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持续14个污染天 是天灾,也是人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30年来罕见连续无雨干燥天气碰上市区多处集中施工,降尘措施不到位
南京持续14个污染天 是天灾,也是人祸
  

  

  10月,本该是南京秋高气爽的季节。然而从16日开始,南京空气质量连续“跳水”,接连遭遇14个污染天,预计今天仍然是轻微污染,10年来最差纪录仍将继续。根据监测,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可吸入颗粒物。究其原因,一方面与30年来罕见的连日干燥无雨天气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城区多处道路改造和建筑工地扬尘有关。

  “是天灾,也是人祸。”不少市民这样认为。

  连续的污染天已上升为一起公共事件。专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当果断叫停或延期一些项目施工,避免给公众带来不利的影响。

  南京主城灰蒙蒙一片。昨天,南京遭遇连续第14个污染天快报记者 辛一摄

  市民感受

  服装店老板:一天擦三次门窗还是灰蒙蒙

  周小姐在羊皮巷靠近中山南路位置开了一家服装店,因店面靠近路边一排是全玻璃门窗,需要经常擦洗。“最近店里的员工都烦透了,以前一周门窗的卫生最多只要做三次,顾客基本上就能从外看个通透,最近一天擦洗三次都不管用,擦洗后没一会工夫,玻璃上就是一层灰。”周小姐称,自从中山南路改造开始以来,他们几乎天天生活在沙尘暴中,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会结束。

  写字楼白领:出门前洗头到单位满头灰

  在中山南路中国银行上班的林先生对这段时间以来的扬尘污染深有感触。家住广州路君临国际公寓的他,因为距离单位不是很远,每天早上,他都步行到单位上班。“我这个人虽然不是特别爱干净,但出门时皮鞋一般都会擦亮,而且每隔一天都会洗头,可最近搞得我十分恼火。”林先生说,他每次擦亮皮鞋从家里出来,走到单位后,鞋子上一层厚厚的灰。鞋上的灰擦掉也就算了,可头上也是一层灰,完全是灰头土脸。

  “我每天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擦鞋,然后到洗手间洗脸,并打理一下头发。”林先生说,现在他每天洗一次头都不管用,真是恼火。

  私家车主:灰尘太多干脆不洗车

  常先生是做业务的,经常开车外出接送客户,所以每次车都洗得比较干净,可最近他的车上却经常厚厚一层灰。“灰尘太多,我都不洗车了,洗了也没用,刚洗的车在城里跑几趟,又是厚厚一层灰,等哪天下大雨后,我再去洗车。”常先生称,现在开车出门,城里灰尘太多,他干脆就不洗车了。

  司机傅师傅介绍,最近半月来,每天只要开车外出,最多两个小时,就要喷一次水洗挡风玻璃,不然灰尘落在玻璃上影响视线。

  快报记者 赵守诚 李绍富

  记者体验

  东南西北中,到处在施工

  在双龙大道一家汽车销售店,待售的新车落满了灰尘

  从中央门到长干门全线尘土飞扬

  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纵贯主城南北,是南京人流密集的主干道。南京近日加紧实施“三中”道路改造工程,又碰巧赶上罕见的晴热干燥天气。如此全线“开膛破肚”,全面开花,同时整治,致使这条主干线整天尘土飞扬,风过处沙土扑面,严重影响了主城的空气质量。

  昨天,记者驱车沿这条南北主干线行驶,刚从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北侧拐进中央路,就像进入一个大工地,路两侧不少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都被挖开了,各类施工机械正在施工,震耳欲聋。路边堆着许多沙石和水泥预制品,车辆和行人只能在施工场地的缝隙中艰难穿行。金秋时节,本可以打开车窗。但每一阵风过,道路扬起弥天灰尘,席卷而来,吓得不少人赶紧关上车窗玻璃。

