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中国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在父母面前,16岁少年拔刀自杀
· 学生不穿干净鞋不准入校
· 老婆生孩300 小狗产崽2700
· 传统的小红花变成“白菜”“香蕉”
· 警方立案侦查
“闫德利事件”
· 马蜂袭来,妈妈胸怀救幼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传统的小红花变成“白菜”“香蕉”
  成都小学借鉴网络游戏“开心农场”激励学生

  同学们在看自家“农场”

  每天下课后,学生们便围在教室里的“农场”旁,料理起自家的“菜园”。连续几周来,一块块虚拟的菜地成为了成都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们的最爱。“菜园”里的“蔬菜”的级别直接和学生在校的日常表现挂钩。

  近日,实验小学借鉴“开心农场”这一网络游戏,把学生们综合表现化身为一个个白菜,而不是传统的小红花。这一激励制度的小小创新,引发了学生们的广泛兴趣。

  克隆网游

  “校园农场”激励孩子表现好

  这款校园集体游戏的发明者江源老师告诉记者,此前班里有超过大半的同学都在玩“开心农场”,“甚至有孩子半夜里叫醒父母,提醒他们起来偷菜”。老师们经过商量,决定把这个游戏运用到现实的学习中。

  在实验小学二年级的6个班里,都有一面绿色的墙,喷绘的油纸上,一块块“绿地”都以学生的名字命名,成为他们的“私家农场”。根据游戏规则,学生们可凭借在校的表现获得奖票,奖票相当于“网络积分”,而积分则决定农场里所种的农作物,“5张奖票可兑换一个白菜,而四个白菜则可换一根香蕉,以此类推,最高的级别是樱桃。”学生们每升一次级,换种更高级的水果、蔬菜,还可以得到文具用品等物质奖励。学生们表现不好,老师则可以收回“积分”或者蔬菜。

  争拿积分

  学生忙种“白菜”“香蕉”

  老师贺贝告诉记者,孩子们对“校园农场”的兴趣点在于游戏中的竞赛和升级。“以前,学生得奖了,常常没人来领。现在是每天都有人追着老师换分种菜。”贺老师说,获得奖票的方式很多,比如学习成绩好、卫生做得好,甚至回答问题很积极都可以兑换。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得分点”。为此,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兴趣,都很积极。

  二年级六班的谭皓文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就是个“偷菜迷”,而现在他又迷上了“校园农场”。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展示出来,同学间也更有了竞争意识。班里目前级别最高的吴松栗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不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但各方面综合下来,积分还是最高的,同学们常常对他的农场投来羡慕的目光。

  专家说法

  教育创新有助于抑制网瘾

  尽管大多数家长对“校园农场”表示支持,但也有家长担忧“校园农场会引发学生们对于网游的更大兴趣。”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认为,学校将网络游戏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中,从以前的大红花变成现在的白菜,这中间的变化,事实上也是教育不断适应时代变迁的产物。他表示,“校园农场”找到了大多数孩子沉溺网络的症结,事实上是有助于抑制网瘾,而非助长网瘾。据《成都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