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73岁大华电影院要变脸出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73岁大华电影院要变脸出新
整修方案要求恢复“民国身段”,将成为五星级“文物电影院”
  从1936年至今,南京新街口核心区内最落魄也最具历史价值的建筑之一大华电影院已经73岁高龄了。记者昨日获悉,从去年9月17日停开一年多后,大华电影院的整修方案已经上报市政府,只待批准就可开工。

  整修后的大华电影院将保留其作为省级文物的气派大厅,并恢复内部精美的天花,同时在后楼翻建成地上地下共4层的建筑,打造成五星级的影院。这将是新街口众多高档影院中第一个“文物电影院”。快报记者 孙洁/文 辛一/摄

  大厅将恢复精美玻璃天花

  据了解,大华电影院和中山东路1号的中国工商银行属于目前新街口仅剩的几座民国建筑,1992年就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02年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原名为大华大戏院。

  作为民国建筑之美,大华大戏院的特点就在于“中西合璧”——12根大红圆柱支撑着整个房顶,天花、墙壁、梁枋则施以彩绘,栏杆扶手上有雕饰,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圆柱和天花上都有金粉,圆柱上有凤凰盘旋,大华1992年曾经大修过,不过这些地方都是按原来的样子刷新,没有动过。”在这里工作刚好满30年的大华老员工刘幸友说,“天花板现在是金色方格的,做了好多灯,可我刚来时,上面原来是玻璃的,雕花的玻璃,而且是透光的,上面原先是高窗,可以采光的,可精美了。”

  这次新整修工程的设计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告诉记者:天窗玻璃是大华的西式之处,借鉴的是欧洲教堂建筑中常见的彩色镶嵌玻璃。整修方案里,大厅是作为文物部分保留,大厅两侧在上世纪90年代后兴建的红色瓦廊将拆除,而影院外墙的黄色水磨石子墙面作为历史的印记将被保留,“修旧如旧,恢复原来样貌,文物要讲究原真性。”

  方案要求保持“民国身段”

  据刘幸友介绍,原来的大华电影院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就是挑空的大厅,两侧一侧做售票处,一侧是观众出口;而后楼是两层的放映厅,“一楼是一个1000人的大放映厅,二楼是几个小厅,合计1800座。后来迎合市场,把一楼的千人大放映厅改成了商场租了出去。原来的放映厅都是坡形的,要改商场自然要把地拉平,感觉很低矮,实际以前是个又大又气派的厅。”

  而根据本次整修方案,后楼将被翻新成4层建筑。其中,地下一层挖地下车库,地上三层,一层做娱乐休闲配套项目,二、三两层层高高达7米,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放映厅。目前影院北侧的中央商场高24米,整修后的大华电影院大约高20米左右。据透露:此前方案是电影院体量要扩大,将目前与中央商场之间的空隙部分全部填满,与中央商场对接。不过规划部门希望维持大华在民国时期的建筑体量,建筑高度、边界最好都不要大动,因此取消了扩充边界的原方案。不过新方案里,大华电影院和中央商场方面仍希望彼此连通,可能会在2楼采用过街天桥等方式建设专用连接通道。

  千人“楼座”将告别南京

  刘幸友告诉记者,新的大华是按照五星级影院的标准来打造的,还是做影院。“我想硬件上肯定不会比华纳、德基、万达的影城差,我们是一楼的黄金铺位,比窝在顶楼的许多影城位置要好;而且我们会比它们更具吸引力,因为我们是文物啊,是优秀的民国建筑,不要说一些老南京市民喜欢来这里怀旧,而且作为旅游景点也值得一看。”根据设想,整修的大华电影院还可能恢复“大华大戏院”的老名称,并延用手绘海报展现其独特的历史底蕴。

  据悉,上海的大光明影院整修后就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特别是其“楼座”,也就是那种千人的大厅,二楼有个小半层的,特别具有历史感。但设计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楼座”过去很辉煌,却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观看需要。现在的影城放映厅都偏小、厅多,给观众多种选择,安静舒适感都大大提高。再要恢复楼座只能是个摆设,加上原始楼座已经不存在,因此大华的整修方案里放弃了恢复一层的“楼座”。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华南侧门楼就是危房,一直都有安全隐患。因为其余老影院或拆或卖,主管公司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因此完全有资金、也一直有计划把“大华大戏院”留住,虽然楼座不恢复,不过它仍将是南京最具历史价值的影剧院。

  [前世今生]

  大华:“老南京”心中的全国第二

  “我们停业后,经常接到老南京市民的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恢复开业,怀旧的市民还想来看看。”在采访中,大华电影院值守的老员工告诉记者:他们所有人都在盼着这座老影院能否重新开起来,因为过去的大华,实在是太辉煌了,辉煌到梅兰芳、张艺谋……没有什么大腕它没见过,辉煌到门票收入全国排到第二。

  建筑大师的杰作:

  蒋介石当年经常光顾

  走进现在的大华电影院大厅,二楼的橱窗里至今仍挂着2006年大华70周年的宣传海报。大华电影院始建于1936年,时称大华大戏院,由著名建筑师杨廷宝先生主持设计。

  关于杨廷宝先生,他和刘敦桢、童寯三人的画像至今仍被列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里,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建筑大师。他设计过的作品留在南京的有中山陵、长江大桥桥头堡,“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也是他设计或参与设计的。”大华电影院的老员工刘幸友随口就报出了几个杨廷宝的作品。

