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最南京/人文
3上一版  
PDF 版
· 老酒店的民国情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老酒店的民国情调
  中山北路81号,现在是江苏议事园酒店。往里望去,一座灰瓦黄墙的宫殿式三层小楼赫然而立,旁边的碑石刻录着它鲜为人知的过往——民国时候,这里叫做“华侨招待所”。

  1930年,由著名的设计师范文照设计,国民政府开始在当时的外交部对面建造这座小楼,作为侨务委员会接待外宾的涉外招待所。在当时的首都南京城里,华侨招待所曾是为数不多的重要接待场所之一。

  时至今日,“招待所”一词已经失宠,一时叫人无从想象当年的华丽。虽然庑殿顶式的屋顶上和飞檐翘角里还散发着旧日风情,但那些华贵之美,在这幢楼里,不知还能否寻得着踪迹。

  走近镶有木雕刻的玻璃门,想细细端详,门却缓缓地开了。大厅里空无一人,与新式酒店相比,这个大厅并不宽敞,却处处彰显着一种华贵。白色大吊灯、层叠的吊顶上画满浓重的彩绘,墙角随处可见的细致雕纹,以及毛笔书写的繁体字,使这里艳而不俗。

  向走廊方向望去,一路光线明暗交错,寂静异常。缓缓走过,只有鞋跟敲地的节奏声在楼里回荡。一时间有时光倒回的错觉,心生岁月沧桑的感慨。

  1937年抗战爆发后,华侨招待所曾是安全区25处难民收容所之一,见证了大屠杀的耻辱和悲怆;1945年日本投降前,这里又是国民党军队的先遣机构——前进指挥所的驻地。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就在这里向侵华日军总部发出了23份备忘录,为最后的日军投降签字做着努力。

  称这条走廊为“游廊”也许更合适,因为走廊两边尽是风景。大落地窗外面是一个个木雕的窗棂,隔着玻璃,两边各有一个小小的天井庭院。长条青砖铺就的地面,方正小巧的院落,中央种着一棵玉兰树。每年三月,玉兰树就结出一朵朵馥郁芬芳的花朵,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庭院里都是暗香浮动。院子的三个角落里,分别种着竹子、桂花和芭蕉,尽是些清雅可人的植物。

  推开走廊尽头的大门,是一个能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厅。屋顶上一个个圆饼形的白灯和地毯上的花纹巧妙地呼应着,朱红色的大圆柱是民国仿古宫殿式建筑的典型元素。议事园的工作人员说,年轻人喜爱到这里举办婚宴,本以为传统的中式婚礼会更适合这里,但某次当西式的香槟玫瑰花和浪漫白纱亮相华丽宫殿之上时,一种说不出的圣洁令人大呼惊艳。

  而当熟悉了这里近80年时光积淀下的艺术渊源之后,会觉得气场更加独特。在这个大厅里,曾举办过无数次的美术展览,从1934年开始,中国美术会成立大会在这里召开,同时举办了中国美术会的第一次画展。此后,潘玉良、黄君璧、赵望云等一些知名的画家都曾在这里举办过自己的个人画展。

  顺着木楼梯往上走,装饰很简单,厚实的深色地毯、雅致的白色长壁灯、宽厚的木制楼梯扶手,每一样都带着民国时洋式的小资情调。房间里的设置也大致沿袭了这一风格。紫红色调的家具,亮金色的白纱窗帘,绛紫色嵌金的床罩,连装饰物都是带着有轨电车的老城钢笔画。

  明年就是昔日的华侨招待所80周年华诞了,议事园的管理人员说,他们想征集一些民国时期酒店的老照片,藉以纪念过去的辉煌。

  (老照片征集电话:83108886)

  快报记者 倪宁宁 实习生 朱琳 /文

  快报记者 赵杰/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