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博客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观点1.薄熙来打黑除恶
有很多很硬“后台”?
· 网络红人黄世仁的“被”嫁风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网络红人黄世仁的“被”嫁风波
  10月14日,《文艺报》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讲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相关话题。熊元义提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近来在年轻人中流行;这表明人们由解放前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而今对权钱的膜拜。

  现场,“90后”女生小谢站起来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点也不要紧。”

  文学院蔡姓大—女生的想法让现场—阵骚动:“如果我嫁给有钱人‘黄世仁’,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

  对此,熊元义分析:“如果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她会瞬间异化到另—阶层。”

  上述新闻事件经《长江日报》报道后被网络转载,迅速成为流行话题并占据了国内几大著名社区的重点位置。从网民到专家纷纷对此发表看法,赞同者有之,他们认为当下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倾向决定了类似观点可以理解;反对者则针对90后女孩观点所折射出的价值观异化而展开批评。

  黄世仁,一个存在于艺术生活中的人物,在网络时代的“被”嫁风波,体现的恐怕不止于婚恋观的范畴,更多的则是一个人物被嫁接到不同的历史语境下重新解构和符号化之后呈现出来的异象。

  主流看法:

  嫁给黄世仁

  是以现代女之心

  度白毛女之腹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713961.shtml

  尽管“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有点惊世骇俗,但是,提出这些观点的都是“现代女”,而不是当年的“白毛女”,两者所处的时代、生活及思想不同,对人生、婚姻的观念也就迥然不同。由于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那种阶级仇恨,所以,现代的女大学生,不可能体会到当年的“白毛女”的冤屈与内心的仇恨。在现代女大学生的眼里,贪图钱财、爱慕虚荣已经成为她们唯一的选择。只要对方有钱,即使是“黄世仁”,出卖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又何妨?

  “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现代女大学生的这种观点,可谓是“以现代女之心度白毛女之腹”。现代女大学生没有处在那个人吃人的年代,家庭没有受到地主阶层的压迫,现代女大学生也不是当年的白毛女,没有苦大仇深的个人感受,又怎么能懂得“白毛女”的痛苦与悲伤?  

  “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让人联想到现代某女孩的“宁愿给有钱人做二奶,也不愿意正经嫁个人做正房”的惊人话语。在现代一些女孩看来,只要对方有钱有权有势,就什么也不考虑,不管他年纪有多老,也不管他是什么人,就利用自己的肉体去换取金钱上的享受,所以,现代“二奶”甚至“三奶”“四奶”在我们的身边屡见不鲜,这就是某些现代女孩的爱好与选择?

  总之,嫁给有钱的男人,就能吃好喝好穿好用好,现代女就会风光无限,殊不知,这种风光是以牺牲自己做人的尊严以及拿自己的肉体换来的,与那些沦落风尘的卖淫女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当年的黄世仁欲娶“白毛女”,并不是要给“白毛女”幸福,也不是要娶“白毛女”为妻,而只是娶“白毛女”为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娶“白毛女”做“二奶”“三奶”。当年的黄世仁,不过是为了占有、玩弄女性而已。而当年的“白毛女”誓死不嫁黄世仁,除了阶层仇恨以外,也有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意思在内。一个黄花闺女,谁愿意抛下自己的人生幸福与廉耻,甘心为别人“做小”?

  按照现代女大学生的想法,“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做了黄世仁的“二奶”以后,她就会有地位了,就可以掌握“财政大权”了,就“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了。不能说现代女大学生的想法不对,但是,她们“很傻很天真”,傻到出卖自己的肉体,天真到自以为是,要知道那是旧时代,不是新社会,那个一贯喜欢欺男霸女的黄世仁会乖乖地听你的号令?太天真了吧?嫁给黄世仁做“二奶”,你只是人家的玩偶,既当不了家,也做不了主,还谈什么慈善事业,真是可笑至极。

  “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再一次将某些现代女大学生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暴露无余,同时也再一次告诉我们,价值观、人生观在现代教育中的缺失。我很庆幸现代女大学生没有出生在“白毛女”那个时代,否则,不知道黄世仁又多了多少玩偶。

  白毛女致黄世仁的

  一封公开信

  http://bbs.book.sina.com.cn/thread-9-0/table-917061-523.html

  群众的智慧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几天之内便有好事者炮制出了白毛女致黄世仁的一封公开信。

