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生活苏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苏州6个项目列入世界级“非遗”
· 河莉秀想变“苏式”美女
· 爬山返回途中
六旬老人猝死
· 岳父脾气火爆
女婿痛下杀手
· 美女诱饵钓上痴心网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文化的繁荣
苏州6个项目列入世界级“非遗”
  苏州是吴地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期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今年8月下旬召开的市委十届十次全委会,提出要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和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的“三区三城”奋斗目标。加快文化繁荣,是建设“三区三城”的重要内容。

  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确立了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世界文化知名城市、中国文化典范城市、长三角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建设新目标,以争创国内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一流文化人才集聚创业基地为努力方向,着力推进文化率先、科学、和谐发展。

  苏州市文化新馆、苏州名人馆效果图

  提高文化渗透力,公共文化服务唱响惠民主题

  近十年来,继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后,被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的苏州美术馆新馆、苏州市文化新馆及苏州名人馆等新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正抓紧建设。全市共有市及县区级博物馆、纪念馆42家,美术馆11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96个。截至2008年底,全市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2.14万平方米,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13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254.55万平方米。文化惠民服务红红火火。苏州市大力推进的文化“三送”(送书、送戏、送电影)工程,每年为基层送书10多万册,送戏1200场次,放映电影5000余场。深入实施“农家书屋”和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全市已建村级“农家书屋”1207家,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总用户达210.2万户。创新推出的“群星璀璨·2009”文化惠民系列活动,覆盖全市五市七区123个镇、村和67个广场,全年累计演出达1.5万场次,直接受惠群众突破1500万人次。

  释放文化创造力,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

  多年来,市直文艺院团累计创作、改编、整理、演出大戏近40台,评弹书目及开篇总数80余个,小品、小戏及歌舞节目300余个,涌现了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笑着和明天握手》、《顾家姆妈》、舞剧《干将与莫邪》、昆曲《长生殿》、《西施》、青春版《牡丹亭》、评弹《大脚皇后》、《风雨黄昏》等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奖项多达90多次。累计共有1台剧目(滑稽戏)入选建国60周年“全国优秀保留剧目”;2台剧目(滑稽戏)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7台剧目(滑稽戏5台、舞剧1台、昆曲1台)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台剧目(滑稽戏)获文化部文华大奖;5台剧目(滑稽戏2台、昆曲、舞剧、评弹各1台)连续入选了第六、七、八届中国艺术节,这在全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舞台艺术领域先后有29人次荣获全国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最佳表演奖和曲艺牡丹奖等最高奖项。

  增强文化凝聚力,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苏州古城风貌和特色依旧,成为全国古城保护最好的较大城市之一。先后完成的观前地区、盘门景区、山塘街和平江路历史街区等保护和整治工程成效显著。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于今年被首批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街。苏州市古镇古村落已全部纳入国家、省、市三级保护体系,周庄、同里、甪直、木渎、沙溪、千灯、锦溪、沙家浜8个古镇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陆巷、明月湾2个古村落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市9处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各类列入保护范围的古建筑物790处。市级以上文物完好率达87%。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苏州市有昆曲、古琴艺术(虞山派)、宋锦、缂丝、苏州端午习俗、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六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评弹等2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4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8位,省级57位。

  力推文化贡献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苏州市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多门类齐头并进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文化产业法人企业共8167家,从业人数21.45万人,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96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00亿元。苏州市印刷复制业、动漫游戏业、演艺影视业、会展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印刷复制业2008年产值282.6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苏州市刺绣、雕刻、书画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特色鲜明:苏绣年销售7.5亿元,各类工艺雕刻、淡水珍珠加工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已形成了包括国家级“苏绣文化产业群”、“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胥口书画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和一批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在内的27个文化(创意)产业园(街区),这些具有产业集聚性和规模效应的文化产业板块,有力提升了苏州文化产业竞争力。此外,苏州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势日趋明显。苏州市区和各县市在做强传统旅游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历史街区和古镇古村旅游、特色风情旅游、专题旅游、湿地公园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线路。太湖文化论坛作为苏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望成为苏州市太湖文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提升文化影响力,打响特色文化品牌

  苏州市固定承办的连续三届的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剧目评比展演、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第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第十届中国戏剧节、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等一系列国家级文化活动亮点纷呈,已连续举办四届的苏州阅读节,以及各市(县)、区层面举办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有力提升了苏州知名度和影响力。苏州市昆曲名剧《长生殿》和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创排以来,先后走进国内30余所大学和出访美国、英国、希腊等国,海内外巡演200余场,观众超过30万人次。2007年,青春版《牡丹亭》“惊梦”剧组参加文化部组团随温家宝总理访日,献演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开幕式,取得巨大成功,温家宝总理亲笔为昆剧院题词“姹紫嫣红牡丹开,良辰美景新秀来”。此外,先后在北京、南京、上海举办的“新吴门画派——苏州国画院中国画作品展览”,评弹、古琴、滑稽戏、江南丝竹等作品多次赴京和赴海外展演展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