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75岁的老人,无儿无女,露宿街头。您从他身边经过时,或许会因为恻隐之心施舍几块零钱,或许会分给他一些自己手中的食物。39岁的民工李凯的境遇在很多人看来是自顾不暇,但他在面对这样一位老人的时候,做出了不一样选择:李凯赡养老人3个多月,直到自己身无分文。“只要我有工作,我还想继续养他,可现在我真的是没办法了,只能到救助站申请救助。”
李凯正在给老人端茶
民工把乞丐“捡”回家
“我照顾一个素不相识的孤寡老人几个月了,现在实在没能力继续照顾老人,希望能有人帮帮忙,别让老人家流落街头。我们现在就在南京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昨天上午,快报96060热线接到一名姓李的男子用公共电话打来的求助电话。
站前广场人流量极大,记者经过多方打听,花了近半个小时的工夫,才找到这位李先生。此时,他和老人坐在韶山路派出所门口的台阶上晒太阳。他叫李凯,是一名39岁的外出务工人员,安徽寿县人,他身边的老人叫刘勇,是一名75岁的老乞丐。李凯戴着近视眼镜,这样的形象和体力劳动者的身份有些不太相符。
据了解,多年前,李凯曾是安徽寿县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离开工作单位后,就外出打工。李凯非常无奈,“要不是现在太困难,我真不舍得把老人家送走。可不送走,我现在都养不活他!”
今年夏天,李凯在苏州的一家工地做小工,一天他在工地附近看到一名赤膊、穿着一条大裤衩的老人,坐在路边乞讨。老人头发灰白,瘦骨嶙峋,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李凯看得心酸,不知怎么回事,他想起了远在安徽寿县老家的父亲。于是,李凯蹲在老人身边聊了起来。交谈中,他得知老人叫刘勇,一生未婚,没有儿女,年轻时就离开宿迁老家在外漂泊,年老之后就一直在安徽、江苏两地乞讨为生。
之后,李凯又陆续来看过刘老汉几次,每次都会给他送点吃的东西。可每一次见到老汉,他总是觉得内心有些不安,终于有一次,他对刘老汉说,“你就跟我走吧,我照顾着你,至少你不用给风吹雨淋,能吃得饱,穿得暖。”老人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怕自己会给李凯添麻烦,可在李凯的一再坚持下,老人还是随着李凯来到工地。
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交
“没啥大道理,我就是觉得把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扔在街头,心里很不是滋味儿。”至今,李凯也无法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他思索了一会儿,顿了顿才接着说道,“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我照顾老刘没能力让他享福,但至少让他不至于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李凯的想法比较简单,他觉得自己有多大力尽多大力,只要能做点好事,总算是给社会出一份力。
之后的几个月里,老人就随李凯住在工地的工棚里,工友们看到李凯带回一个老人照顾,有人称赞他心肠好,也有人冷言冷语地嘲讽他是“捡了个爹回来”,还说他是给自己找麻烦。不过,终究还是伸手帮忙的人多。
李凯告诉记者:“我带了个人回来,工头知道情况后也没赶我们走,还给了我们不少吃的东西,让我好好照顾老人家。”每天,李凯一早出门买菜,回来交给刘老汉,自己再上工地干活儿,回到工棚的时候,刘老汉一般会把饭做好,等着他回来。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交,老人常常和李凯聊自己这些年到处漂泊遇到的酸甜苦辣。李凯说,他和老人很投缘,每天回到工棚他有了“家”的感觉,内心已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照顾老人花光最后一分钱
“小李是好人呐!多亏了他我才过了几个月舒坦日子!”刘老汉是个容易激动的人,谈起李凯,他几乎要感激地落泪。这么多年来,老刘漂泊在外,也常有人伸出援手。饿的时候,有人送他吃的,冷的时候,有人给他被子,但从没有人像李凯这样把自己当成亲人。
刘老汉告诉记者,原本刚认识李凯的时候,李凯一个人过日子,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太紧张,抽的香烟都是5元一包。可如今,两个人生活的压力都在李凯一人的肩上,他不得不压缩开支,抽起了2元一包的“大丰收”。而李凯从没有因此埋怨过老人,前两天气温骤降,李凯把仅有的厚衣服让老人穿在身上,自己只穿单衣。
“对我真的太好,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老人指指自己脚上的鞋子,又指了指李凯脚上的鞋子,“好的鞋子穿在我脚上,破的鞋子他穿了。”记者注意到,老人的脚上穿着一双旅游鞋,而李凯的脚上穿着一双已经看不出颜色的破单鞋。
在苏州的工程结束,李凯离开了工地,没有了收入来源。他在苏州又逗留了一段时间,始终没有找到工作,而两个人的衣食住行,让他的腰包很快就所剩无几。前天,他离开苏州的时候已经是身无分文。“老人家不想拖累我,提出要回安徽固镇一个人再漂泊,我不放心他,最后干脆两人去苏州救助站申请援助,一起先到南京,看看能不能想出办法。”在火车上,坐在他们身边的两位乘客听说了李凯的故事,都非常感动,一人给了他10元钱和一袋食物,另一个人给了50元钱。李凯把收到的财物都塞给了刘老汉,自己什么都没拿。他表示,自己年纪轻轻,四肢健全,不必靠他人生活,刘老汉老了,比较需要别人的帮助。
希望有地方可以收留老人
“如果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我还是想照顾老刘。如果是帮我找到工作,让我凭自己的劳动挣钱,养活老人家,这样的帮助我愿意接受!”目前,李凯和刘老汉都被安置在了南京市救助站,他表示,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老人家,救助站的条件有限,他希望能有养老院可以收留老人,避免老人日后再流落街头。
(报料奖100元)
快报记者 是钟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