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博客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钓鱼”事件中的网络路线图
· 网络民意,另一股社会公共力量
· [
· 是媒体的胜利,更是网民的胜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网络民意,另一股社会公共力量
  10年来,我们通过互联网所见的社会事件,多半情形是事件主体的当事人决策、运作都不透明,而真相的逐渐显现往往都是在网民的质疑中展开的。周老虎事件所产生的全国性网络“蝴蝶效应”,就是始于一张作假虎照的微小破绽,最终导致的是骗局破产和当地政府公信力的严重损伤。

  而发生在2007年初的“重庆钉子户”事件给出了一个相对正面的范例,面对“孤岛”上拒不拆迁的“钉子户”,重庆地方政府没有简单地强制动粗,也未刻意去封杀媒体,事件发展过程始终与网络互动区域处于同步发布状态。凯迪社区上的一位ID为“任我赢”的重庆网友,日以继夜地守在事发现场,以一名市井小民独特朴素的视角,比平面媒体更敏捷地不断发布现场照片,直到这场持续半个月的热点事件落幕平息。最终的结局并未像害怕互联网的人所担心的那样,成为所谓“暴民胜利”的标本事件,而是让更多曾一度激愤的网民趋向理性,以致有众多网民转而对“钉子户”过分纠缠的质疑和批评,也让众多网民看到了有关方面处理类似事件的从容和自信。

  网络民意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显著特点是,它通常由一部分网民陈述社会现象,一部分程度稍深的网民就此展开质疑,而更专业的网民切入与之相对应的专家论证与深入分析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互联网上的热点、焦点事件看似都有相当程度的戏剧因素,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起承转合,有剧情和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依据其性质构成悲剧、喜剧或闹剧效果,故聚众关注成滚雪球效应。

  互联网上每日都在发生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由于公共事务领域里的热点事件发作频密,往往让有关管理部门猝不及防,于是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手段或显简单粗糙,信息流“宜疏不宜堵”这话好说,但面对洪流却总是捉襟见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应付差事的鸵鸟意识驱使下,忽略了强权下暂时沉淀的矛盾冲突总有伺机再爆发的时候,不负责任的权力放任极易背离崇高的执政理念,侵蚀政府公信力;而更恶劣的是怀有临时过渡政府心态的一些地方官员,为掩饰自己的执政无能甚至悍然动用非法手段加剧官民对立,而全然不顾执政党形象在其治下被玷污。

  互联网信息的流动是顽强的,尽管曾有“跨省追捕”的闹剧上演,却未曾有效阻止不受地域限制的网民跨区域揭示真相。而时政类信息娱乐化、隐喻化的网络表达,虽多少有些无奈和悲壮,一些只有网民才能理解意会的替代、隐喻词汇应运而生,却也构成了一种另类的网络文化现象,凸显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坚韧、智慧和不屈不挠。

  官员应该懂得,互联网的灵性与魅力其实来自于真正的“以人为本”。只要具有足够的诚意与求真务实的沟通愿望,互联网就会给官民之间、甚至矛盾严重对立的双方以理性面对面的机会,它让坦率对话成为可能。任何一位在宣称“执政为民”的政府里服务的官员,都要认真掂量互联网上质疑与追问的力量,要尊重并正视互联网公众追求真相的锲而不舍的执著努力,须知要面对的互联网公民形形色色,随着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这个社会主流群体对传播工具的应用越来越熟稔专业,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体制内外的角色转换很随意方便,而互联网信息与技术的共享意识往往让信息封堵手段苍白徒劳——它势必逼迫社会公共事务进入相对透明状态。而客观、现实、理性地面对,已成为科学执政的重要一环。

  (本文作者为凯迪网总编辑,原文载于《南风窗》,此处有删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