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影响南京的罪魁是灰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40年内“近视”了2.5公里
影响南京的罪魁是灰霾
  

  一场秋雨和一场冷空气,让南京市民暂时告别连续的灰霾污染,享受到了水晶般的天空和明媚的阳光。根据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提示,南京空气质量状况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人们可在室外正常活动。可是,这样的明媚的天气在南京却越来越少,灰霾已经成为近年来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近5年来,南京平均每年要遭遇130个灰霾天。

  记者从2009年南京市科协年会生态市建设论坛上获悉,南京的环境专家们也在为霾天把脉,试图摸出它们的规律。南京环保部门已经着手建立灰霾天气监测与预报研究项目,南京有望在一两年后实现灰霾天气预报。届时,南京将具备24~48小时的灰霾预报能力。

  昨天,冷空气吹走了笼罩在南京上空多日的阴霾,带来好天气。快报记者 路军 摄

  上世纪60年代每年霾天仅几天

  “明天中国大部分地区有雾或霾。”当中央气象台播音员这样播报时,许多人搞不清楚雾和霾的区别。环境专家告诉记者,“雾和霾有着暧昧而又复杂的联系,说雾天增多了,实际上是霾天增多了。过去,很多人都只知道雾,而不知道霾。“本来雾主要是由水滴组成的,而霾主要是由干粒子组成的,不过现在雾和霾已纠缠在一起了。”

  科学家们通过对城市区域霾与雾的研究,建立了霾与雾的概念模型,即在能见度小于10km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为干霾;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为湿霾;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5%,为轻雾或雾。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1961年到2006年的气象资料研究后发现,南京的霾天数总体呈上升趋势,45年内竟然激增!“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的霾天仅有几天,其中,1961、1965、1967、1969、1972、1974年霾日均为0;而到了1991年,首次超过100天,最多的1994年霾日高达158天,2005年也有106天。”近五年来,平均每年要出现130天的霾天。

  灰霾让南京越来越“近视”

  南京市民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几天雨水冲刷后,天空就会露出原本湛蓝透明的面孔。可好景不长,南京城的上空又会变成“毛玻璃”一样,暗淡无光。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随着灰霾天的逐年增加,南京人在这四十年中“近视”了2.5公里,看不远了。

  环境专家告诉记者,天空本来就应该像“皇帝的新衣”,“裸露”在人们面前。现在,由于灰霾的原因,这些微小颗粒长期盘旋在人们头顶上,像个灰锅盖,这种污染不仅带来大气能见度下降,还造成居民健康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这几十年来,由于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透光度越来越少,天空的通透度越来越下降,结果导致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天比一天“暗”。

  在专家提供的图标上记者看到,1965年到2005年这40年来,南京的能见度在逐年下降:上个世纪60年代,南京的平均能见度是6.5公里;70年代为5公里;80年代是4.5公里;到了2005年就只能看到4公里了。

  早上八九点灰霾浓度最高

  那么,一天之中,何时灰霾的浓度最高?专环境专家告诉记者,当灰霾天气出现时,可吸入颗粒物一般会从前一晚夜里开始显著上升,但峰值通常会出现在第二天的早上8:00~9:00,此时能见度也降到最低。随着太阳升起升高,地面温度也随着升高,逆温层遭破坏,大气扩散条件增强,污染物浓度会迅速降低。

  冷空气到达前易出现霾天

  在冷空气到达之前,南京通常要遭遇几天灰霾天。环境专家解释说,冷空气前锋尚未到达时,通常会伴随温度升高、气压下降、湿度增大等,有时会有逆温层出现,而且小部分先到达的冷平流会形成区域性范围的平流雾,更加不利于大气的扩散,加重了空气的污染。在冷锋到达前夕,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尤其是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会持续偏高,空气质量达到轻微污染或轻度污染等级,而污染物浓度下降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与冷空气完全到达的时间有关。

  专家以2007年12月29日至30日为例。这两天空气质量等级分别为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此次污染过程属典型的冷空气到来之前的灰霾天气过程。12月28日晚20时至30日05时PM10(可吸入颗粒物)小时浓度持续偏高,29日的日均能见度小于3公里,相对湿度为68%,说明出现了严重的灰霾天气。28日出现了明显的气温升高和气压下降的现象,29日凌晨开始降温并出现平流雾,说明冷空气已逐步开始影响南京,但冷锋(冷气团的锋面)此时尚未到达。直到29日夜里、30日凌晨冷锋才真正经过南京,此时风力迅速加大,气压升高,气温大幅下降,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迅速下降,冷空气的到来也吹走了漂浮在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使得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内建灰霾预警系统

  如今,灰霾已成为继沙尘暴之后又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且其组成成分中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远大于沙尘暴,因而,需要尽快建立大气灰霾天气预测预报预警系统和机制。从今年起,南京环保部门将启动灰霾天气监测与预报研究项目,力争在一到两年内完成灰霾天气预报,向公众发布灰霾天气的预报预警信号,为政府职能部门动态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记者了解到,届时南京将具备24~48小时的灰霾预报能力。

  通讯员 樊中卫

  快报记者 安莹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