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暴富梦想让他在股海中沉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暴富梦想让他在股海中沉沦
  入狱后,魏亮一直在思考,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一切,难道仅仅是落入了一个曾多次合作且深信不疑的人布下的陷阱,才使自己变得一无所有、妻离子散——

  绘图 曹永祥

  魏亮,1974年出生。入狱前系某银行支行储蓄员。2008年因诈骗罪获刑14年。

  平凡工作 简单生活

  魏亮是天津人,1992年参军,复员后,因为立有二等功,被民政局优先分配到银行系统。在部队,他担任通讯兵,负责接报火警。接报火警的基本要求是对所辖地区的街道里巷十分熟悉,以便群众报警后能立即带领消防车赶到现场。魏亮是个踏实肯干的人,业务训练的时候,一般都是上午背地名,下午骑着自行车去现场认路。所以,很快就将管辖地区的道路和建筑情况认熟了。因工作表现突出,在老班长复员后,经过考核,魏亮接任了班长。当时他入伍才一年。说起那次立功,其实也很偶然。那天他和炊事员去市场买菜,看到两个人在市场上发生争执,一名男子竟然用刀砍杀一外地女子。魏亮和炊事员看到后,上前夺下伤人者的刀,制服了他,然后把伤者送到医院。管界派出所来人把犯罪嫌疑人带走。回到部队后,他们也没有张扬此事。过了没多久,市场管理部门给部队写信,盛赞他们见义勇为的行为。部队才知道情况,予以通报表扬,并报上级批准,为两人记二等功。而他的表现也得到了队里的肯定,入伍第二年,魏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5年魏亮复员后,分到某银行支行保卫部门,担任运钞车押运员。这里工作轻松,待遇也不错。但他没有安于现状,到银行后不久,便报名参加了函授金融大专班的学习,取得了大专学历。

  押钞运钞,每天都要提着整箱的钱上车下车,一个箱子就装有上百万的现钞。魏亮后来说,这么多钱提在手上也没什么感觉,因为那不是你的,跟你没有关系。如果提着的是个人的钱,这么实实的一箱子,那感觉肯定不一样。后来因为外地一个银行运钞车遭到抢劫,各地公安局先后成立专职运钞公司,将运钞业务全部拿去,银行内部的押钞员就转了行。大约在2000年,魏亮开始做储蓄员。工作仍然比较简单,也有点枯燥,一坐就是一天,天天点钱、数钱。2003年魏亮结婚,第二年女儿便顺利降生。爱人在某商业单位工作,收入也不错。一家三口住在单位分给的一套两居室里。魏亮的父母都是医生,先后退休;魏亮有一个妹妹,也参加了工作。日子过得平凡简单安稳,但魏亮偶尔会觉得生活中好像缺少点什么。

  偶遇朋友 股海沉浮

  那天闲来无事,魏亮想炒炒股,就此开始涉足股市。最初投入比较少,就十来万元,也没有什么大的起落,权当一种消遣。后来魏亮在证券营业部碰到了一个很长时间没有联系过的小时候的邻居,当时两人都觉得面熟,一问果然是“发小”。此人叫张明,戴着一副眼镜,气定神闲的样子。魏亮看到人家的气派,肯定是大手笔,就谦虚地和人家讨教。张明也很爽快,时常传递一些有价值的消息给魏亮。魏亮小打小闹试了几次,发现张明的消息百分之七八十是准的,更觉得这个人了得,胆子就逐渐大了起来。

  鉴于股市的疯狂,人们很难保持理智,因此银行规定,在职员工不准炒股,于是魏亮开始用别人的名字炒。后来,因为接触多了,双方有了信任,魏亮就委托张明去做。而对于张明,魏亮只知道他是在深市帮助大户做远程交易。

  那段时间,生活充满了期望和刺激。2000年,深市的燃气股份,市场上大概每股7元多。张明告诉魏亮,这支股票看涨。魏亮听从张明的建议,决定买入1万多股。四个月后果然每股涨到28元多。鲁石化,后来改名泰山石油,当时才3元多。张明告诉魏亮可以买一些,但得拿住七八个月。魏亮听他的建议,买了4万股,见一直不涨,有些沉不住气,在4元多时就卖出了。可是没过几个月,这个股涨到30多元。当然,张明的消息也有不准的时候,但总的来说,是赚多赔少,魏亮对张明十分信任和佩服。他们之间从来都是现金交易,魏亮给他钱,让他去买某只股票,从来不向他要收据;每次赚了钱,魏亮则按20%到30%,给张明提成。

  记得第一次给张明大笔钱,是在买那个燃气股份的时候,那次给了他12万元。过程是这样,头一天魏亮和张明在电话中,确定了要买燃气股份的意向。第二天晚上两个人在一家饭店见了面,吃过饭后,魏亮将一个装有12万元钱的手提袋交给了他。张明看了看,也没有细数就收下了。那是第一次交给他那么多钱,魏亮当时也想找他要个收据,可是没好意思张口。张明用这笔钱帮他买了1万多股,余下的钱就暂时存在张明那里。后来,看着这只股票一个劲儿地疯涨,魏亮心里乐坏了。4个月后在每股28元的高点上,将股票卖掉。那一次,张明拿给魏亮的钱有30多万元。魏亮当时返还给张明7万元,算做报酬。张明推辞了一下,还是要了。从此就形成了惯例,每次张明说某某股票可以买进,魏亮便将所需要的钱交给他,也不向他要收据。股票卖出后,张明如数将钱拿给魏亮。魏亮再按盈利的20%到30%,返他现金。直到后来出事,一共给了他30万元左右。

