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封面精要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0.2℃ 50年来最冷的11月3日
· “中国幸福家庭”推选活动在江苏展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0.2℃ 50年来最冷的11月3日
不过今天白天气温就将回升到20℃
  

  

  寒风刺骨,南京差一点就要掉到“冰窟窿”里。昨天,南京的最低气温只有0.2℃,这是近50年来这一天最低气温。寒潮的影响力,是50年来所罕见的。

  冷空气过后,南京东郊呈现一幅深秋的景象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近50年,这一天从没这么冷过

  “怎么这么冷”,前天晚上睡觉时,黄先生就感有点不对,一躺在床上,就觉得后背有点“凉”,连忙加一层床褥,到了晚上,窗户缝里钻进来的冷风,还是让他冷得直哆嗦。“房间小,担心后半夜天气闷,所以给窗户留了道缝,结果早晨起来就打了一个喷嚏”,黄先生很后悔,他说,昨天7点出门后,冻得有点吃不消了,迅速又回家,加了一条裤子,戴上了手套,这才骑自行车上班,一路上,冰冷的空气就围绕在周围,仿佛已经到了深冬。令人有点高兴的是,空气变得不错,新鲜多了。前两天最热的时候,南京仿佛回到了夏天,蚊子也跟着起哄,频繁在市民家中出没,但是随着寒潮南下,冷雨浇过,低温霜冻之后,蚊子已经消失了。省气象台监测显示,昨天南京遭遇了近50年来最冷的11月3日,秋季遇冬寒。最低气温出现在凌晨5点,只有0.2℃,从5点到7点,都不到1℃,往年11月,给人的印象还是金黄色的秋季,昨天却像是到了灰色的冬季。7点以后,随着阳光洒下,被寒潮封锁的冰冷地面,才有了点暖和的气息,气温回升非常迅速。到了早晨8点,已经有4℃。省气象台的统计资料显示,就11月3日这一天来说,从1961到2008年,在近50年的时间里,还从来没有像昨天这么冷过,能与之相比的只有1995年11月3日的2.7℃。从整个11月上旬来说,也是14年未遇了,1995年11月上旬,曾经出现过零下的低温。

  气温呈“V”字型变化

  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这股寒冷的天气已经离我们远去。气温急降之后,未来几天又将迅速回升,气温变化呈现“V”字型走势。气象专家说,从昨天开始,中国南北呈明显的“降温区”和“升温区”,冷空气先前骚扰过的北方城市如哈尔滨、北京、济南等城市,已经开始挣脱寒潮的影响,逐步升温,而南方城市,如广州等地区,还阴冷潮湿,处在降温区。南京则恰好是过渡区域,昨天早晨冷,但白天,已经迅速扭转了局面,白天最高气温达到了12.8℃,已经比前一天的白天相对暖和许多了。

  气象专家说,由于未来几天内,没有冷空气影响,因此南京升温也十分迅速,呼啸凶猛的北风转为温柔的偏南风。据预报,今天白天气温回升至20℃,周四、周五最高气温可攀升到24℃、26℃。短短的几天内,南京市民将体会到“过山车”式的气温变化。

  “速冻”“速暖”后,秋燥回来了

  气象专家说,回顾这股寒潮天气,从北至南,几乎是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济南、南京、武汉,甚至到广州,都出现了接近0℃的低温天气。由此可见,这股寒潮实力是非常强的,因为经过这样的长途跋涉,仍然保持如此强大的降温能力,着实罕见。与此同时,寒潮的“速冻”能力也让人吃惊,所到之地,几乎是一天之内,就能“翻云覆雨”,从秋天直接迈入“疑似冬季”。接下来,市民将要面对的是“速暖”天气,天气如此折腾,我们可要当心点。昨天的监测显示,秋燥又回来了,白天的相对湿度已经滑落到30%,接下来的几天内,南京无雨,气温快速回升,秋季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将回到我们身边,专家提醒市民多注意补充水分。

  今年冬天仍可能迟到

  南京昨天气温虽然已经先行一步接近冰点,但若说到了冬天,还有点勉强。从中国气候监测来看,目前全国的入冬线,还只是推进到哈尔滨、兰州、拉萨、乌鲁木齐一线,与江苏邻近的山东都没有入冬消息。已经入冬的城市,入冬日比往年偏晚,例如乌鲁木齐,偏晚了半个多月。11月7日就是立冬节气,但根据往年的平均规律,南京入冬要等到小雪节气,也就是11月22日前后。

  据了解,进入本世纪以来,南京年年晚冬,其中2004年、2005年、2006年3年南京的入冬日期都在12月以后,而根据气象专家的研究,最近30年,南京的平均入冬日正在推迟,差不多比30年前推迟了近5天左右,这也使得南京的冬季缩水。气象专家说,从目前趋势看,尽管今年寒潮来得有点早,但不排除南京仍然晚入冬。

  快报记者 刘峻

  今天 晴到多云,6~20℃

  明天 多云,10~24℃

  后天 晴到多云,12~26℃

  南京三日天气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