  从鼓楼广场到新街口广场的中山路可以说是南京最繁华的心脏地带,如今也成了灰蒙蒙的建筑工地。许多骑自行车的人都戴上口罩,但大风吹来,灰沙迷眼,许多人只得停下车,痛苦地蒙上眼睛。更要命的,这条路两边还有一些建筑工地,更增加了大气污染。如新街口邮局北侧有一个足球场大的工地,正在打桩基,满工地的沙子、水泥、黄土都成了新的污染源。与该工地一街之隔,就是德基广场工地,伴随着隆隆的机械声,是扑面而来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污浊空气。

  中山南路北段高楼林立,道路全线挖开改造,冲天尘埃在摩天高楼间飞扬,难以散发出去。记者在中央商场、东方商城门前步行仅5分钟,刚刷干净的皮鞋就蒙上厚厚的灰尘。大洋百货门前的非机动车道上,有4名工人挥着大扫帚清扫地上的尘土,烟雾腾腾。这下可糟了,记者赶紧掩鼻而逃,黑皮鞋还是成了白皮鞋。

  从中山南路的中国银行门口向南,一直到建邺路口,中山南路两侧各有一个快车道被挖开,旁边堆满水泥、沙子等建材,建邺路口还搭起了工棚。在甘熙故居南侧又有一个足球场大的建筑工地,从此经过的人在飞扬尘土里穿行,痛苦不堪。

  在集庆路北侧、中山南路西侧,又有一个大工地,没有围挡,拆迁后留下的破砖烂瓦和断壁残垣经过连日的烈日烘烤,到处是灰沙,都成了城市空气的杀手。

  工地扎堆就是不见有人洒水

  以双龙大街为中心,城南地区近日饱受灰尘污染之苦。记者昨在现场看到,双龙大街从卡子门到江宁岔路口,因为快速化改造,路中央铺设高架桥桥墩,车辆行人只能从两侧狭窄的空间通过。施工卡车不停地从工地进进出出,车屁股卷起的漫天尘土令人窒息。

  在双龙大街西侧,玉兰路边有多处建筑工地,宁南大道两侧也有不少高大厂房正在施工。在双龙大街东侧的夹岗,一眼望不到边的都是建筑工地,一座几十米高的碎石子堆成的大山紧挨在双龙大街边,运输石子的大卡车卷起白色的沙尘暴,人站在对面都看不清楚。旁边一家销售汽车的店铺门前停有几十辆新车,车窗玻璃和车顶车身都蒙着厚厚的灰尘,透明的玻璃像是木板,趴上去车内什么也看不见。

  在这里,记者没有看到一辆洒水车。“天天都是这样灰蒙蒙的,从没来洒过水,洒水不要钱呀?”工地上的民工说。

  

  拆迁工地没围挡也没防尘网

  在城北玄武区红山路菲亚特4S店东北面有一大片拆迁工地,但工地几乎没任何围挡,工地内到处散落着砖头和杂物,几名工人正在工地上捡拾旧砖头。一阵风刮来,工地上尘土飞扬,附近路人纷纷掩鼻而过。

  “现在旧房子大部分都拆垮了,好多了,只是刮风的时候有灰尘,前几天只要工地内一施工,附近就笼罩在灰尘中。”路过附近的张大爷称,他家就住在工地不远处,自从工拆迁开始以来,沙尘暴就开始了,搞得他家连续好几天不敢开窗户。“这么大规模的拆迁,本来以为会围挡起来,然后再用篱笆在即将拆迁的房子周围遮挡,并加上防尘网,可没料到的是,这个工地大面积拆迁时,连围挡也没有。”张大爷称,没有围挡,不加防尘网,拉几根水管,多喷点水总可以吧,可遗憾的是,工地拆迁时,根本没人喷水。

  除了红山路外,在幕府东路和幕府西路一线,大型工地随处可见,工地附近到处是沉积的灰尘。很少有工地内能看到自备的防尘措施,比如在脚手架外围安装防尘网,工地内准备喷水的水管等。记者观察发现,不少大型的施工工地,围挡一般还是比较到位的,而且工地门口都备有冲洗工程车车轮泥土的水管。

