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可以钻过一个人的方洞,让考古人员有种不祥的预感:这个大墓被盗墓者光顾过
←少得可怜的文物中就这面铜镜块头大点儿
近日,有媒体报道:无锡钱荣路上的市动物园新址施工工地上惊现一座清代墓。不久,市文物局考古所所长刘宝山证实了此事,并在昨日带领考古队员对古墓进行了正式挖掘。这座清代墓究竟是属于什么人的?墓室曾遭过盗掘,墓主人的尸体有没有造到破坏?墓室里会不会出现一些有价值的陪葬品?带着这些疑问,《生活无锡》走进了考古挖掘现场。
疑问一
这座清代墓的主人是谁?
昨日上午,《生活无锡》来到了位于钱荣路上的古墓挖掘现场,这是一个黄土堆出的高坡,高出地面起码有十米。高坡上一前一后凸出两个不规则的土堆,中间竖着一块石制的墓碑,墓碑上刻有一对仙鹤,碑顶饰有云纹,最左侧碑文刻着立碑时期为“道光三十年正月”,为“男德旭敬立”。碑文从右到左分别为:例封孺人继妣沈太孺人、国学生例封修职郎显考仰山赵公、例封孺人显妣陶大孺人、例封孺人生妣陆孺人。
“孺人是夫人之意,从这块墓碑上我们可以分析出后面一个大墓是夫妻合葬墓。”刘宝山说,现场考察发现,这是一个清道光年间的家族墓地,后面的大墓的墓主叫赵仰山,是一名修职郎,官级为八品,相当于现在的县级教科文卫官员。他娶了三房太太,正房姓陶,两个姨太太分别姓陆和沈。陶孺人和沈太孺人应该都没有子嗣,陆孺人则育有一个儿子——赵德旭,这块家族墓地应该就是赵德旭购买的。赵德旭很可能就埋在前面的小墓里面,我们猜想可能是赵德旭去世时,赵家的家道已经中落,所以赵德旭的墓从规模上来说要比他父亲小很多。
上午8:00,主墓室的挖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开始指挥农民工用钢钎等工具进行试挖。
疑问二
墓主人的尸体有没有遭到破坏?
“我们在前两天已经着手清理地表覆盖灌木、清理封土层等工作,现在开始挖掘覆盖在墓砖石和石板中的浇浆。”刘宝山一边指挥挖掘工作一边向我们介绍说,挖掘到现在他们发现该家族墓共有五个墓,均为浇浆墓。所谓“浇浆”即用糯米和石灰搅拌后,覆盖于墓砖石和石板中。这种墓的特点是防潮的效果特别好,能有效地防止南方潮湿气候对墓穴的侵蚀。再加上墓地的年代距今只有150多年,所以尸体很可能保存比较完好,再加上南方气候潮湿,这具尸体可有能是湿尸,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
随着挖掘的深入,考古队员们却越来越担心起来。原来,考古队员在两个墓中都发现了大小不一的盗洞。大墓的盗洞初步判定是民国时期留下的,形状是一个宽约50厘米,高约30厘米的方洞,可以钻进一个人。小墓的盗洞是近年才形成的,呈扇形,直径有1米,深约2米。“因为存在盗洞,所以基本可以判定这两个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虽然盗墓贼不一定对墓主人的尸体感兴趣,但盗墓时盗墓贼很可能间接破坏墓主人的尸体,各种动物也能从盗洞中进出,对墓穴造成破坏。”
下午1:15,4块互相咬合的石头盖板清晰地显露出来。“这就是主墓室的墓盖,掀开这些盖板应该就可以看到棺木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情绪顿时激动起来。下午1:30,工作人员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4块石板全部搬走,石板下的情形却让所有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现场到处是散乱的人骨和腐朽的褐色棺木碎片,其中还有两个头颅,一个完整一个有残缺,很可能就是赵仰山和他的正房太太陶孺人的。
“主墓室被盗扰得非常严重,尸体也基本被破坏了。”专家很快下了结论。
疑问三
墓室里会不会出现一些有价值的陪葬品?
昨日下午4:00左右,挖掘工作基本结束,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从盗扰严重的墓穴中发现了4件比较有价值的文物,它们分别是一面十二生肖铜镜、一枚太平通宝铜钱、两件棺饰。其中的十二生肖铜镜虽然锈迹斑斑,但依然可以看出做工的精巧。仔细辨认后可以看出铜镜中央是一个八卦图案,外面一圈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古文,最外面一圈则刻有十二生肖的动物浅浮雕,摸上去凹凸感十分明显。
“这些文物都要带回考古研究所做进一步的清理和研究,这些文物究竟是谁使用的,又是用来干什么的,都有待研究。也许我们也能从这些文物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史料。”考古研究所的小薛说。
今天,无锡考古研究所将挖掘赵仰山两个姨太太的墓室,《生活无锡》将继续关注。唐奕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