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建筑师为汶川地震罹难女孩建纪念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建筑师为汶川地震罹难女孩建纪念馆
  41岁的刘莉患有严重哮喘,9月27日她冒死生下一个女儿,取名胡慧恩。

  此时,在距其所居住城市都江堰约50公里的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聚落的汶川地震博物馆旁,一片绿意盎然的小树林里,静静竖立着一座特别的纪念馆——胡慧姗纪念馆,那是为她地震中罹难的大女儿所建。一个16岁女孩在“5·12”大地震中罹难,母亲在废墟上以泪洗面,一位建筑师为其感动,决定出资为其女儿捐建一个永久性纪念馆。

  馆内布置如同一位女中学生的闺房

  纪念馆也是

  为所有普通生命而建

  53岁的刘家琨是成都著名建筑师之一,1990年,他以自己的名字开办了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当地不少知名的艺术建筑工程均出自于他。

  “地震中死了那么多人,您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胡慧姗?”刘家琨的回答很简单:这也算缘分吧!

  刘家琨回忆说,“5月15日第一次去聚源中学。我似乎看见过他们,但我不确定,因为我自己处于震骇状态中。5月28日再去现场,还有父母在哭诉祭奠,其中有双胞胎女儿都埋在废墟里的母亲。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是刘莉珍藏的女儿的脐带乳牙那份细微具体,和女孩父亲胡明的坚强骄傲紧紧抓住了我。我们谈了很久,准确地说是我听了很久。在这次地震中,悲痛最深的是失去儿女的父母。我是一个建筑师,我想为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临分手时,这个念头突然在刘家琨的脑海里闪现。

  6月21日,刘家琨再次来到聚源,他担心自己的想法会勾起夫妇俩的伤痛,说得不免有些吞吞吐吐:他想为他们的女儿建一个小小的纪念馆。刘莉一时没听明白,刘家琨又重复了一遍。这次刘莉听明白了,她一下子给刘家琨跪下了……

  接下来的事,令刘家琨始料未及。首先是建在哪?他想起了建川博物馆聚落的创建者樊建川。樊建川很干脆地回答他:“这事你必须找我,因为不光是建的问题,建了后还有谁来管的问题。”

  2008年9月,胡慧姗纪念馆选址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纪念馆的建设经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文艺界人士也为之感动,纷纷伸出热情之手。著名诗人翟永明以“第一人称”创作了诗作《胡慧姗自述》,还有著名画家何多苓创作的《胡慧姗肖像画》……这些艺术作品均将在纪念馆展出。

  “为什么要把纪念馆外形设计成帐篷模样?”刘家琨说:“那时候,我天天往灾区跑,满眼是帐篷,所以就做了帐篷,灾区遍地是红砖,所以纪念馆用红砖铺地。这些元素,能勾起人们对地震的集体记忆。”

  馆内的粉红色调也是胡慧姗生前喜欢的颜色,刘家琨对自己这种色调无法把握,他专门让一位和胡慧姗年纪相仿的女孩从粉红色系中挑选出这种有些娇艳的嫩粉色。“我觉得,这也应该是天堂的颜色。”

  “馆内墙上还设计有一面屏幕,放映我在聚源结识女孩父母后拍下的一系列视频。”这里的内容没有悲壮热烈和宏大喧嚣,只是关于一个花季少女的追忆,以及一个悲伤绝望的家庭如何奋力继续生活。

  刘家琨说,他想通过这个小小的纪念馆告诉人们:对普通生命的珍视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外形像帐篷

  馆内面积仅十平方米

  胡慧姗纪念馆外形像一顶灰色的救灾帐篷,馆内面积仅10平方米。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博物馆了。应记者的要求,纪念馆的捐建方——成都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人员张瞳先生,专程驱车从成都来到安仁,打开了门上的挂锁。推开门,一片娇嫩的粉红映入眼帘。馆内右侧墙上有这样一段文字:

