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5版:成长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尹建莉:做“听话”的父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尹建莉:做“听话”的父母
  “不管是最好的管”、“不看‘有用’的书”、“替孩子写作业”……这样的教育方法,听起来是否有点匪夷所思?然而,当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将这些观点写进《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这些“另类”的观点却以透彻的说理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短短7个月,这本书已有60万册的销量。有过多年从教经验的尹建莉,不仅熟悉学校教育,而且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她还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圆圆曾跳级两次,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尹建莉表示,对孩子而言,妈妈是朋友,是老师,更是引路人,那么,她究竟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影响孩子一生的呢?日前,“第一成长会”特别邀请到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加入我们的专家团队,并与南京的爸爸妈妈们一起热聊育儿经。

  [精彩观点]

  1.做“听话”的父母

  听不听话,乖不乖,已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简易标准。尹建莉用自己教育女儿的经历告诉妈妈们,要做“听话”的父母。

  “女儿圆圆2岁时,有次我带她到天安门广场玩,要过一个天桥。圆圆不走台阶,要走两侧固定栏杆的那个只有十厘米宽的小水泥台。这样,本来一分钟可以过去的天桥,足足走了十多分钟。弄得陪同的亲戚都不耐烦了。”尹建莉这样解释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听话”:“本来就是带孩子出来玩,为什么一定要把去天安门广场看作是有意义的,而把过天桥看作是没意义的,孩子在哪里玩不是玩呢。也许在圆圆眼里,天桥比广场还有趣得多。”尹建莉提倡做“听话的家长”,她发现,几乎所有家长和孩子的冲突都反映了家长的问题,也就是说都包含了家长对孩子的不理解或解决问题方式的不得当。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得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

  2.孩子看电视——以不限制达到限制

  孩子迷恋电视这个问题,大多数家庭都会遇到,尹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呢?

  尹建莉说,圆圆想干什么她都不会阻拦,唯独在看电视这个事上,曾对她控制比较严。但这“控制”从没有被她察觉,因为基本上没对圆圆说过“别看电视了”这样的话,也没给她规定每天只能看几个小时电视,更没有强行关闭过电视。所以就女儿个人的体验来说,没觉得家长在这件事上管过她。相反的是,家长的一些行为看起来倒像是纵容。

  圆圆上小学时,电视剧《 还珠格格》很火爆,圆圆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影响练二胡和功课。尹建莉和圆圆商量,能不能以后回家先练二胡,然后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这样几件事就都不耽误了。圆圆一听非常愿意,由于家长的信任,孩子心里没有任何不自在,她果然把这几件事协调得很好。

  “一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地说,我的孩子不听话,放开了就会完全管不住自己”。尹建莉表示理解,这些家庭中的孩子似乎很不懂事,很不自觉。但孩子“不自觉”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它多半反映了家庭中有积淀已久的教育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遇到什么事情时,家长在处理方式上充满强权作风,不注意体贴孩子的情绪、面子、能力、愿望等,多是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来教导或批评孩子。

  家长应该想一想,关了电视,孩子在书桌前真的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么?好的教育应该是疏导的,而不是强行堵塞的。

  3.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记得当年高考前几天,妈妈为了让我好好睡觉,特地嘱咐我:‘你要好好睡觉,睡不好就考不好!’我听了这话,就拼命让自己睡着,结果翻来覆去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考试也昏昏沉沉,影响了发挥。”现场有一位“准妈妈”,她想起了自己当初的经历,提出了疑问。

  “这就是语言上的不良暗示。”尹老师说,女儿圆圆在高考前也有些紧张,她也想让圆圆好好休息,就跟女儿说“尽量好好睡,睡不好也没关系。妈妈在网上看到,一些高考状元在高考中连着几天都没睡好,也一样能考好。你如果睡不着正好可以背背单词嘛。实在不行,早晨妈妈给你泡一杯浓浓的咖啡,包你精神百倍上考场!”尹老师说,她的这句话其实可以让孩子真正放松:第一,高考状元都会睡不好,那自己睡不好也是正常,而且说不定也会和高考状元一样,考出很好的成绩;第二,即使睡不好,还是有退路的,还可以喝咖啡提神;第三,圆圆白天一天已经很累了,背背单词,其实反而让她很快地入睡。“这就是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尹老师介绍,她在书中提到的“不要100分”等思想,其实与这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处。“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但是如果我过分强调分数,不仅会给孩子心理压力,损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干扰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孩子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考试成绩上,却不能把注意力放到对知识本身的探究上。我从不跟孩子要成绩,她考多少都行,我只把着眼点放到呵护她对学习的兴趣上。如果孩子始终对学习有兴趣,她怎么会没有好成绩呢。这就是‘想要100分,就别要求孩子考100分’。”

  快报记者 马晶晶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