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杜绝官话,除了红头文件 还有何“杀手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1 月 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快报睢宁调查
杜绝官话,除了红头文件 还有何“杀手锏”?
  “官话”

  “套话”是一些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自成一体的官方话语体系很难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更难让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如此,这套话语体系也让一些参加会议的干部感到“很痛苦”。

  工作名称大白话,压缩会议时间,江苏睢宁发起的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是对“官话、套话、大话、废话”的一次大胆挑战。改革以连续下发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制度化推动,在国内极为罕见。

  “讲套话、废话没有风险”,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说。“但这种做法反映了干部在回避责任,使职能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可称之为‘正确的废话’,睢宁对此的态度就两个字——‘打住’!”

  前不久,睢宁发布《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这是该县发起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开始后,第五次出台相关红头文件。

  近日,快报记者赶往舆论聚光灯下的徐州睢宁,对该县进行了近距离观察。

  “产业机构调整”对话

  不说老百姓喜欢听的话,沟通难进行

  睢宁县,地处江苏省苏北地区。睢宁县委新近出版的《睢宁改变》一书中,对睢宁官风多次提及。书中描述:长期以来,睢宁官风不佳,官员吆喝得多,实干得少,互相拆台。

  一位市领导曾打了个比喻:“睢宁的干部就像是装在篓子里的大闸蟹,在篓子里相互掐得缺胳膊断腿。一旦钻出篓子,则横行天下,无人能敌”。

  “官风沉疴之疾已成干部之痛。”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认为,官风是制约睢宁发展的一个深层次问题。而对当地官场行政语言的规范,是他致力改革的一个方面。

  10月29日晚6时,睢宁县王集镇庄楼村。田间地头上坐满了该镇的村民,一场关于“产业机构调整”的特殊对话将在这里举行。对话双方分别是王集镇村民和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以及县里的头头脑脑。

  这个会场设置非常简单。中央放置了王集镇当地10多件土特产。“我今晚就是大老支(注:婚丧嫁娶主管),大家有任何要求和建议都可以提”,临时客串“主持人”的王集镇书记陈良开始暖场,一口睢宁腔引得村民们阵阵会心微笑。

  王天琦准时来到了会场。村民们不知道,县委书记将如何答复他们心中的诸多疑问。现场几个典型发言完毕,对话进入到互动环节。陈良向村民们介绍了参加当晚交流的一些部门。“农业局是管农业技术的,国土局是管……”陈良用简单明了的大白话向村民们一一做了介绍。随后,对号入座的针对性提问开始了。

  “我是房山村的,现在,今天国土局发了个停工通知书,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庄楼村有一卡通,为什么鲁庙村没有?而且希望信贷员的服务态度能好点。”

  提问者有指向性,回答者有针对性。王天琦最后发言,他说:“我今天过来就是想和大家拉拉家常。”对主持人提出的作“重要讲话”的提法,王天琦当场予以了纠正。“我还没讲话,怎么就知道我讲的话重要呢?”

  记者注意到,当晚王天琦的发言基本上都是乡村俚语,基本不存在官话和套话。交流中,从小在城市长大的王天琦,还谈到了自己26岁当镇长时学习种植农作物的经历。由于和村民贴近性强,这场旨在发动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对话进行得异常热烈。

  当天的交流中,该县电视、报纸、广播全部出动。5台摄像机在现场拍摄,网络还在同步直播。

  事后,王天琦向记者介绍,接下来类似的对话将在睢宁县魏集镇举行。他坦承,眼下正是产调的紧要关口,如果官员不改革动员形式,不说老百姓喜欢听的话,类似的沟通很难进行,效果也无法保证。

  《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

  规定领导讲话要自由发挥

  王天琦直言:“目前,我们的行政语言缺乏针对性。”他认为,有些行政语言生硬僵化,四平八稳,套话连篇,枯燥冗长、八股味浓,满篇充斥着“正确的废话和空话”;甲讲和乙讲,或在甲地讲与在乙地讲,根本没有区别,很容易出现“开封指导漯河工作”的现象。他认为,讲的人“没诚意”,听的人也“没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干部和群众分别处于两套“语系”,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心灵沟通。

  早在2008年初,江苏睢宁就已经展开了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会议和干部的讲话是“动刀”的对象。不能讲什么?不准讲什么?睢宁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先后五次连续下发各种文件,对“官话改革”进行制度推动。

  睢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李引用两个来自互联网的资料对“中国式官话”进行批评:一是中国官员讲话频率最高的12个词,分别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重要讲话、严肃处理、有效措施、不尽如人意、一定的、基本上、阶段性成果、力度、负增长、工作需要”;二是一位网民所列的官话套话:“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

  前不久,睢宁出台了《关于会议讲话强制终止制度的意见》,规定各级领导讲话要自由发挥,在调研、检查、考察会议上,原则上只作口头讲话,要讲短话,设定讲话时限,大型综合性会议主题报告,不超过1小时。专题会议,主要领导讲话不超过40分钟,分管领导讲话不超过20分钟;大会发言不超过5分钟。并对超时讲话,实行强制终止制度。