  工程车不冲洗就出了工地

  河西地区大部分工地均是严格围挡施工的,但也有不少工地并未围挡,而且工地内经常经常尘土飞扬。在应天大街欧尚超市旁边就有一个大型的拆迁工地,拆迁刚进行一半,旧房子刚被拆垮,砖头混着泥土散落一地,只要稍微一刮风,工地内的尘土就会随风而起。

  “这个工地拆房子时,没围挡,虽然最集中拆房子那几天,工地上边拆边喷水,但根本不顶用,粉尘随着墙壁的倒下,飞起七八米高,可水只能喷到一两米高,根本不顶用。”在附近散步的居民王大妈称,为了抗议工地拆房时灰尘污染问题,好多居民都到工地去闹过。每次有人去抗议,工地方态度都很好,但就是解决不了灰尘问题。

  经过几日的煎熬,工地内的旧房子拆除工程终于差不多了,灰尘比大拆时少多了,可没料到的是,拆掉之后的一些砖头和碎干土却一直留在工地内,好几天了都没清走,这导致尘土污染并未结束。“工地没围挡,一旦起风,灰尘就到处飘。”王大妈称。

  在江东路中路西面,有一大片正在拆迁的工地,虽然不少围挡的工地在出口处设置了工程车冲洗处,可记者观察发现,很少有工程车从工地出来时,司机会主动冲洗车轮。这样一来,一些黏在车轮上的泥土,在行车途中就会散落到路面,一旦清扫不及时,泥土经过车辆碾压便碎后,极易形成扬尘污染。

  渣土车抛撒

  滴漏造成扬尘

  整个南京城,扬尘污染产生最少的,可能就是城东地区了。城东地区紧靠紫金山,而且有月牙湖,自然条件在阻止扬尘污染方面有优势。而且城东地区,工地大都是房产建设,工地围挡比较好,最近拆迁工地较少,所以灰尘产生相对也较少。

  “去年下半年,孝陵卫北面一带拆迁时,附近几乎天天是沙尘暴,今年好多了,不过一些工地上出来的渣土车轮子上老是带泥土,而且经常抛撒滴漏,散落的泥土被车子压过后,车子一驶过,沙尘暴就来了。”南京理工大学北门一菜贩称,希望相关部门能把好渣土车关,扬尘就会少得多。

  快报记者 赵守诚 李绍富

  部门回应

  环卫处:洒水车全部出动、工作量翻倍还是脏

  据南京市市容局环卫处的有关人士介绍,最近一月来,因南京城区开工的工地较多,尤其是路面改造范围大,他们早就安排了各区环卫所,要求加大城市路面的洒水和清洁工作。尤其是对中山南路、中央路、中央北路以及鼎新路一带,要求相关环卫所和保洁公司给予重点关照。

  近日来,南京城区扬尘如此厉害,不少人认为环卫部门的洒水车出动得不勤快,甚至有偷懒的嫌疑。对此,环卫部门称,他们压力是最大的,而且工作量倍增。据白下区环卫所保洁公司的一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部门规定,平时他们只需两台车,在四个规定时段出动,在全区范围内洒水降尘,就可以保证路面灰尘较少,几乎达到不产生扬尘的效果。可最近半个多月来,他们每天四台车全部出动,而且洒水工人加班加点,可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中山南路全面开工,鼎新路那边连续三个月了,就这两个路段对就够我们应付了,全区还有那么多路段,我们的洒水工人只得连续奋战,根本没有休息。”该负责人称,此次城区道路大规模改造,扬尘带来的压力现在都在环卫所了,他们很头疼。“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该围挡的围挡,该洒水的施工方自己要多洒水。道路改造对市民来说是好事,可如今这样,弄得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说明这项工作做得还不够仔细,需要进一步改进。”该负责人最后称,他希望相关施工部门能尽快让洒水工人有休息的日子,也让市民有个好的出行和生活环境。