  据刘幸友回忆,大华在民国时是“军人电影院”,据说当时蒋介石经常光顾这里,用这里的会议厅开大大小小的重要会议。1949年前的大华是以放映进口影片为主,开业时首映影片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歌舞剧《百鸟朝凰》。随后,在1936年5月29日晚,京剧大师梅兰芳等众多社会名流亲临捧场,几乎半个南京城的市民都涌来争睹盛况。这座大戏院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配备了空调,是当时商业大亨和名流聚集的高档场所。

  据说,一位台湾老兵回南京故地重游,看到许多地方全然不识,只有看到大华电影院才激动起来:那是他当年曾经去过的军人影院。

  八十年代的鼎盛:

  门票收入曾列全国第二

  1950年以后,大华大戏院更名为大华电影院,这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大华主要放苏联等国家的一些电影。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座民国电影院最鼎盛的时期还不是民国,而是上世纪80年代。一位曾经探访过该影院的网友在网上列出了一系列数据:

  ——1984年,影院在全市率先突破全年门票收入100万大关,雄冠全省。

  ——1986年,大华电影院相继实现了放映自动化、光源氙灯化、音响立体化、座椅软席化、空调冷气化这五大改造,影院变得更加华丽典雅,宽敞舒适。

  ——1987年全年门票收入在1984到1986年连续三年超百万元的基础上,又创造150万元的新纪录,并进而于1989年突破200万元大关。

  而刘幸友的记忆是: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年该影院的门票收入排到了全国第二,无疑是全市、全省第一。那时候,往往上映一部抢手的新片,市民通宵排队买票,住在江北和大厂的市民甚至坐汽车、搭轮渡,辗转颠簸上大半天,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在当时市民月收入普遍只有几十元的情况下,一张电影票的价格能被“炒”到一块钱。当时能在大华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就已经算是一种尊贵的享受了。

  2000年后的衰弱:

  全靠“文保”留下文物

  和许多老国企一样,2000年后几乎年年亏损。“许多老员工都回家拿80%的工资,现在值班的也就10多个人。”刘幸友告诉记者,2008年9月17日,影院正式停业了。“因为电路都老化了,现在都要求有自动喷淋装置,那要整体重做才行,安全不过关没有人敢让它继续营业,一直在等待大修。”

  而记者听到的大华衰弱史则更加曲折。知情人士透露:作为民国建筑的杰作,这幢建筑早在3年前就被列入亟待整修的项目名录,可是当时产权不清,中途似乎改制卖给了一位私人老板,后来不知所终,直到一两年前产权才通过合法手段理清,“回”到市电影剧场公司名下,才有了整修的运作单位,否则想修都修不起来。

  采访最后,大华值班人员带记者来到门头的北侧,墙体下方镶着一方小小的石块:上面标明是“市级文保单位”;而省级文保单位的石牌是在卖皮包的承租户后场中,被静静放在一个看不见的角落里。“自从拿过来就一直没有挂,也没有像许多文保单位一样,用硕大的基座把它立在门边,或许是因为那时候(2002年)影院已经不行了。”刘幸友看着周边的高楼大厦感叹道,亏了这“文物”的牌子,要不是它,大华或许早就被周边商家“消化”了,永远地消失在南京这座古城里。

  大华电影院的大厅很有特点

  ■链接

  消失的

  老南京影院

  据悉,目前南京老的影院大多在南京市电影剧场公司名下,一共有22家。不过现在还在正常营业的只有2家,也就是山西路的和平影城和秦淮剧场。其余胜利、曙光、延安等老影院纷纷被拆,大桥和解放也被停业出租,“主要是设备陈旧,电路老化,消防不达标;作为老建筑,在房屋安全评估上这些如今就是危房。”

  胜利电影院:

  胜利电影院的前身叫做新都大戏院,位于中山路82号,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李锦沛设计,建于1934年,与大华、世界、首都(即位于南京夫子庙贡院街84号的解放电影院)并称为民国首都四大影院。胜利电影院有两进厅堂,进了大厅往里走还有个二厅,然后才能到达里面的剧场,内场放映效果非常好。2004年10月,这家老电影院与左邻右舍一起被拆除。

  曙光电影院:

  曙光电影院原位于鼓楼广场西侧,原鼓楼食品大楼对面。这座电影院是当时南京一座标志性建筑,是我国当时少数几座宽银幕电影院之一。2002年因配合鼓楼改造和地铁工程被拆除,现在只有老照片能勾起人们的回忆。

  延安剧场:

  (前身“世界大戏院”)

  位于新街口中山路51号小巷内,始建于1930年。该剧院曾多次翻修和大规模改造,建成三层六厅结构,可容纳国际水准的大型文艺演出,曾在南京演艺市场掀起过多次历史高潮:一代京剧名师梅兰芳曾在此演出过;1988年上映电影《莫斯科保卫战》,连续放映62天,观众达30万人次。“延安剧场”现已被拆除。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