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生活无锡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六项新政为85万老人送贴心大礼
· 天气
· 停水
· 杜丽只拿到银牌
· 清名桥段成为运河保护样板
· 公共场所拎包案多发
· 金逸5折优惠观影
· 17起事故9死19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全国知名文保、水利专家聚集锡城为大运河申遗把脉
清名桥段成为运河保护样板
   昨天,来自全国的知名文保、水利专家聚集锡城,参加“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峰会”,以清名桥段保护为蓝本,共商大运河保护与利用良策,为大运河在申遗道路上的保护与复兴进行集体“把脉”。

  原生态造就中国运河“绝版之地”

  无锡古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在无锡建立勾吴国,率领民众开凿的伯渎港,比京杭大运河早了1000多年。

  与其它城市的古运河相比,古运河无锡南长段是最具原生态风貌、历史悠久、保存最完整的“水”与“文化”完美结合的运河段。从南长桥至清名桥全长1.5公里的古运河段,河面宽约20米,两岸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前店后坊的江南民居建筑,聚集了运河古道、南禅古寺、妙光古塔、清名古桥、伯渎古港、明清古窑等历史文化胜迹,被誉为“江南历史人文景观长廊”“神奇的东方之旅”,更是被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等著名专家认定为中国运河的“绝版之地”。

  实施“一二三四”保护性修复工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无锡开始重视对古运河的保护,并有序开展水工及聚落遗址的修复保护工作。1983年古运河南长段被纳入《无锡市古运河规划》;1987年确定伯渎港两岸各50米为保护区;1992年清华大学编制《无锡市南长街古运河改建规划》,在道路交通组织方面提供建议……在运河清名桥段的保护性修复过程中,应邀而来的清华、北大的专家学者们,在古运河畔定下运河清名桥段保护基调——打造运河活态露天博物馆。

  如今,对于无锡运河文化遗产的修复,特别是南长段运河的修复重点是对水工及聚落遗址实施“一二三四”保护性修复工程,打造12个重要节点,尽力延续和保护古运河的原真态风貌、原生态风情。“一”是指启动一个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北起永乐路,南至鸭子滩,东起南下塘,西至虹桥下。以沿河的特色民居古宅保护、修复为重点,有张氏嘉乐堂、周氏余庆堂等多处老宅,再现昔日古宅群落风貌。“二”是指修复二座古桥,即清名桥和跨塘桥。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清名桥是无锡市区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拱桥。“三”是指建造三座博物馆,科学利用省文保单位永泰丝厂,建成中国丝业博物馆,展现无锡以丝业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的辉煌成就;依托市文保单位古窑遗址,科学利用现存有100多年的窑业公所,设立窑群遗址博物馆;建设“古运河博物馆”等。“四”是指恢复四座老宅,其中包括:号称“电气大王”祝大椿的故居、“丝业大王”薛南溟的旧居、钱同义老宅及王绍仙老宅。

  金辰 薛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