  建工局:大型工地一直在监督和查处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南京市建工局。该局负责监督工地除尘降噪的安检站一姓丁的总工程师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在加强一些大

  市政公用局致歉

  六项措施缓解扬尘

  型工地除尘降噪监督和管理。“凡是有市民举报的,我们立即前去查处,要求施工方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除尘降噪,同时该处罚的处罚,该停工的停工。”丁总工称,他们也经常到一些大型工地去明察暗访,一旦发现扬尘和噪音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地,会联合环保部门,一起查处。

  不过,丁总工同时又称,建工局对这块的管理,也主要是起到监督作用,处罚主要还是在环保部门那边,因为环保部门对工地扬尘开征了排污费,所以主要控制应该在环保那边。

  环保局:监测一刻不停 查处一刻不断

  据南京市环保支队一工作人员介绍,环保部门对工地的扬尘降噪的查处,从来没停止过。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南京的扬尘污染非常严重,环保执法部门对环境的检测一刻没停止过,查处更是每天的常规工作。

  “最近针对市民意见比较大的城区道路改造扬尘问题,我们多次与相关施工单位交涉,并对好几个工地下达了停工改造通知书,有的甚至开了罚单。只有市民举报,我们都会立即前去查处,没有市民举报,我们也会主动四处巡查。”该工作人员称,据他了解,近两天,相关的施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也在研究一些措施,尽量减低扬尘和噪音污染。

  市政公用局:主干道不围挡施工怕影响交通

  据南京市政公用局宣传处一姓张的科长介绍,近日来南京城区的道路改造,确实带来了灰尘和噪音污染。张科长称,这主要是由于此次道路改造工程一些特殊施工导致的。据他介绍,此次“三中”路改造,一共长达9.5公里,但因为沿途新的大楼林立,地下管线的施工却长达30多公里,主要包括污水管、雨水管以及通信管等7种管道。管道的施工,必须要采用大型机械凿开或是切割硬化的路面,这样就带来了噪音和灰尘。

  至于为何施工时不围挡,张科长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施工均处于主干道上,加之工期紧,采取的是全线开花式的施工策略,如果围挡,则需要占据大量的路面,这样就会影响交通。“前期施工,为了不影响交通,采取的是白天保交通,夜间赶施工的方式。”张科长称,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开工半月来,对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11月底,工程结束之后,一切均可恢复正常。

  “对前段时间施工,市民给予的理解,我们表示感谢,而因施工,给市民带来的不便和负面影响,我们再次深表歉意。”张科长称,近日来,针对前期施工的负面影响,他们会同施工方指定了六项整改措施,尽量除尘降噪。一是对产生噪音影响市民夜间休息的,则采取调整施工时间,有噪音的施工放在白天,并且避开早晚交通高峰,尽量不影响交通。二是施工方必须配备专门的清扫队伍,能运走的渣土必须当日运走,不能运走的则必须覆盖。三是各施工路段必须配备专门的洒水降尘人员,尽最大努力降尘。四是加大施工现场检查监督,一旦发现有问题的,立即要求整改,该罚的要罚。五是要求现场施工指挥尽量加快进度,这样就能尽量缩短影响市民的时间。六是科学安排施工,严格加强现场管理,最大限度除尘降噪。

  快报记者 赵守诚 李绍富

  专家观点

  遇到这种公共事件

  政府应暂停部分施工

  行政法专家、南京大学副教授肖泽晟说,遇到连续污染天气这种公共事件,政府应暂停部分施工。行政法学有个便宜原则,就是强调政府在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中,应当随机应变。市政工程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是属于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行政机关应该改变原来的工期,采取积极应对举措,果断叫停部分工地,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对近日南京主干道大范围施工带来的污染,肖泽晟有切身感受。每次从中山路经过时,看到地面挖得千疮百孔,尘土飞扬,让他很不舒服。他认为,在南京出现罕见的干燥少雨、空气质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果断延长“三中”道路改造的工期,而不应机械教条地按原计划施工。从行政法上讲,就是政府的任何决策,都应该以最少的代价换来最好的结果。在出现极端重大变化时,行政机关要修改原来的程序,避免给公众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次南京市政府改造主干道是为市民做好事,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一旦工程影响到大众利益,成为公共事件,就应该果断停工,延长施工时间,而不要为抢工期、赶速度牺牲了公众的利益。

