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民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全镇1.2万人,3000人去为他送别
· 秦淮区“微笑小队” 专帮癌症病人“解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全镇1.2万人,3000人去为他送别
好民警张金文倒在审讯桌上,网友发帖召集:让我们送他最后一程吧
  9月29日,当张金文累倒在审讯室被送到医院抢救时,靖江市公安局局长董维华前去探望,看到三三两两的群众往ICU赶,他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来看望张金文的。

  10月13日,张金文的追悼会在靖江市殡仪馆举行。又让董维华想不到的是,竟然有5000多名群众前去吊唁。“这个典型,不是上级领导树起来的,而是群众树起来的。”董维华感慨着说。

  5000人参加的追悼会

  “让我们去送张金文最后一程吧。”2009年10月12日下午,靖江市的两个知名论坛——骥江论坛和新靖江论坛上,出现了类似的两个帖子:“明天,我们的好警察张金文就将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市殡仪馆举行,让我们为他送上最后一程吧。”在帖子的后面,网友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前去参加追悼会的网友们,该在哪里集中。帖子发出来的两个多小时内,有100多名网友跟帖。

  “好人张金文一路走好!”在昨天的遗体告别现场,许多群众打出了这样的标语。张金文是靖江市公安局西来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他的辖区——西来镇所在地离靖江市区有40多公里的距离,但当地的群众却包车赶了过来。

  西来镇的常住人口只有1.2万人左右,但前去参加追悼会的却达3000人。他们和其他地区的人一起,向张金文做最后的告别。昨天靖江市殡仪馆的广场上,站满了佩戴着白色小花的人,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一些自发前来吊唁的群众,打出了悼念张金文的各色标语。董维华感慨道:“这是一个群众树起来的典型!”

  累倒在审讯室

  张金文只有42岁。这个连续工作了一个月的民警,终于在迎来国庆的前一天,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张sir是在我的面前倒下的。”卢东林是张金文的同事,平时总是称呼他为“张sir”,“张sir生前留给我的最后一段话是:‘昨晚发生的这件事一定要慎重处理,处理不好要出问题,马上国庆节了,我们不能留下后遗症。’”

  前一天晚上,张金文和同事抓获了几名参与聚众斗殴的嫌犯,张金文坚持要亲自做完初步的审讯工作。审讯过程中,张金文肾结石的毛病犯了,卢东林看着他脸色苍白,颤抖着吃了几片药。

  29日上午,审讯工作基本结束,卢东林看见张金文强撑着想站起来,却一下子趴到了桌上,再也没有醒来……

  没有家具的新房和苹果

  英雄逝去,不知道让多少人掉下眼泪。因为这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张金文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幸。

  张金文的妻子一直待岗在家,而他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虽然靖江市区的房价只有2000元左右,但张金文一直买不起一套房子,最后,他向姐姐借了5万元,在农村老家盖了一个两层楼房。可惜的是,新房的家具还没有购买,他却已经走了。

  一个更让人心酸的细节是关于苹果的。张金文曾经有一个儿子,7岁的时候,遭遇车祸夭折。张金文亲眼目睹儿子被汽车撞飞,手里的苹果飞得很远。从此之后,张金文一家再也没有吃过苹果。

  现在,张金文的第二个儿子刚满10岁,正是需要父爱的年龄,但张金文在有生之年却从来没有好好陪过他。卢东林记得,张金文曾长叹一口气,向他诉说道:“我的儿子好想去马洲公园玩,但我却没有时间陪他。”

  张金文把自己的时间全都扑在了工作上。“他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下班。”这是所有同事对张金文的基本印象。

  “他一直泡在基层。”陈强是西来镇的一名退休教师,在西来生活了几十年,但对西来镇的熟悉程度却比不上张金文,“他能随口报出任何一家人的名字,有些刚搬来的我们还不认识呢。”张金文做好事,帮助老百姓的事迹那更是数不胜数。通讯员 沈宫轩

  快报记者 朱俊俊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