立果断。女友坚决反对鲍比向别人“贩卖”他们的爱情故事,她的口头禅是:“Do not talk about me”(别扯我的事)。所以,当日渐成为新闻人物的鲍比,有时候免不了被媒体追问个人感情问题时,女朋友的“圣旨”就成了最好的挡箭牌。

  “南京很悠闲自在”

  2009年秋天,鲍比接受国家外文局的委托,撰写一本介绍南京的书。

  “书是给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看的,计划2万5千字左右。”这个差事让鲍比欢呼雀跃,因为,虽然来中国已经四年了,他还没有到过南京。不过,鲍比知道,这不是件容易事,“南京,是个文化古城,想把这个城市的特色讲清楚,对我来说是个挑战。”

  2009年10月23日,鲍比从北京来到南京,他的计划是在南京待两个星期。两个星期时间里,他要尽量全面地了解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然后用照片和文字把她勾勒出来。

  下了飞机,沿着机场高速一路驶进南京,鲍比的第一感觉是,“南京和北京完全不一样,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悠闲自得,很放松。”

  住进夫子庙“秦淮人家”的第二天一大早,征得酒店的同意,鲍比就攀上了酒店的飞檐,跨到高高的平台上,饱览秦淮秀色了。他看到一条宁静如画的小河,温柔地绕过民居,悠闲地向远处延伸而去。

  “南京是悠闲的!”这就是鲍比在南京的最初感觉。

  闯进后台的不速之客

  鲍比的南京之行从欣赏文化开始。在别人的陪伴下,他观看了云锦制造、扎花灯、做水墨画,还去听了古琴和昆曲。

  在观看画家作画时,鲍比吃惊地感叹,“精致的竹叶和娇嫩的花瓣从画家的笔下淌出来,速度之快真是让人惊叹不已。”更让鲍比惊叹的,则是百闻不如一见的昆曲表演。

  来南京之前,鲍比一直觉得,观看中国的古代戏曲,就好像是在学习一门外语。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错综迷离的故事情节,再加上晦涩难懂的语言,让他根本没有办法理解戏剧本身的内涵。不过,自从在江苏省昆曲院看过昆曲的折子戏,鲍比也变成了昆曲迷。

  “三幕折子戏中我最喜欢的那一幕名为《借茶》,来源于《水浒记》。尽管现场提供了中英文字幕,可观众却无需看字幕,就能一下理解那位女子和书生间的幽默故事。所有的观众都看得津津有味,乐得笑逐颜开。”

  鲍比把昆曲和他看过的京剧以及川剧做了个比较,“京剧和川剧中,演员服饰华丽、化妆浓艳、场景格外绚丽。而在昆曲表演里,演员装扮古朴,妆浓而不艳。柔和的嗓音、细腻的步伐,整个舞台表演更像是一部戏剧,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得初次观看中国戏剧的外国人更易融入情节,理解戏中意味。”

  听过了昆曲,鲍比的另一节文化课是白鹭洲公园内“夜泊秦淮”的演出。这台演出共40分钟,分为“六朝风情”“盛唐风月”“南唐风韵”“大明风华”“清代风雅”5个篇章。绚丽多姿的演出一结束,鲍比就跑到后台去采访演员了。“在舞台上,他们是皇帝、是飘飘欲仙的古典美女。在戏台后面,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嘻嘻哈哈的普通人。”

  后台的演员们看着闯进来的不速之客,倒也没有丝毫扭捏,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这种表现和鲍比的判断严丝合缝。

  大街小巷捕捉细节

  在南京生活的两个星期里,鲍比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个细节上。摄影出身的他,练就了一双捕捉细节的敏锐眼睛。“细节对于人们而言通常会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常常被忽视。只有当你停下忙碌的脚步,完全地放松心情,静静地去欣赏古城的点点滴滴,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些微小的闪光点。”

  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在参观中华门时看到的。“资料告诉我,中华门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城墙上的墙砖,经历了600年的风吹雨打。而我在现场看到让我更震惊的东西——墙砖上刻有工人和工头名字。”

  在采访秦淮扎灯大师顾业亮时,那些细节栩栩如生的花灯,更让鲍比痴迷,“特别是荷花灯,莲花和莲藕图形的结合完美地阐释了秦淮的深厚内涵。很难想象仅仅用简单的纸做成的精巧、脆弱的花灯竟能如此华丽迷人。”

