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去年刚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待在家里。不久前,他偶然看到一则培训机构的诱人广告,“没有基础没有关系,通过学习,可以保证你能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证书。”有了培训机构的“承诺”和家里人的经济支持,小毛交了上万元报了这个计算机培训班。
考试时答案一道发下来
去了才知道,培训机构就一间教室,一间机房,和印象里环境优雅的“学校”大相径庭。培训班场地是租来的,老师是临时聘用的,培训资料是临时复印的试题。因为对培训质量生疑,上了两天,小毛就想退学,培训机构告诉他不上课也可以,参加考试就行了。结果,老师发试卷时,也发了答案。小毛就这样拿到了一张“计算机职业技能证书”。
小毛觉得自己花了一万多元的培训费,买了张不知道有没有用的“证书”有点冤。就和培训机构协商,希望对方退还培训费,遭到拒绝。小毛一纸诉状诉至崇安法院,认为自己只是参加了培训机构的结业考试,只要支付考试费就可以了,要求计算机培训机构退回培训费9760元。
培训机构同意给付2000元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培训机构的代理律师指出,培训机构和小毛所签协议符合双方的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小毛因怀疑培训机构无资质而停止学习并要求培训方退还费用不合理。
庭审中,法院主持了多次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计算机培训机构一次性给付小毛2000元,纠纷一次性了结。
同类案件数量直线上升
《生活无锡》昨天从崇安法院了解到,今年以来,法院仅受理教育培训类案件就多达几十件,案件数量直线上升,主要问题集中在商家不履行承诺、擅自变更约定、报名容易退款难、随意更改授课时间、师资力量与约定内容不符等方面。在教育培训类投诉中,商家违反合同约定导致消费者对培训质量不认可的情况所占比重较大。但一般培训机构与消费者所签订的协议符合双方的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消费者的诉讼请求很难获得法院支持。陆媛 周溧 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