  好事要慢慢做

  江苏省政协资深委员、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常委孙观懋说,南京市政府借此次经济结构调整之机,大规模实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初衷很好,毕竟许多主干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改造了,破损较严重。但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应把民生和百姓感受放在第一位。好事要慢慢做,不要犯浮躁的毛病。

  提起最近南京中心区道路改造带来的弊端,孙观懋早就有话要说。他指出,许多主干道同时动工,致使交通混乱,大气质量严重下降,全市成了一个大工地,又碰上异常干燥少雨的天气,市民更苦不堪言。他建议政府分期分步骤实施主干道改造,不要同时开工,并考虑在部分地段夜间施工,增加洒水车作业频率。

  快报记者 赵守诚 李绍富

  数据分析

  从“轻微”逼近“轻度”

  空气污染正在加重

  昨天下午,南京的主城区时断时续地飘落了些雨滴。市民终于盼来了能稍解干渴的甘霖。

  可是,市民在“解渴”的欣喜之余,还遇到了新烦恼:在有些地方,这场雨竟然变成了“泥雨”!部分马路上的泥土也被雨水打湿,路人的裤管上不时沾上泥点。

  监测显示,南京的空气连续污染已达14天。专家说,即使戴口罩也防不住空气中的细小尘埃。

  南京空气连续污染已达14天

  昨天下午3点左右,张小姐走在中山路和长江路的交界口,飞扬的灰尘让她不由捂住了鼻子嘴巴,急忙穿过了这段灰尘地段。“空气中都是灰尘的腥味,呛得想咳嗽。”

  和她的感受相同,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也不乐观。昨天,南京空气质量继续出现轻微污染天,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昨天公布的空气质量显示,可吸入颗粒物的API污染指数为147。这已经是本月以来连续第14个污染天,十年来的本月最差记录还没有结束。

  污染的空气,也让这个城市的能见度直线下降。登高远眺本是秋季的惬意之事,但这个秋天的空气,并不配合人们登高望远。根据预计,今天南京的空气质量还是轻微污染,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分指数范围在119~139,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二氧化硫污染分指数范围在51~71,二氧化氮污染分指数范围在29~49。

  脏天让雨水也变脏,南京下起了“泥雨”

  小雨让市民在“解渴”的欣喜之余,还遇到了新烦恼:在有些地方,这场雨竟然变成了“泥雨”!记者昨天下午5点左右,经过新街口时,正遇上小雨飘落。经过雨水的“打击”,空气中的泥腥味更加浓厚。不到十分钟,记者的黑色外套上,竟然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灰白色的泥点;记者取下眼镜一看,镜片上也都是泥点。

  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报,南京今明两天还会出现降雨天气。连续的脏天,让雨水也变脏了。南京一权威环境专家告诉记者,如果空气污染程度不降低,雨下来后,还会出现“泥雨”。

  空气污染不断“升级”

  近两天,南京的空气污染又上了一个台阶,前几天的污染指数还在120~130之间徘徊,28日、29日两天已经“升级”到145和147,离150的轻度污染还有一步之遥。9个国控点全部是轻微污染以上,中华门、仙林大学城、奥体中心甚至是轻度污染,污染指数分别为179、195、165。其中,仙林大学城已经接近中度污染。

  去年10月,南京市空气轻微污染的天数只有1天。今年10月以来,截至昨天,南京有15天(包括10月3日)空气污浊。表现的形态是持续的灰霾天气。环保专家表示,城市气候中的“浑浊岛效应”在今年10月非常明显。“城市浑浊岛效应”表现在城区的能见度小于郊区,我们感觉天空变得越来越暗,表现在气象上就是雾与霾。如今的污染物太多,只要大气结构稳定就会出现霾,这使霾成为了一个常态性的问题。

