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一评再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别以为讲真话就能赢得掌声
· 瞧,北大那张
“衙门脸”
· 给文强老婆的醋劲亮高分
· “抬举”国学不如重新考八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抬举”国学不如重新考八股
  ↓官员国学热,烧的是什么火 东方早报 10月22日 作者 张鸣

  国学是变得愈来愈热了,不但民间开设有各种国学研读班,官方也不甘落后。在成都温江,上至区委常委,下至普通干部,干部学国学已是“全员覆盖”,学习情况还将被纳入干部的年终考评材料里。

  (10月21日《成都商报》)

  [东方早报一评]

  到目前为止,国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事实上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国学”这概念的提出,是晚清民国的事。跟国术(武术)、国医(中医)、国剧(京剧或者平剧)属于同一系列的东西。但是国术、国医和国剧所指还算清晰,唯独国学,从那时起到今天,都是一笔糊涂账。说起来,一系列“国”字号的概念提出,是被“西”字号的玩意给逼的。西学东渐,中学衰落,有人感慨“国将不国”,于是提出“国学”这个词来。

  最初,所谓的国学仅仅侧重于经学,既讲义理,也论考据。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史学和子学。但是今天人们嘴里的国学,已经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筐,凡是中国的玩意,都可以装进去,天文地理不说,小说戏剧也在里面。后来,把原来的国剧,也吞进去了。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话来说,他们讲的是四部之学,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包含京剧剧本也就罢了,连京剧唱念做打也一并包进去,那人家国剧干什么去呢?

  当年提倡国学,要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为了重振传统,用经学强国,就比较可笑了。同样,今天如果人们学点传统的东西,读读论语、孟子,念念唐诗宋词,尤其是跟自家孩子一起读,是个好事。总比闲来无事打麻将、赌博强上百倍。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益人心智。可是,如果像某些提倡国学者所说的那样,在21世纪的今天,重建儒学的独尊地位,把儒学尊为国教,靠儒学或者国学重振国威,治国平天下,那可就离谱了。国学如果能强国,近代中国就不可能总是受人欺负,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一代接一代地引进西方的器物、学术和思想,艰难地在现代化之途上跋涉。

  我相信,未必我们的官员,都像某些儒学迷和国学迷那样,视国学为救世的法宝。但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对国学有功利的期待。至少,在某些官员眼里,国学的某些成分,可以帮他们做好官,可以从中学会很多治人治国之术;也可以让下属学会怎样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分。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国学,一般性地读读倒也无妨,如果真的迷进去了,忘记了我们身处的时代,在上者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君,在下者毕恭毕敬权当自己是臣,就难免走火入魔了。帝制时代的科举考试,无论考什么内容,儒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明清考八股,代圣贤立言,都是就四书五经说事,还必须以朱熹的注释作为范本,出了范围,不仅考不上,还要治罪。这可以算是国学进入古代官员“考核”的典范了。今天成都温江的做法,跟古人比,不过是小巫而已。

  要不要学得更彻底一点,干脆重新考八股,像某些热衷此道的教授鼓吹的那样,真正让国学威风一回?某些官员,醒醒吧,这行吗?

  [现代快报再评]

  我对“国学热”已不愿多说,除了已说得够多,还因为我把这事看得很淡,只要官员们不用纳税人的钱办班、念书,由他们折腾好了。在我看来,这些人不过是赶时髦,凑热闹,一阵风,“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上世纪二十年代,那些提倡尊孔读经的军阀,功业安在?儒家君君臣臣那一套伦理说教,从前没有保住赵宋、朱明、满清王朝,今天更不能让那些有心复古的长官让人们更驯顺。今天的人们更相信实权和实利,而不畏天命不信大人,“国学”的教化作用十分有限。至于背几句经几句诗,也不是坏事,由他们自娱自乐去吧!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