  魏亮认为自己的命好。看看周围的股民,挣钱的人少,赔钱的人多。自己碰到了张明这么个人物,就挣了很多钱。单位里不少人也都耳闻魏亮炒股赢多输少,一段时间,他买什么有人就跟着买什么,很多人也跟着小赚了一些。张明是个细致稳重的人,他每给魏亮做一笔,都把交割单打好给他,赚的钱细致到分,都交给他,前后做了几十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所以魏亮对他特别信任和感激,每次都是现金给他,也不要收据,而且有一部分钱就长期放在他那里。

  即使后来出事之后,魏亮也不认为张明从一开始就想坑他,应该是张明自己也遇到了什么大的问题,最后将魏亮捎上了,魏亮自己错在没有一点防范措施。后来魏亮听说,张明除在为好多像他一样的人做之外,还做其他生意,包括期货。

  1000万的海市蜃楼

  那一段时间,魏亮整天沉浸在兴奋之中。那段经历让他明白,银行为什么规定银行职工不准炒股。因为员工们总是接触钱,而股市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他说,那时钱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样。记得有一次买珠江实业,买的时候9元多一股,张明说可以涨到20元。可是,曾有一段,最低跌到2.9元一股。魏亮一共买了7万股,跌的时候真叫人心痛。可是没过多久,便形势大好,股改十送三,一下子增到9万多股。到了2007年的五六月份,每股竟然涨到20元,卖掉之后,一下子到手190万元钱。这是当时赚的最大的一笔钱,他一次给张明的报酬就达到15万元。2005年到2007年两年的时间,股市从1000多点涨到6000多点。魏亮搭车赚了300多万元。

  2007年七八月的时候,张明说趁股市好,再做一笔大的就可以缓一缓了。当时股市已经接近6000点。魏亮倾其所有,又找几个同事和朋友借了180万元,总共凑了500多万元,于当年九十月份打到了张明指定的账户上,让他像往常一样帮助操作。魏亮估算,如果弄好了,这500万元可以翻一番,达到1000万元。按照约定,魏亮此次要买的是龙头股份,当时6元多一股。这个股还真神,后来,股市开始下滑,很多股都在降,它却逆势上涨,最高达到17元多。直到魏亮出事,还维持在13元的价位。当初看到这个势头,魏亮着实做了一把好梦。他想,如果能挣到这1000万元,他要先把自己的房子换了,再给父母买套房子,余下的钱都给孩子存着。那时,他身边许多同事和朋友都已经住在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了。

  就在形势大好、眼看着就又要大赚一笔的时候,张明不见了。后来才知道,张明根本就没有用这500万元去买股票,而是将它投入到了自己的期货生意中,去填补自己的亏空。因为亏空太大,这500万元也赔进去,张明于是只好玩起了失踪。

  魏亮找同事和朋友借钱时,只说用两到三个月,大约是在去年1月魏亮去找张明。张明说过一段时间再说,同时告诉魏亮没买股票,而是进了期货。魏亮当时有些担心,但因为合作太多次,对他太信任了,觉得他总不会骗自己。于是就跟同事商量,缓一缓再还他们钱。他们开始也都答应了,因为以前也这样向他们借过钱,都按期还了,而且是有偿的,一般借十万元,要多还一两万元。然而,后来就联系不上张明了。魏亮去过张明的家,张明和爱人带着一个孩子共同生活。这时再去他家找,房子里已换了别的住户,而且那房子的登记名字也不是张明。为了找他,魏亮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就是找不到。魏亮已经将自己的所有钱全交给了张明,根本没有钱还同事和朋友。过了一段时间,其中三个人报了警。魏亮认为自己也是受骗者,可是,他根本提供不出任何证据,因为他和张明之间的金钱往来没有任何文字凭证,而且,他也提供不出张明到底是谁,在人们眼中,张明根本就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最后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魏亮有期徒刑14年。

  魏亮说,他这次借钱炒股之事并没有跟妻子说。事情发生后,同事催债,妻子才知道,并责怪他不应该背着她借那么多钱。在同事报警之后,魏亮说服她跟自己离婚。魏亮当时没有想到会按刑事案件处理,以为会是一件民事赔偿案。为了不让妻子跟他一起背上沉重的债务,才提出离婚的。妻子开始不同意,魏亮就给岳母打电话,让她把户口本送过来,听了他们的情况,岳母便把户口本送了过来。魏亮就拉着妻子办了离婚手续,把车给了她,是一辆二手的别克,孩子归了魏亮。离婚后妻子换了工作,孩子则由魏亮父母照顾。后来,她经常到监狱探望他。上个月还来过,让他放心家里。魏亮听父母说,她每周都会去看望孩子。

  魏亮说,他也知道股市的风险。但是没有想过张明会欺骗自己;向同事借钱时还想,即使炒股亏了,总还能回来一部分钱,还是能还同事的。他没想到会是这样血本无归、身陷囹圄的结局。

  ■狱警分析

  内心贪欲是“催化剂”

  梨园监狱六监区副监区长卢兴华说,在踏上炒股之路以前,魏亮的家庭应该算是典型的小康之家,有贤惠的妻子、乖巧的女儿陪伴左右,工作虽然稍显枯燥但还算稳定、生活虽然平淡如水但却舒舒服服。或许是厌倦了这种毫无新鲜感的日子,炒股时所体会到的惊险刺激和一次数十万、上百万的高额收入,激起了魏亮久违的热情,而且也不断强化了他投机致富的欲念,从而一步步走向深渊。

  表面看来,“发小”张明是将他带上歧途的罪魁祸首,而事实上,这个给魏亮带来巨大利益又让他深信不疑的“发小”,不过是魏亮内心贪欲的“催化剂”,魏亮真正的问题出在他对财富的过度渴求上。(文中人物系化名)

  据《今晚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