  黄世仁先生:

  首先恭喜你一夜之间成为网络名人,成为全民娱乐的“未婚大款”。是出口成章、信口开河、语出惊人的时代,是这个神奇的网络让你“起死回生”。一位天真、浪漫、幼稚的女大学生,将你美好地重新定位——嫁人就嫁黄世仁。

  是呀是呀。当黄世仁好,做白毛女难。

  一句话,一辈子。歌曲是这样唱着,天方夜谭是这样进行着。我的可爱的大学生,就用“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这样一句话,活生生、硬邦邦地将白毛女与黄世仁再次联系在一起。关于“男欢女爱”,关于“嫁与娶”,关于“霸占与逃离”,关于“富与穷”,竟然有了全新的解释与呼应。几十年来,舞台上的艺术形象、阶级的爱憎分明、传统的审美观念被颠覆,被扭曲。《白毛女》大学版被新一代编剧、导演、主角上演到了啼笑皆非的地步。

  这世界变化得真快!这观念变化得真快!一头青丝变成白发,一个被欺凌的丫环变成荒无人烟的白毛女,是因为这个黄世仁。这个“死而复生”,继而成为女大学生眼中“新郎”的黄世仁,从艺术舞台走向光怪陆离的现实,再次逼近、逼视、逼问“白毛女”。

  一语惊天下的女大学生,代表了一种自由的言论倾向,代表了一种富人穷人的婚嫁选择。没有人不允许她这样说、这样做。如果她有幸遇上这样的“黄世仁”,愿意接受“黄世仁”,是“温柔之乡”还是“火坑”,只能由她自己品尝。但“白毛女”绝不会嫁给“黄世仁”。一个时代打上的深深烙印,不会因为一种荒唐的向往、一种离奇的想象而改变。历史就是历史。“阶级仇恨”不是虚拟词,而是一行鲜明的足迹。

  白毛女与黄世仁水火不容,无论艺术还是现实。借用并改编一下周星驰在著名的《大话西游》中扮演至尊宝时的一段经典台词,应能体现白毛女的心迹——

  曾经有一份真实的仇恨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实现。等到了逃离的时候才鞭长莫及,尘世间最无奈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跟那个黄世仁说“我恨他”。如果非要把这种恨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白毛女

  2009年10月18日

  更多观点

  新闻被转发上网后引来跟帖无数,其间不乏语出惊人者。但争来论去,除主流观点外,其他观点不离如下三种:

  观点一:

  我们有何颜面指责

  女生的价值取向

  一个社会的婚嫁取向,是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紧密相连的,比如上世纪50年代,一般女孩子都愿意嫁给干部、工人;到60、70年代,变成了军人、工人、司机;到80年代,就变成了干部、万元户;从90年代后期开始到现在,首选的婚嫁对象又变成了富豪、公务员,因此就在全国出现了富豪征婚团。我们如果不信可以到各地看看,但凡富豪、明星、名人,有几多还是原配夫人?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整个的价值取向——一切向钱看,过富人生活,享富人待遇,逐富人荣耀!在一个全民逐利、世风不古的社会,我们有何颜面指责女生的婚嫁取向呢?

  观点二:

  现今讨论的婚嫁关系

  是一种关系重建

  不管是主张不能嫁、可以嫁还是应该嫁,都离开了剧目原初的叙事轨道,而是在当下生活中重建了人物关系,直奔婚姻这个流行主题。也就是说,删减白毛女与黄世仁关系中的革命主旨,进到男女关系的解读之中,则哪怕主张绝不能嫁,也只能说是一种新的阐释游戏。要说颠覆,大家都在颠覆。既然如此,把坚持不嫁作为可取的态度,把主张可以嫁或应该嫁作为应当批判的态度,这并不见得有力量。

  观点三:

  黄世仁本就已经不是

  原本的黄世仁

  人家90后说要嫁的那个黄世仁本来就已经不是原本的黄世仁,如果有人非要理解成是的话,那我没办法。确切地说90后眼里要嫁的黄世仁,就是有钱,有学历,有知识而已,不包括某些人说的什么阶级仇恨和压迫。这样的条件,在正常的逻辑看来,不已经是找对象很好的条件吗?现代一些人就是非要把这样的标签给贴在90后身上,就像当年对待80后一样。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不明白为什么非要这么攻击90后和80后。

