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袁伟民暗批何振梁详情披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袁伟民暗批何振梁详情披露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召开之际,“销声匿迹”长达5年的袁伟民出现在公众面前——《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的首发式在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举行。

  在《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这本新书中,第四章“北京申奥:深层的故事”所披露的“事件内幕”,无疑是最具爆炸性的。而这其中又涉及到中国体育界另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何振梁。

  袁伟民说:“历史可能被表达,也可能被遮蔽,而本书所要做的,是让历史尽可能地接近事实”。经过5年的深思熟虑,袁伟民要高调还原历史真相,而确实,那些真相,只是体育高层极少数人知道的真相。

  在该书中多次受到质疑的何振梁,被很多人称为“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这些评价,会因为这本书遭到“颠覆”吗?

  出版方说,袁伟民已请他们向媒体招呼,不要炒作此事,知道历史真相,从中共同吸取教训即可。一个人在某个问题上、或在某阶段有错误,不代表否定他的过去和全部。只是因为这个人的所为涉及到历史,所以当事人有责任为历史留下真实的一面,让历史尽可能接近事实。

  袁伟民推出的这本新书引发重量级舌战

  有人揽功 李志坚隐约不满

  虽然袁伟民在书中没有点名,但只要有点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指的是谁,而且书中在后面的章节中还间接点出了这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名字,文中这样写道:“在这位资深委员的传记《五环之路》中,是这样记载他第一次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的:‘1984年在洛杉矶中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取得了辉煌成绩。中国在世界体坛的崛起,为何振梁在国际奥运会的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条件……’”显然,《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多次提到的“这位资深委员”正是何振梁。

  质疑何振梁的第一件事是申奥内幕,书中披露——

  申奥小组集体讨论认为:2001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112次国际奥委会全会将投票决定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投票决定5个申办城市中由哪个城市承办,第二件是投票决定由谁接替年龄到线的萨马兰奇担任新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一般而言,两件大的事,在一次全会上不大可能给同一个洲。我们北京最关心最要努力的是保证北京拿到承办权,至于新的主席人选最大的可能是出自欧洲,呼声最高的是罗格。根据申奥小组“合纵连横”的原则,罗格支持北京,北京支持罗格,即外界所说的“京罗组合”。但在袁伟民书中,何振梁被描述为选择支持韩国人金云龙。

  其实,早在两年前,原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在《中国体育报》上撰文解释什么是“合纵连横”策略时,就隐约表达了对这位资深委员的不满。当时,文章这样写道(节选):有些媒体,出于好心,喜欢定向奉送“体育外交家”“奥林匹克外交家”的美誉。在我看来,是不是体育外交家,是不是奥林匹克外交家,最要紧的不是看坐了多少万公里的飞机,不是能以英语、法语与多少个国际奥委会委员聊天,最要紧的是在关键时刻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以高超的外交艺术,处理棘手的问题,达到最好的效果。可惜,由于宣传走偏,人们都是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有人毁约 袁伟民非常生气

  李志坚撰文表达得比较隐晦,如今袁伟民在其新书中则写得相当直接:“当时我(袁伟民)非常生气,我心想人家说话算数,支持北京申奥成功了,现在我们却过河拆桥,不支持人家,不是不讲信誉吗?更何况,金云龙能和罗格比吗?金云龙是韩国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后来因为贿选问题被国际奥委会点名,并遭到韩国检察机关的起诉。据说他在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时曾经许诺:只要投他的票将给报酬……可是这位资深委员依然我行我素。何振梁支持金云龙,后来“据多方反馈信息,也证实他这么做了”。袁伟民在书中披露:“我立即将此信息告诉了时任北京申奥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贾庆林、刘淇和奥申委其他领导都感到吃惊,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天下午就立即召开奥申委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请这位资深委员讲明情况。他承认有这个事实,但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中第七章“普遍法则:新老交替势不可挡”这一章节中,袁伟民还披露了当年这位资深委员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不积极支持于再清接替他成为新执委一事。整个事件简直是“不可想象”。书中披露:一年后,在2003年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又将选举出新的执行委员,是继续支持这位资深委员去竞选执委,还是把新委员于再清扶上马去竞选执委,袁伟民和李志坚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广泛听取意见后,决定让于再清参与竞选。

