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6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母亲为割肝救子每日暴走10公里
· 一家三代 六对夫妻是校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一家三代 六对夫妻是校友
  一个大家庭里,祖孙三代有20多人曾在一所中学上学,其中有六对夫妻是同学及校友。每逢佳节,这家人的家庭聚会就像是一场校友会。

  再过几天,重庆育才中学将迎来建校70周年庆典。10月26日,重庆建工集团升力公司职工刘宁提前赶到学校祝福。他对育才有非常特别的感情,那是因为“我们家是一窝子的育才人”。

  刘宁说,育才中学培养了刘家祖孙三代20多名学生。他们当中,有事业单位领导、企业干部、大学老师、研究生,都在育才中学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走出精彩的人生。

  最有趣的是,刘家有六对夫妻是育才中学的同学及校友。刘宁说:“以前谁也没想到我们家会有这么多育才的校友,每次家庭聚会就像校友会,常常谈起在育才学习的趣闻乐事,话语中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对育才的感激之情。”

  第一代:爱情真挚

  刘宁的幺爸刘仁干和幺妈吕德屏是刘家第一代育才校友,也是一对让人羡慕的同学夫妻,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恢复高考等改变人生的重大事件,一直相知相守,不离不弃。

  刘宁说,幺爸和幺妈是高六七级一班的同班同学。幺爸刘仁干,1961年考入育才中学校初中部就读,历任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主席,在同学们中间很有威望和人气。

  “幺爸是家里上一辈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1963年祖母去世后,他才15岁,生活要自理,学习要自强,一切都要靠自己。”刘宁说,是育才学校领导和老师在幺爸最困难时从生活、精神上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也包括同学们的友爱。

  “幺爸和幺妈相识、相恋于育才中学,1969年又一起下乡在同一个生产队里当知青,建立了相当深厚的感情。几年后,他们两个返城,但分居两个不同的城市。恢复高考以后,他们先后考上不同的大学……”刘宁说,虽然幺爸和幺妈的人生坎坷,经历不少风雨,但他们爱情真挚而专一。

  第二代:青梅竹马

  刘宁和爱人税开凤是育才中学初中1968级四班的同班同学,两个人既是同学也是邻居,真正的青梅竹马。

  “我们在育才的同学时间不到两年,因为碰上文化大革命,下乡当知青去了。在育才上学的这两年所接受的教育,却影响我的一生。”刘宁说。

  回忆当年在育才中学的学习生活,刘宁说,四十多年前,育才中学还叫重庆20中,能考上这所学校是件莫大光荣的事情。至今,学校围墙上那幅巨大的“重庆二十中学是工程师的摇篮”的标语历历在目,张宗麒校长开学典礼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训导记忆犹新。

  “当时我们是教学改革试点班,以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刘宁说,虽然只有一年多短暂的学习时间,但育才给了我们最大的收获——教会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

  刘宁还记得,周恩承老师有趣的数学辅导仿佛把同学带进数字的海洋;秦重英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开启了同学智慧的窗口;余志彬班主任就像“班妈妈”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全班54名同学……

  “学校学习的一幕幕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正是这些回忆给了我‘敢为天下先’的人生启迪,正是这些回忆鼓励我一生做真人、做真事直到今天。”刘宁说。

  刘宁介绍,第二代中,自己的姐姐和姐夫,也是育才初中1966级同学。

  第三代:校友真情

  刘宁的儿子刘欣是育才中学高中1998级学生,一家人没有想到,他工作以后找的妻子居然也是育才校友。

  刘欣酷爱体育,常常代表学校参加区、市体育比赛,每次都载誉而归。刘欣所创造的标枪、铅球学校纪录仍然保持到现在。

  成都体院毕业后,刘欣在重庆理工大学任教。很多热心人给他介绍对象,但刘欣一个都没有看上。

  直到有人给刘欣介绍了市疾防所的白纯。两人一见面就发现彼此是育才的校友,而白纯只比刘欣小两级,她在学校的时候就听说过“刘欣”这个校园体育明星的名字。

  “两个人因为在同一所学校上过几年学,有很多共同的记忆和话题,一见面就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很快就谈婚论嫁。”刘宁说。

  在第三代子女中,还有两对育才的同学夫妻,他们都是同班同学,甚至是同桌。

  刘宁的大外甥曹毅、黄俊夫妇是高中1999级同班同学。曹毅毕业于中央美院,现在自己开办了公司。

  刘宁的大外甥女秦宇、大外甥女婿张崇宇是重庆育才中学初中1997级、高中2000级学生,同样是因为同在育才中学求学而相知、相恋。

  秦宇初中毕业以重庆市统招生第6名的身份升入育才高中部,2000年被育才中学保送进入东南大学,并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她在重庆交通大学任教。

  第四代:还读育才

  刘宁一家子跟育才结下的不解之缘,还将继续下去。刘宁的孙子今年还不满三岁,一家人已经为他确定了中学的就读目标:一定要考育才中学,因为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是育才的学生。

  校庆前夕,刘宁回到学校看到校园面貌已发生巨大变化,让他思绪万千。他动情地说:“育才四十多年来留下了我们家祖孙三代太多的汗水和足迹,带来了太多的欢声笑语,珍藏了太多幸福的回忆。没有育才的培养,我们家不可能有今天,我感谢母校,更期盼母校美好的明天……”

  据《重庆晚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