  王天琦说,改革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简单说就是三个方面:话怎么说、会怎么开和事怎么办。“话怎么说”,就是指要讲有用的,说爱听的。讲有用的,就是让人在最短时间内知道你的意图重点、目标方法、路径措施;说爱听的,就是一些会议,比如庆祝活动,领导到会要体现礼仪,这时要说对大家心情有好处的话,增加干部魅力。

  “会怎么开”,就是指除了要时间短、发言废话少外,还要“开放、互动”。

  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动员会

  每位干部发言不得超过6分钟

  2009年9月25日,睢宁组织了一次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动员会,会议本身就体现了改革要求。包括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内的全县所有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几乎都到齐了。这次会议,每位干部发言不得超过6分钟,每个上台者开始发言,会场大屏幕就开始倒计时。其中,王集镇党委书记陈良的发言因超时被强行终止。

  在模拟环节,县委书记现场点题,分别写在6张纸条上。嘉宾任意抽取6名参会官员的名字,上台后随机抽取问题进行回答。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当天上台回答问题的一位官员表示,确实很紧张,万一回答不好,在大庭广众下,又有电视台和网络进行直播,那就糗大了。不过他认为,多经历一些这样的场合,确实能提高和锻炼自己的水平。

  一位列席当天会议的记者注意到,前后十多位领导和干部发言,会议一共只进行了70多分钟。

  文风随会风一起转变

  县委县政府印发的普发性文件不超过4000字

  会风在变,文风也在变,睢宁对文件、简报、信息等文字性材料提出了规范要求:凡县委县政府印发的普发性文件,不超过4000字。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普发性文件,不超过3000字。部门印发的文字材料不超过2000字;县委、县政府的简报数量,限定在两到三种。部门简报原则只能有一种;县委、县政府上报信息一般不超过1500字。部门上报信息不超过1000字,通过强制性“减肥”“计生”,以压缩文山,提高机关办事效率。

  睢宁县委办公室主任吕亚凯表示,这对秘书在写作一些文稿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询问王天琦:这次为何要拿“行政语言”开刀,外界会不会认为“改革官话”过于形式主义?

  王天琦回答意味深长:“无论是‘石首事件’‘孟连事件’,还是‘逯军事件’‘周久耕事件’,只要换一个视角,就会认识到我们的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与当前时代不合拍,与现在的工作不协调,与群众的观点不相融。如何实现公权与民意的无缝衔接,其实是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睢宁试图通过这种改革,及时倾听群众的声音,加强干群对话沟通,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递到老百姓当中。”

  别啰嗦,快点讲。

  有意见找领导去。

  墙上贴着呢,你不会自己看呀?

  瞎叫什么,没看见我正忙着?

  不是告诉你了吗?怎么还不明白?

  你急什么,没看见我一直在忙吗?

  不知道,你问我,我问谁?

  你快点,我还有事。

  我的态度就这样,你能怎样?

  你愿意上哪告,就上哪告。

  我解决不了,愿意找谁找谁去。

  谁说的你找谁。

  等你把文件看懂了再来办理。

  就这么处理,告哪也没用。

  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

  我们的行政语言和当前时代不合拍

  星期柒新闻周刊:睢宁为什么要从官风改变入手?

  王天琦:人的问题是最难解决的,睢宁最深层次的问题是官风和民风的问题。

  星期柒新闻周刊:你认为睢宁变在哪里?

  王天琦:经过一年多的改革,现在我们点亮了干部的担当之灯、群众的善良之灯,客商的合作之灯,驱走了发展中的“黑暗”,照亮了睢宁“落后的屋子”。

  星期柒新闻周刊:我们注意到,这些新变化都和“睢宁规矩”的确立相关。你的底气来自哪里?

  王天琦:在睢宁的改革过程中,所有改革都是“有言在先”,我们不搞“突然死亡法”。“南门立木”,民意决定干部的去留,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运行,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后,还需要自己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毕竟,改革是有风险的。

  星期柒新闻周刊:这次为何拿“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开刀,外界会不会认为“改革官话”过于形式主义?

  王天琦:无论是“石首事件”“孟连事件”,还是“逯军事件”“周久耕事件”。只要换一个视角,就会认识到我们的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与当前时代不合拍,与现在的工作不协调,与群众的观点不相融。如何实现公权与民意的无缝衔接,其实是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睢宁试图通过这种改革,及时倾听群众的声音,加强干群对话沟通,把党的声音及时准确地传递到老百姓当中。

  星期柒新闻周刊:睢宁改革过程中,媒体扮演了重要角色,您怎么看?

  王天琦:睢宁改革的事实证明,只有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才能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动力支持。现在,社会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行政动员的影响力已经弱化,尤其在互联网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出现以后,新闻媒体已经成为“第一影响力”。

  星期柒新闻周刊:睢宁的诸多改革如何保证有连续性?

