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门内,钟灵毓秀;出了中山门,以为告别民国建筑的聚集区,便就此告别了那份悠远厚重,却不想在钟山脚下的南京体育学院里,又一次邂逅了民国建筑那种古典而大气磅礴的美。
十一届全运会正在山东如火如荼举行,让人又想起了四年前南京十运会时的激情。当现代化的奥体中心成为金陵新一代地标式建筑时,眼前这个有些落寞的民国时期的中央体育场,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虽然它曾是中华民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的主会场。上个世纪30年代,这里拥有远东地区最大的体育建筑群,也曾闪耀着有如今天鸟巢一样的辉煌。1931年,为举行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国民政府修建了这个占地1000亩的体育场,包括田径、游泳、棒球、篮球、国术、网球、足球、跑马八个赛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工程之一。可惜,原定于10月10日召开的全运会,却因种种原因而整整延期了两年,直到1933年。前来参赛的运动员超过了2600人,盛况空前。如今,门口一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碑石还在时时提示着人们这份荣耀之珍贵。
中央体育场的设计者是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关颂声和杨廷宝,建筑里随处可见的中国传统元素,无不透露出建筑师们的自豪:门头是最传统的牌楼模样,细部装饰物是熟悉的祥云图案,门楼立面上采用了云纹望柱头,高高挂着的大红灯笼渲染着浓浓的民族味。
体育场的对称格局从门前的一对古铜灯和旗杆便开始显现。通向田径场的东西主入口牌楼建筑也是完全对称的,三个拱形花格铁门庄重而不失雅致,楼上是带着大雨篷的司令台。牌楼上方“中央体育场”五个字为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所题。入口处的大穿堂直通向田径场,两旁以前是办公室及裁判员、记者等的休息室,现在成了学校老师的办公场所。
今天,站在空阔的田径场中央,四周看台被郁郁葱葱的绿树虚掩着,散发出幽静沉寂的气味。环顾500米跑圈和那些能够容纳6万人的环形看台,想象中的座无虚席之景、人声鼎沸之势竟慢慢清晰起来,仿佛真的曾经置身其中。
看台下是一圈低矮的房屋,铁丝网将其和田径场隔开,有些拥挤的走廊上挂着等待吹干的衣服。这些房子原本是运动员的宿舍和洗漱间,现在住着学校的工作人员。不过,住在这里的一个年轻人告诉我们,为了保护文物,这里要进行维修,他们很快就要搬走了。
体育场附近的游泳、棒球、跑马等赛场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了篮球场和国术馆前的两个牌坊,威严地耸立在田径场两侧。近80年的风雨洗刷让它们呈现出古老的灰黄色,沉重而稳健。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们一直承载着比这体育场和房屋更加古老的、沉甸甸的、国人从未忘却的体育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