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民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当年受阅住在帐篷
朱总司令亲自来探望
· 难忘40年前天山上
牧民兄弟给我拍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10 月 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难忘40年前天山上牧民兄弟给我拍照
  1969年的天山上,一位牧民兄弟给腾淦(gàn)生照了这张相。骑在马上的他身穿军装,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眼前这位60岁的老人看着这张照片眉开眼笑,他说尽管过去40年了,可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还常常会想起美丽的天山。

  嗓门大被挑去搞新闻

  腾淦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1968年4月,“部队到白下区武装部来招兵,我一听说一蹦三尺高。”腾淦生有幸成了一名战士,可他没想过自己要去的地方是遥远的新疆。部队辗转青岛、开封,又坐了7天7夜的火车才到达乌鲁木齐,而他所在的团离乌鲁木齐还有一段距离,在天山脚下的奇台县。“那时正值四月,南京已是春天,新疆却下着大雪,部队行进到天山脚下,整座山白雪皑皑,漂亮极了,可我们初来乍到,冷得直哆嗦。”腾淦生说他所在的团1700多人驻扎,四周荒凉,连一户人家也看不到。

  原本在部队当侦察兵的他,不久后却被挑中做起了新闻工作。腾淦生笑着说,1968年快到国庆,全团要选人出来喊口号,指导员推荐了他,当时200多名南京兵,他是唯一被选中的。“指导员说我嗓门大,声音洪亮,做这个工作没问题。”国庆节全团举行大会,腾淦生站在全团前面大声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新疆人民万岁!”一嗓门喊下来,团长注意到了这个嗓门大的战士,把他拉到身边,“小鬼什么文化啊?”初中文化的腾淦生就这样被团长点名要到了政治处,做新闻工作。

  最爱拍新疆当地老乡

  “这之前什么叫新闻我都不懂。”部队发了一部海鸥120黑白相机给腾淦生,从那之后他就捧着相机到处拍照,写部队的宣传报道,给新华社新疆分社和各大报纸发稿。“没过多久我也找到门路了。”腾淦生最爱拍新疆当地的老乡。“他们特别朴实,每个人都笑得特别灿烂。”腾淦生忘不了的是军民鱼水情,有一次,他去新疆军区政治部新闻科干部培训班学习,学习完后又被抽调去四好连队大会写防化连的材料。一切都搞完后已近晚上8点,没有班车,回部队还有60公里的路程,他活活等了三小时也没一辆车经过。正当他绝望之际,一辆运送西瓜的车停了下来,一名维吾尔族老乡探出了脑袋,“解放军啊,你去哪啊,我带你一程!”“我真是感激涕零啊!”腾淦生说最感动是夜里,新疆温差大,老乡怕自己冻到,把羊毛大衣盖在了他的身上。“到部队时是早上5点半了,老乡连口水都没喝就匆匆走了。”

  腾淦生说老乡对解放军好,解放军对老乡也好。一次战士们在零下30℃的天气看电影《南征北战》,老乡们一瞧放电影都跑了过来,好奇地把场地包围了,由于冷他们边看边跺脚。见此情况,营指导员命令战士们全部起立,向后走,到场地后面站成一排,把所有的位置都让给了老乡。“当时一名大爷就用新疆话连夸解放军好呢!”

  天山上留下这张照片

  在新疆,让腾淦生最忘不了的一件事是上天山。“一年多时间里,我都在天山脚下,却一直没上去过。”1969年的6月,毛主席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腾淦生和团卫生队还有当地的赤脚医生一起上了天山。山上住的都是当地的牧民,每到一处卫生队就给牧民们检查身体,看病发药。部队走时,孩子们都追在他们后面喊:“解放军,解放军!”

  除了看病,腾淦生和队友们还要采药,山上的生活很艰苦,晚上他们就住山洞,冷时就用雨衣盖盖身体,可由于白天爬山辛苦,在这样的环境下,腾淦生也能睡得很香。

  几周后,两个牧民找到了腾淦生,原来部队催着他回去发稿。“牧民给我牵来了马,陪着我一起下山。”有了牧民做向导,腾淦生下山很快,“这张骑马的照片就拍于快下山前,当时我看到天山这么美,忍不住就想拍照。”腾淦生说牧民兄弟见他有此意,拿着照相机就给他来了一张。“他不会摄影,完全是自由发挥,可是这张我特别满意。”腾淦生说回到部队他就迫不及待地把照片洗了出来,一直珍藏着,两年后他退伍回到了南京,照片一直随身带着。“现在依然收藏着,下面还写上了感言。”腾淦生说,现在他60岁了,有时做梦还梦到新疆,梦到天山,那个美丽的地方。

  快报记者 赵丹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