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儿肥。十月是吃螃蟹的黄金期,比起拿着蟹八件敲敲打打的扭捏作态,“老饕”们更享受“嗞溜嗞溜”啃着蟹腿的酣畅淋漓。顿顿上酒店在一堆勺碗瓢盆间大快朵颐,自然是不经济,也不过瘾。越来越多的贤惠主妇们选择把螃蟹买回家去,在晚餐上端上满满一盆大闸蟹,一家人一面聊着家长里短,一面在蟹黄蟹膏中品味人生,幸福生活,如是也。
感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我们把狰狞的海味变成了美味的盘中餐。一般谈起某种食物,总是要附带它的做法,成为一种专有名词。譬如:糖炒栗子,北京烤鸭等等。栗子须被糖炒,鸭子需要烘烤。可见,烹调技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是决定性的。同样新鲜的原料,不同的手艺会把它们烹调成命运不同的食物,或者珍馐美味,或者难以入口,错误全不在栗子和鸭。
可螃蟹就不同了。它的珍美之处,在于天然去雕饰。只需最简单的蒸煮,就可成为绝美之味。相反,太过精细的烹调,反而不美。最好是在海边,将刚刚打捞上来的螃蟹,用海水煮熟。海水的咸味渗入螃蟹里,鲜味自然,咸淡适宜,口感上佳。吹着凉润的海风,细细地剥肥美的螃蟹,慢慢地品味其鲜嫩的质感,的确是美妙的一刻。
上面说的是海蟹。河蟹则是另外一种风味。它往往比海蟹体型小,然而肉质更加饱满鲜嫩,且口感更细腻。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便是这一种。螃蟹被一根红线捆得好好的,即使蒸熟之后,也是八爪俱全,蜷缩得中规中矩。背壳上刻着醒目的“阳澄湖大闸蟹”的标识,每一只都有。这大概是最另类的防伪商标了。然而听到有趣的传闻,据说因为阳澄湖太出名的缘故,每天都有太多的人想要买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而湖里的蟹却没有那么多,于是周围的商家便从各地买来螃蟹,网住了在湖里浸一浸,满足慕名而来的消费者。这些螃蟹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被烙上商标之后,顿时成为最摩登的螃蟹,即“阳澄湖洗澡蟹”。
其实,只要是好吃的螃蟹,有没有在阳澄湖洗过澡都不打紧。重要的是,留给它们生存的空间,让它们健康地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不要因为我们的饕餮,毁掉它们。据说从前有许多美味的物种,现在都已经消失了。黄花鱼这个名称渐渐陌生,我们只能偶尔吃到涂了黄色素的鱼。对虾也逐渐稀少,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也无法将它们挽留。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也无法看到这个“横行霸道”的可爱族类。只能在中秋之夜,寂寞地赏菊花。
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是希望,我们不要成为最后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