  胡慧姗,女,四川省都江堰聚源镇聚源中学初三(1)班学生,生于1992年10月11日,埋于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汶川地震,卒时不详。终年16岁,火化时间2008年5月15日。生前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作家。下方是这位女孩生前蹲在雪地里的放大照片,脸上洋溢着欢笑。

  墙壁刷成粉红色

  馆内像一个女孩的闺房

  馆内离大门不远处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镶嵌着胡慧姗生前最后一个中秋节,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今天是中秋节,很可惜,没能陪你们过,呵……以前总是陪在你们边上……以前总觉得妈妈非常讨厌,啥子气尽往我身上出,但是上了初三,我好像懂得多了。爸爸妈妈也是平凡人。你们也不要问我以后会不会养你们这类话,我不可能不管你们,我只爱你们。今天你们吃饼饼了吗,要吃哈,吃了就相当于我们团圆了……

  “纪念馆早在几个月前就建好了。”刘家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本打算在今年10月11日胡慧姗生日那天开放,但考虑刘莉刚生产不久,不便参加仪式。“等刘莉满月后,找一个平常的日子把馆开了”。刘家琨轻轻地说。

  “我为姗姗生了一个小妹妹!”10月17日临近中午,在都江堰青城纸厂一栋宿舍楼里,41岁的刘莉抱着早产20多天的婴儿,欣慰地对记者说:“不管你们信不信,我觉得,这个小女儿就是姗姗转世投胎来了!”“我好像快不行了,

  等妈妈来救我”

  刘莉一家住在这栋宿舍楼的三楼,房子看起来是新的。

  “我们是去年春节搬进来的,家里的装饰、窗帘、沙发的颜色和样式,都是姗姗自己挑选的,可惜没住几个月,女儿就走了。”谈起女儿,刘莉的眼睛又湿润了:那天,她和丈夫怎么也不相信女儿会出事,发疯般地往学校赶,丈夫跑了整整两个多小时,先到学校。在聚源中学,胡慧姗是学校第一个被宣布死亡的学生,他们班有30名同学遇难。

  “我晚上10时才见到女儿,当时她头上有两处明显被压的凹痕。女儿看起来就像睡着了,头发上还散发着香味,我摸着她的手脚好凉,我努力地喊她,给她揉身,给她暖手,希望她醒来。”从同学的口中,刘莉听到了女儿的遗言,胡慧姗跑出去时被大梁压住了,可她还在说“我要坚强,要坚持下去,要出去看爸爸妈妈有事没”,大概过了半小时,胡慧姗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好像快不行了,让我先睡会儿吧,等妈妈来救我……”

  “把女儿的乳牙

  镶成耳坠戴在身上”

  刘莉领记者走进胡慧姗生前的房间,打开电脑进入女儿的QQ空间。女儿火化后,她在废墟里意外找到了女儿班级的QQ通讯录。从此,她开始每天精心打理这个空间,里面放满了女儿成长的照片,她让女儿以另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

  刘莉一直珍藏着女儿的脐带和两颗乳牙。胡慧姗纪念馆建成后,她将脐带和一颗乳牙连同女儿的遗物一起托付给了刘家琨,自己只留下一颗乳牙,准备把它镶成耳坠,戴在身上,“这样,我们母女俩就能终生相依相伴了。”刘莉说到这里,眼睛又红了。

  也正是在这种无法排遣的思念中,刘莉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她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医生告诫:怀孕会有危险。地震发生后没多久,刘家琨望着悲痛欲绝的刘莉说:“再生一个女儿,还是叫胡慧姗。”就这么随口说的一句话,却让悲痛中的刘莉眼睛一亮。初春,胡慧姗纪念馆刚动建不久,她就给刘家琨发去一个短信:“我怀孕了。”对女儿的怀念和对新生命的期待,坚定了她冒死生下这个孩子的决心。

  9月27日,在成都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孩子比预产期提前20多天来到这个世界。

  女儿取名叫胡慧恩。刘莉说:“胡是她的姓,慧是代表她姐姐,恩是她自己。恩的含义是长大后她要学会感恩。感谢所有关心过我们全家的好心人。长江日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