  南京环境监测中心站副总工程师许建华告诉记者,虽然市民都加强了防护,出门戴上口罩,但是细小粉尘还是不可阻挡地进入到人的呼吸道中。口罩是过滤不掉PM2.5的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体健告诉记者,从卫星云图来看,10月下旬以来,南京处于弱气压边缘、冷锋前缘和热带低压槽中,大气非常稳定,污染物不容易被清除,因而导致持续的灰霾天气。

  “干岛”加重空气污染

  今年10月,南京特别干燥,“城市干岛效应”越来越明显。专家解释,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区的水泥路面阻断了空气中水汽循环,城市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干岛”。

  统计资料显示,南京的秋天比夏天更容易出现“干岛”。气象专家称,“干岛”现象最明显的就是9月和10月。在下午2点出现强干岛或者超强干岛的几率要明显大过其他三个季节。“秋季,南京就像一个干燥的小岛,被周围湿润的空气包围。”专家说,一旦遇到连续几天不下雨,人们会更容易感到口渴,皮肤容易缺水。

  除此之外,气象专家认为,“干岛”对城市大环境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一些,城市越干,水汽达到饱和的速度较慢,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物不易落下,会导致空气质量变差,能见度低,南京的雾霾天与40年前相比越来越多,一年中轻雾灰霾天气超过了100天,与40年前的一年中4到5天相比,增加了几十倍,这与“干岛”有一定的关系。

  专家说,加上城市热岛的存在,在城区形成一个弱低压中心,出现上升气流。郊区的近城面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流入城市,风向热岛中心辐合。由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在一定高度上流向郊区,在郊区下沉,形成一个缓慢的热岛环流,又称城市风系,这种风系有利于污染物在城区积聚形成尘盖,加重了城区污染。

  快报记者 安莹 张星

  最新预报

  强冷空气即将南下

  小雨大风赶走雾霾

  昨天傍晚,南京终于零星飘了点小雨,省气象台专家告诉记者,从预报来看,江苏北部降水量大于南部,南京今天和明天下雨的话,仍然只是小雨。而到下周,北方有较强冷空气影响南京,该市将出现至少10℃左右的强降温,风力陡增,有望吹掉持续的雾霾天气。

  大风也许比降雨更管用

  今明两天,江苏全省包括南京都将迎来一场降雨,大多数地区是小雨,部分可达到中雨级别,干燥的天气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省气象台专家告诉记者,南京今天和明天都有降雨的可能,但是发生的原因不太一样。今天南京仍然是阵性弱降雨,也就是时不时飘点小雨,而明天则是冷暖空气结合,降雨的话是一次性,但也基本是小雨。有关专家表示,如果持续都是零星的小雨,能够改善一点空气质量,但想要恢复到“透明水晶天”,实在有点困难。但有好消息的是,预计从11月1日开始,强冷空气南下,将给江苏带来明显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届时,大风也会将雾霾吹散,使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比较明显的改观。

  南京最低可能只有2-4℃

  11月上旬的冷空气值得市民关注。近期,冷空气扎堆“拜访”我国。就在27日开始蒙古高原下来的冷空气还在我国各地游走时,今天,一股新的冷空气又将来到我国新疆北部和西北地区,气温随之下降4~6℃、局部地区降温8℃左右。31日,该股冷空气与蒙古高原冷空气将合并加强,会给我国北方以及东部地区带来寒潮天气。有专家称这是“入秋以来最强的冷空气”。

  合并后的强冷空气向南推进后,10月31日夜里起将影响江苏,降温比较明显,日平均降温幅度可达10℃,而且伴有大风。冷空气的到来,虽然可以驱散城市的雾霾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但伴随而至的降温,也会使市民的感冒指数随之飙升。

  根据目前情况推测,南京11月2-3日的最低气温有可能只有2-4℃,并且有霜或霜冻。

  快报记者 刘峻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