  王天琦:在睢宁改革中,我们进行了诸多制度设定。现在不少改革措施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公开化,具有不可逆性。睢宁今后的改革是否持续进行,不在于领导,而在于百姓。

  星期柒新闻周刊:对于一些老百姓的好评,你怎么看?

  王天琦: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意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有人把我们称作父母官,我不同意。我希望我们睢宁的干部,能够成为老百姓的“长工”。

  星期柒新闻周刊:你给睢宁设计了什么样的发展愿景?下一步睢宁还将通过哪些措施进行改革?

  王天琦:一年翻身,三年争先,四年消除绝对贫困。今年暂时不会出台新的改革措施。快报记者 邢志刚

  网友盘点烦人的“官话”

  官场盛行假话、套话、空话已不是一天两天,网友纷纷表示对此深恶痛绝。“官话连篇”不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极易疏远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让百姓灰心失望,产生一种极度不信任。官话盛行的根源是什么?睢宁县的红头文件能否杜绝官话?杜绝官话,除了红头文件还有何“杀手锏”?

  网友:最烦听不痛不痒、模棱两可的官话

  一听官话就头痛

  “官话”摘录:认真学习()精神,坚决贯彻()文件;大抓()落实()取得初步(显著或可喜)成效, 大致可以归纳为一()二()三();我们的做法是狠抓一个“”字,狠批一个“”字,落实一个“”字,突出一个“”字;我们一定句句照办,雷厉风行,掀起……高潮。

  春天的柳絮:“官话”不能解决问题,还显出为官者高高在上的养尊处优。

  网友[173.11.2.*]:官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装腔作势的大话吓唬人,用“正确的废话”无端消耗受众时间和精力。

  官员不说“知心话”

  何谓“官话”: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

  网友[擦亮眼睛啊]:最烦这些不疼不痒的话、模棱两可的话,最喜欢透底的话、碰心的话、直来直去的实话、通俗易懂的白话。

  网友[王继富]:如果孩子对父亲说:“爸爸,在您正确的领导下,今年我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成绩比去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代表了全家的根本利益,也给明年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将落实每一次作业,扩大与同学交往,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使我们家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争取明年再上台阶。”这当爹的估计得疯掉。

  网友:“官话”流行背后的四个真相

  狭隘: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56wuliu:如今,政府角色定位已经发生改变,由过去的管制型发展为服务型。可惜的是,未必所有的政府雇员都能接受自己的新角色,他们的字典里自己永远是“官”,是“管”人的厉害角色。官员思想的落后,注定了其说话方式只能像极摇头晃脑的古板先生。

  轻民: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百姓

  2009zyl:一些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捡上级领导喜欢的说,不讲基层群众明白的理;根本原因在于群众在官员的任免考核中所占的分量太轻,群众始终没有成为官员心目中的目标听众,故而才使官员敢于不说“人话”不办“人事”,“唯上”心理严重,形成不健康圈子文化——官话正是如此产生的。

  无才:胸无点墨,嘴尖皮厚

  井月之心:表面上看是一种官场“习惯用语”,实质上是他们回避百姓诉求,害怕承担责任的表现,进一步说,这是他们工作能力差、缺乏执政能力的体现。某些干部思想没有境界,说话没有水平,办事没有能力,光看其官话横行、套话成筐、空话连篇。说到底是这些干部能力不足,又想用官话遮掩一下。

  懒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炎炎夏日:“官话”的背后是一些领导干部不作为。他们的工作是开会,至于开会能否解决问题,或是解决了多少问题,不在考虑之列。这些干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有甚者,一门心思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怎么以权谋私,怎么开垦“自留地”,一心想着升官发财,根本不把“民生”当回事。

  网友:杜绝官话,推荐三招“杀手锏”

  把评价干部的尺子交给群众

  井月之心:如果只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让基层干部当着上级的面不敢讲“官话”,怕因领导的批评不说“官话”,那么这项改革的效果恐怕不会持久。最根本的方法,是把评价干部工作成绩好坏的尺子交给群众,让群众有权决定干部的升迁或降职。只有群众真正能够决定干部去留的时候,那些不为群众着想、让群众产生疏远感的“官话”“套话”“空话”,才会从干部的潜意识自然地被剔除出去。

  创造“允许官员说错话”的氛围

  高永峰:“官话”的流行不只是意识与能力的问题,还跟官场升迁潜规则相关。“讲套话、废话没有风险”,反过来听就是“不讲套话、废话,就有风险”。广东率先推行的允许官员说错话政策,不失为一个好政策,只有创造官员敢说真话的氛围,他们才会慢慢脱离“官话”。

  去“官气”,去“陈俗”

  然玉:杜绝官话不是最终目的,不能为杜绝而杜绝,真正要清除的应该是这背后的官场旧俗与官本位思维。红头文件想必是不能强迫官员改变定势思维的吧?这需要另外的方式。一则,需要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以群众监督的力量来迫使官员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二来,强化问责制和效率意识,如此,那种养尊处优的小心思便没了安身的土壤。

  发展论坛

  □快报记者 邢志刚 徐州报道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