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成王的央企,在今年的地产界可谓风光无限。今年9月份以来,中冶、中粮、保利、华润等央企军团在南京制造了多个新地王,昨天南京市国土局局长陈光在做客中国南京网站时,面对央企拿地、地王频现的现象首次表态:“土地市场允许公平投资,但央企不要只把土地作为一个投资的工具!”
陈光说,对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应该有客观的评价,首先应该看到这一轮土地或者说房地产市场回暖,它的背景是跟整个经济运行同步的,正是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双重拉动,才催生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旺。“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只要法律允许,它又具备开发能力,对整个市场健康发展有利,我个人认为正面的作用应该更大。”陈光说。
他同时也认为,央企进入房地产市场以后,应该“提供符合百姓需求的房地产产品,满足百姓的刚性需求,不要太多地只把土地作为一个投资的工具,而应作为满足需求的一种生产”,希望央企进入南京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拿出优质的产品、定出合理的价格,满足老百姓住房的需求。”
面对央企疯狂拿地的行为,政府管理部门如何应对?陈光表示,主要是通过土地上市的节奏来调控需求,比如加大土地供应力度等。而在土地出让规则的制定上,管理部门对待央企是一视同仁的。陈光说,不管什么性质的房地产企业,“在进入的时候,对于拿地的规模、开工和竣工的时间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同时,在土地市场的监管上,南京市国土局相关人士也表示,国土部门将加大土地出让金催缴力度,确保政府土地出让收益按时足额收缴到位,对未按期履行出让合同的,坚持收取违约金,符合条件的坚决收回土地使用权。
快报记者 尹晓波
[链接]
央企在南京的地王“加冕行动”
今年9月份以来,央企背景的房地产企业频频在南京疯狂拿地,不断给南京新地王“加冕”——
9月8日,保利地产首战南京,通过150轮的较量之后,以15.92亿元拿下河西金沙江东街地块,创下河西“新地王”纪录,楼面地价从4033元/平方米的直线蹿到7553元/平方米。
9月16日,中冶地产“恶战”江宁,从12家开发商口中“夺食”,拿下了江宁九龙湖片区地块,以391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创下江宁今年的新地王纪录。
9月25日,华润地产进驻河西,22.2亿元拿到所街7号地块,楼面地价高达7992元/平方米,创下南京河西地块当年新地王纪录。
10月13日,中粮地产大战江宁,42轮竞价力挫对手,2.35亿拿下江宁双龙大道以西九龙湖地块,楼面地价3151元/平方米。
10月20日,保利地产二次出击,拿到了栖霞区马群大庄6号地块,从底价9.5亿飙升到17.9亿元,楼面地价高达6956元/平方米,创下仙林历史地王价。
[市场观察]
三季度房地产市场进入盘整
前三季度的房地产市场,可谓季季不同,如果要寻找一个关键词来描述,一季度可用“回暖”,二季度可谓“井喷”,但进入三季度,部分一线城市销售面积的下滑,是“拐点”初现还是阶段盘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数据显示,三季度商品房和住宅的销售面积分别为24262万平方米和22174万平方米,较第二季度增长4.7%和6.4%;销售额分别为10221亿元和11732亿元,较第二季度分别增长6.0%和9.4%。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额都延续了今年以来的增长势头。
但在北京、上海、福建、浙江等东部地区,房产销售面积环比有所下降,其中广东省、北京、上海的降幅分别为7.6%、11.4%、8.1%。而上海和北京9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比上月下降32.5%和1.3%,销售额分别比上月下降32.0%和1.9%。与此同时,销售价格指数增速趋缓,9月环比涨幅比8月缩小0.2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涨幅首次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房价增速过快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城市新增供应不足也是主要因素。与此同时,三季度以来,央行、银监会等部门纷纷多次强调严格执行去年颁布的“二套房贷”政策对交易量也产生了影响。此外,二季度需求集中释放对三季度也产生了滞后影响。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认为,虽然东部部分城市销售量下降,但应该看到三季度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仍然增长显著。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变化,仍是按照市场规律的自我调整,部分城市的单项数据变化不足以支撑市场“拐点”的说法,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还是向上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中部和西部地区9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仍环比增长,三季度亦高于二季度。新华社
[相关新闻]
开发商囤地现象严重
北京某地块囤积3年增值3亿
位于北京市东三环黄金地段的工体北路四号地块,在被开发商香港盈科大衍地产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1月以5.1亿元拍得后,三年只挖了一个地基大坑。
今年8月20日,在资金状况并不紧张的情况下,盈科地产以1.18亿美元向香港上市公司瑞安建业出让了该地块,一进一出,盈科净赚将近3个亿。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地产开发商囤地的现象也非常严重。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此前通告,该市2007年产生的27块“地王”仅有7宗动工;在北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12块高价地仍处于闲置、延缓开工状态,这些地都是由于当年地价太高而出现的地王;在上海,来自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有关数据则显示,上海市目前总共有1077公顷住宅用地处于“批而未用”的状态。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开发商手中,涉及70多个房地产项目。
按照各地拍卖土地的数量和价格,据初步统计,仅在9月初,国内房地产开发商就投入了近300亿元用于土地争夺。其中,9月7日到9月13日,全国各地更是频繁上演“地王”争霸,“地王”纪录被屡屡刷新。
尽管地王不断出现,但是真正被用来开发的土地却并不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百强房地产企业“囤地”数量高达381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30.8%,最大的开发商土地储备达45平方公里。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显示:2001年初至2009年5月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但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相当数量的土地被囤积和倒卖。
业内人士认为,地产商大规模的囤地行为,不仅影响了房屋正常的建设规划,而且还会影响房价的正常走势,对我国的地产行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链接]
国家对土地开发的相关规定
1999年国土资源部出台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政府将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属于闲置土地。2年不开工的,政府也要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央视供稿
[延伸阅读]
北京“楼荒”
住宅库存只够5个月
10月22日,北京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房地产市场数据称,9月份北京市住宅销售套数为0.9万套,比8月份减少37.4%,成交量达到今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
此前,北京市住建委给北京楼市库存设定的最低预警线是10万套,截至10月22日,北京市商品房库存12.8662万套,其中住宅只有67951套,而且呈继续快速下降的态势。住宅销量大减的原因在于供应量大减。今年1-9月份,北京新房开工量为116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4%。
民生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中国地产金融蓝皮书》称,今年1月份,北京楼市去库存需要约24个月(按照月均销售1.2万套计算),而到今年9月底,楼市库存已经只够5个月的销量。仅仅10个月的时间,北京市政府就从头疼如何化解楼市库存,转向引导开发商开盘增加北京新楼供应。
《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