  除了刻意地寻找,在不经意的闲逛中,更多南京城特有的细节扑面而来。 “我喜欢咝咝作响的牛肉锅贴,它们的形状像弯弯的月牙,又像老奶奶用纸折成的金元宝,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夫子庙精致的小点心也让我心情愉快。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已经抛弃了忙碌时惯于用来果腹的麦当劳、肯德基。”

  有秦淮河的柔波相伴,任何一种匆忙都显得不协调。

  “夫子庙是座大学城”

  短短两星期的逗留很快结束了。11月6日,当鲍比·布瑞准备离开南京时,一本关于南京的书已经在他的脑海里成形了。

  “绘画、古琴、美食、昆曲、云锦、夜泊秦淮、荷花灯,这些我都会写进书里。但是我不会把它们写得像说明书一样。书出来以后,读者看到的,会是一个游记样的东西。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轻松的、愉快的。”

  串起这些细节和碎片的,会是秦淮文化。鲍比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为秦淮文化做了一个注脚,“在西方,以大学为核心,周围会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有些城市就是在这种社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南京人常常说,秦淮河养育了南京人。这话有点抽象。实际上,对于我们这样的外国人来说,他来南京,看到秦淮河畔有夫子庙,有贡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大学城里有便宜好吃的食物,有小商小贩,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当然,秦淮河畔的大学城是几百年以前的。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初的大学城已经成了典型的市民聚居地。这也正是秦淮河的生命力所在。”

  □快报记者 白雁

  河流如同血脉在城市的身体里流淌。法国的巴黎有塞纳河,英国的伦敦有泰晤士河,中国的南京有秦淮河,所有的文化和当地特色都在河水中蜿蜒流淌。河流的发展哺育起商业的繁荣,带来才子佳人云集,共同缔造了南京源远流长的文明。来到了同样充满文化韵味的秦淮河边,我开始探寻秦淮文明的奥妙。

  ■水墨南京

  中国传统画的细腻、精致中彰显出不凡。那些泼洒的点点墨迹和巧妙的轻轻收尾,使得画中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再盖上鲜红的印章,整幅画刹那间浑然一体,犹如天成。

  ■琴韵悠远

  靖远年仅二十,娴静娇小,可已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了,拥有自己的学生。她的琴声让人感觉到一种古琴所特有的音韵,清新脱俗,深沉含蓄。她的指尖轻盈跳动,结合着弹、拨、推、拉,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的一拨一弹让我想到了家乡密西西比河畔的布鲁斯音乐,也同样营造了一种静谧幽远的意境。这种音乐能够使人在悲伤和孤独时仍然感觉到内心的平静和坦然。

  ■美味秦淮

  漫步秦淮岸边,品尝着爽口的小吃真是一件乐事。久负盛名的秦淮“八绝”,香甜脆酥,精致小巧,让人百吃不厌;那些冒着热气、咝咝作响的牛肉锅贴绝不可错过。不知不觉中,我发现秦淮小吃已经代替了我以前经常光顾的麦当劳。

  ■夜泊秦淮

  白鹭洲公园上演的夜间水上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那里拍到了很多精彩的瞬间。在拍摄照片时,我脑海不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云集于此,挥毫泼墨,吟诗作对。

  ■云锦灿烂

  我想拥有一件云锦外套,那些有着朵朵红色祥云图案的会是我的首选。飘逸的红云将伴我度过日后的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将南京的云锦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撩开昆曲面纱

  那天在昆曲院南苑剧院看了三幕折子戏,我最喜欢的那一幕名为《借茶》,来源于《水浒记》。尽管现场提供了中英文字幕,可观众却无需看字幕,就能一下理解那位女子和书生间的幽默故事。

  ■彩灯高挂

  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去拍下秦淮岸边这些美丽的彩灯。它们有着饱满的外形和精美的边缘,成为我众多照片中主角。能够有幸采访秦淮扎灯大师顾业亮,真是一件乐事。顾师傅向我介绍了这些精致花灯背后的故事。特别是荷花灯上,莲花和莲藕图形的结合,完美地阐释了秦淮文化的深厚内涵。

  摘译自鲍比·布瑞的《南京日记》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