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讯(通讯员 欧阳兆堂 记者 项凤华)10月31日,98岁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北京仙逝。由于当年钱学森是从南京考入美国也是从南京确定学习方向的,不少读者建议在南京首设“钱学森路”或“学森路”,既是表达南京人民对大师的怀念,也是为南京增添一条激励后人奋进的科技之路、强国之路。有关地名专家认为,凭钱学森的贡献、地位及与南京的渊源,可以在南京设置一条“钱学森路”。
“试想,假如没有两弹一星,没有航天技术,我们今天能有这样的国际地位吗?”曾独走长江、长城、长征路的南京市民练红宁说,南京地区大学和研究机构众多、学子如云、科技荟萃,未来能出一两个甚至若干个“钱学森式”的人物是国家和人民的希望。建议南京将大学城附近和市中心著名大学附近的新路命名一条为“钱学森路”,以激励学子奋进,创造科学未来。“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学森的名字后代人可能不如当代人那么熟悉吧,但那条路会一直存在着,当人们走在这条路上就能想起钱学森。”
练红宁补充说,南京作为一个文化辐射能力很强的城市,钱学森路的命名还可以搞得有特色一些,比如该路上可以设置钱学森塑像、建立钱学森楼、钱学森小学、钱学森广场等。
对此,南京市地名协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马永立十分支持这一想法。据悉,钱学森与南京有着一段渊源,1934年8月,钱学森到南京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等)参加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考试,10月成为20名留美公费生之一。1935年钱学森在清华大学导师空气动力学教授王士倬指导下到南京的航空工厂、南昌的航空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决定未来留美的学习方向。因此,作为钱学森踏上留美之路和决定发展方向的南京,可以设置一条“钱学森路”。
但根据国家地名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城市一般不得以人名作地名,尤其是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就此,马永立表示,以一些中性人物,譬如科学家、文学家名字来命名道路,还是有先例的,设立“钱学森路”未尝不可。“钱学森是中性人物,在航天、民族自强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样的人物也还是很少见的,但是究竟命名到什么地方,还是要根据他个人的事迹来确定,比如说在高校云集的地区(如仙林大学城内)或者在科研机构的附近,选一条比较有影响比较有规模的道路来命名。假如用在其他不太合适的地方,效果不是很好。”
【相关新闻】
南京已有毕昇路天佑路
记者昨天从南京市地名办了解到,虽然《地名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尤其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另外,外国人名也被禁止作地名。但是,南京是有“名人路”的。
南京市地名协会常务理事薛光告诉记者,2004年,市地名办曾经集中为仙林新城区一批新道路集中命名,其中就专门用一些古代科学家的名字为道路起了名,包括毕昇路、取自詹天佑的天佑路等。这是因为当时命名的仙林大学城新市区九乡河以东、仙林大道以北片区定位为科技产业园区,为了体现科技、人文的理念,因此选用已故的中国科学家名号和科技著作来命名。
东西向道路,用5部广为人知的古代科学著作命名,分别是齐民路(源自《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百科全书)、梦溪路(源自《梦溪笔谈》,我国重要科技著作)、本草路(源自《本草纲目》)、广志路(源自《广志绎》,中国人文地理学名著)、天工路(源自《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而南北向道路,分别用中国不同时代各类学科中极具影响的科学家名号命名。包括元化路(“元化”为华佗字号)、毕昇路(北宋发明家,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守敬路(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弘祖路(徐霞客,名弘祖,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天佑路(詹天佑,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先驱)、步青路(苏步青,现代著名数学家)。
虽然《地名管理条例》中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但是薛光表示,用合适的人名来命名道路可以考虑,比如上海浦东率先用古代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道路,有张衡路、祖冲之路等;在国外,不要说名人路名,名人城市名也很多,比如华盛顿、胡志明市等。因此,采用合适、妥当的名人来作路名,未尝不可,以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的名字为道路命名,可以体现一座城市尊重知识、文化和历史,也可以增加一个命名的渠道,关键是要严格论证、严格审批,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确实稳妥可行才行。快报记者 项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