  黄世仁和

  网络红人的符号化

  互联网在中国火了15年,诞生了无数流行话题和人物,互联网对现实的影响也随着网民群体的壮大而逐步深入。中国人用自己的才智和娱乐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近乎全民狂欢的热点,无论是早期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小胖还是后来的打酱油、贾君鹏、寂寞党、春哥,都在网民的手中被无数次诠释、讨论,最终形成弥漫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娱乐话题。

  今天,又有两个人物被人们从革命年代请了出来——黄世仁和白毛女,这两个原本存在于舞台剧中的人物,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因为一位学者的一个问题和两个90后女孩的反传统回答,最终被好事者转载到互联网上,形成了一片热潮。

  新浪网推出了对于白毛女是否该嫁黄世仁的一次网民调查,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在参与调查的近万名网友中,有超过半数,达到53%的网友认为可以理解白毛女嫁给黄世仁。

  于是,80后、90后又新添了一条垮掉的证据——无责任感,无是非观。当然也有好事者认为,这是当下社会观念多元化的体现。

  其实了解舞台剧《白毛女》情节的人都知道,白毛女嫁给黄世仁是一个极其无厘头的话题,其荒诞色彩不亚于让一个完全不懂中文的老外去翻译《道德经》。

  白毛女该不该嫁黄世仁,这在历史原本发生的那个时间点上去探讨无丝毫意义,在当时历史语境中,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反动与革命、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而到了今天,失去了特定的历史语境,这个问题的讨论则更无意义。正如人们讨论关公战秦琼,这个问题只能停留在娱乐八卦层面,而上升不到学术层面。

  因此,如果一定要抛开历史背景来讨论的话,我更愿意把黄世仁该不该嫁这个话题看作一个娱乐话题。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黄世仁和白毛女都已成为被重新解读后的符号化的人物。

  在2009年的今天,因黄世仁而引发的争议,早已失却了原本的背景,大家吵了半天,恐怕只是在讨论一个“像白毛女这样的穷人家孩子”该不该嫁给一个“像黄世仁这样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的有钱人”,仅此而已,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把白毛女和黄世仁原本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带入现在的讨论。

  因为在网民的嘴里,所有的人物都是被重新解读的符号化的人物。这样的例子很常见——从芙蓉姐姐开始,所有的曾经出现过的网络红人都被网民重新解读成他们所需要的一个所谓的“精神宣泄对象”。

  这恰恰是互联网的特点,每一个人都可以针对自身心目中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模糊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大部分网民从事的,是信息的无意识转述和叠加,当每个人都享有比现实社会中更大的话语自由却只要承担有限责任时,所有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必然被驱除不需要的部分、强化需要的部分,最终形成一种符号话表达——或好、或坏、或善、或恶,脸谱化的重新塑造带来的是网络话语暴力,依靠这样的“暴力”,网民享受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所需要的话语狂欢,芙蓉姐姐如是,小胖如是,寂寞党如是,贾君鹏亦如是。

  我们再回头看看曾经流行的那些红人,会发现其身上强烈的符号色彩:

  芙蓉姐姐的符号是自恋;天仙妹妹的符号是她穿着少数民族服装时的清纯,从而满足无数男人对于梦中情人的幻想;小胖的符号是他那张可爱的脸;贾君鹏的符号,则仅仅是一句“回家吃饭”。至于这些红人符号背后更多的信息,网民不知道,也不感兴趣,在这个速食和跟风的年代里,信息的爆炸不容人有太多思考,看到我想看的,仅此而已。

  因此,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红人们,他们是被重新解构过的,或者说是被网民用他们的舆论之口重新定义过的人物。正如现在正在讨论的黄世仁和白毛女,真正的艺术人物恐怕在很多网民口里只能说出“北风那个吹”,他们所能了解的黄世仁恐怕也仅止于“掌握一定钱财、权力,想娶白毛女”的一个地主,而白毛女也只是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仅此而已,历史背景中的压迫与仇恨、反抗与革命,这些带有强烈时代色彩的深入解读对于网民而言至少在婚嫁的讨论中毫无意义。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