  李志坚找到了这位资深委员(何振梁),希望他能支持于再清参与竞选,当时这位资深委员就表示:“如果推荐其他人,我反对,不同意,但是推荐于再清我没有意见,我全力支持他竞选执委。”他还答应写一封英文和法文的推荐信,由他出面向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推荐于再清。谈话一结束,李志坚就立刻赶到北京市委,也代表袁伟民,向时任北京奥组委主席、市委书记刘淇报告了这一情况。但是,令袁伟民和李志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传来的消息却说明:这位资深委员并没有像他承诺的那样做。首先,在推荐信的问题上,他表现得不情愿,他没有写法文推荐信,而只是在外联司拟就的英文推荐信上盖上他的章。为此党组书记李志坚两次找何谈话,第二次谈话何竟然大发雷霆,矢口否认阻挠于再清当选之事。其实是他自己“另有想法”,不久之后就明白了——有委员反映,他在境外谈到执委竞选问题时说,他之所以不竞选,原因是中国的体育部门嫉妒他。于是,德国媒体指责中国:“让一个政府告诉我们谁应该进执委会,这是不能允许的!”这些奇特的声音不仅严重地干扰了于再清的竞选,更不能容忍的是,给中国造成了不良影响,认为中国在干扰国际奥林匹克事务,中国体育部门在弄虚作假。结果,2003年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于再清以并不悬殊的票数竞选执委失利。又一年过去了,2004年9月,在雅典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于再清再次参加竞选,终于成功,四年后又顺利晋升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据《新民周刊》

  一对一

  何振梁

  申奥日记节选

  2001年3月3日 与罗格通话,告诉他金云龙让我连署提名他为主席候选人的信,我已允诺,我觉得在连署前应先取得罗格的理解。罗格感谢我去电话,说我同意为金连署完全是正常的人际关系。

  2001年7月15日 开会过程中,金云龙不断用他的日本式中文写来条子要我们三名委员加紧帮助他为他拉票,并开来要我做工作的委员名单。罗格同样开了一张长长的名单给我,希望我争取这些委员支持他。

  2001年7月16日 罗格在第二轮以59票当选,金云龙仅获23票。大家向罗格表示热烈祝贺。当时罗格站在瑞士委员霍德勒与我之间,我是第二个向他祝贺的人。

  2001年7月19日 整天电话不断,大家都来祝贺,称我为申奥功臣。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某个特定的事情上,你会被历史推到主要的位置上。当事情过去,你应该懂得离开这个中心位置,退到舞台的边缘,甚至离开舞台。

  北京申奥背后的波折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节选

  袁伟民不仅经历了北京两次申奥的全过程,而且在2000年4月出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之后,以奥申委执行主席的身份,和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刘淇一起,直接参与指挥了北京申奥的攻坚阶段和决战阶段。袁伟民说,申奥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关键是在中央制定的正确的申办工作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我们制定的“合纵连横”的对策和“滴灌”工作方法非常奏效。

  “罗格+北京”为大势所趋

  参加国际奥委会新主席竞选的五位候选人有比利时的罗格、韩国的金云龙、加拿大的庞德等。

  媒体认为,新任主席和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应赋予不同的洲,理由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在莫斯科投票前几个月,刘淇和袁伟民在瑞士见过罗格。罗格首先感谢袁伟民多次表示支持他竞选主席,他也对刘淇市长表示他完全支持北京申办,但也请中方理解他,不能够公开表示,因为他本人是欧洲奥委会主席,而巴黎和伊斯坦布尔这两个申办城市都位于欧洲,但他会为北京做工作的。

  令人费解的“谜”

  执行“京罗组合”策略时,一位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北京奥申委的顾问,意想不到地不配合,他我行我素,有些行为与北京申奥的总方针相悖,令北京奥申委费解、困惑和不安。

  第一次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在2001年3月2日。有人告诉袁伟民,从来自境外信息获悉,一位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已推荐金云龙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袁伟民立即将此信息告诉了时任北京申奥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贾庆林、刘淇和奥申委其他领导都感到吃惊,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天下午就立即召开奥申委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请这位资深委员讲明情况。他承认有这个事实,但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幸好最后进行了补救,消除罗格和欧洲委员们的误会。

  2001年7月15日,国际奥委会投票产生新主席的前一天,从莫斯科惊爆险情:国际奥委会一重量级人物碰见国际奥委会中国的女委员说:“你们那个人,态度暧昧,快告诉你们的部长。”

  袁伟民让于再清立即召集三个中国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开会,一定要全力支持罗格竞选成功!可是,结果令人失望,这位资深委员依然我行我素。他没有投罗格的票而投了金云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不可忘却的“教训”

  难以理解的是,北京申奥成功后,他到处作报告,频频接受专访,他写文章、著书立说,不仅把事情的真相掩盖得严严实实,甚至流露出:北京申奥成功,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票,不是投给北京的,而是投给他个人的感情票。

  一个参加了北京申奥全过程、在一线工作的知情官员给袁伟民写信说:“现在人们有个误解,认为北京获胜,主要是的功劳和他在陈述时的最后讲话,他自己几次对记者讲话,包括他的莫斯科日记中都这么说的。我认为这不是事实的真相,应该出面澄清。”

  袁伟民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酌情讲出事实真相。目的是:一、维护历史的真实性;二、让年轻人和外事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在申办成功后,有些事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和干扰,与这位国际奥委会资深的中国委员,在申奥过程中的错误没有及时解决,是非不清、真相不明有关。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