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60周年前夕传来喜讯
一起入选的,还有雕版印刷等20个中国非遗项目
昨天傍晚6:50 ,60岁的王宝林接到一个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打来的电话:南京云锦申遗成功了!短短一句话,让王宝林喜极而泣!
从2002年开始,南京云锦就走上申报“世遗”之路,但连报三次,申报了八年,都与“世遗”擦肩而过。昨天,喜讯传到南京,关心云锦申遗的很多专家都哭了。申报“世遗”成功后,一场盛大的庆功晚会将在本月下旬举办,接下来,云锦还将兑现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3个承诺。据了解,包括云锦在内,这次一起被通过的共有金陵刻金、雕版印刷等22个中国非遗项目。
听到喜讯,他们哭了!
南京云锦走过了八年的漫长申遗路,一共申报了三次,前两次都只是入围预备清单,没能冲刺成功;昨天晚上,阿联酋的喜讯传到南京,专家们一个个高兴得哭了。也许是8年的等待,太过漫长了!
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
惊慌中度过不眠夜
昨天19:00,记者的手机响起,“云锦申报‘世遗’成功了!”报喜的是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电话那端,声音有些颤抖,还有几许兴奋。“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都通过了!我还要继续报喜呢!”王宝林的电话匆匆挂断了。
9月28日~10月2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从100余项候选项目中,诞生最新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云锦研究所办公室石主任告诉记者,这两天,王宝林非常“闷”,“我们准备了很多条幅,还有爆竹,但是我们害怕失败,云锦申遗已经8年了,这次一旦失败,就从此和世遗‘无缘’了!”
紧张、惶恐、兴奋……多种心情交织中,王宝林“熬”过了一个不眠夜,昨天傍晚终于盼到了越洋喜讯。“中国之前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都是音乐类的,这次终于有了突破。而且南京不仅有了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也有了世界级的非遗云锦,真是一个大喜讯。”
南京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
眼泪哗的就下来了
听到南京云锦等成功入选“世遗”的消息,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哭了!直到昨晚8点多,记者打电话给他时,他还是难抑心中的激动,几度哽咽。“真是太激动了!云锦申遗的道路走了那么多年,我都是全程参与的!”杨新华早就和王宝林说好,“你一得到消息就要第一时间通知我。”所以昨天王宝林在得到消息后,马上打电话给他,“是下午6点57分。”杨新华告诉记者,但发生了一个“小意外”,“我当时正跟很多人一起在瞻园调研,没听到电话响,着急的王宝林就打给吴秀亮了。”市文化局副局长吴秀亮听到王宝林通报的好消息后,马上告诉身边的杨新华,“我当时眼泪哗的就下来了。”杨新华接过电话,但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挂了之后,他给王宝林回了一条短信:“我太激动了,流泪了……”而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多人眼睛都湿润了,杨新华看到,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易家胜和他一样,泪水模糊了双眼。
晚上吃饭时,杨新华站起来号召大家举杯,“让我们为云锦申遗成功干一杯!”自从得到消息后,杨新华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今晚肯定是睡不着了。”
金陵刻经处副主任肖永明:
这次我们很有把握
金陵刻经也成功“申遗”,昨晚,记者拨通金陵刻经处副主任肖永明电话时,他的声音也很兴奋,“刚才白下区文化局梁局长打电话告诉我了,真是太高兴了!”梁局长通报好消息时还幽默了一下:“成功的可能性是95%!”肖永明纳闷了,“还有5%呢?”梁局长说,“还有5%就是没有正式宣布。”
“这次我们是很有把握的。”在肖永明看来,金陵刻经技艺是标准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最古老的印刷术,它不是世遗,哪个是世遗?”肖永明说,现在对金陵刻经关注和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传承人方面也面临很多困境,“成为‘世遗’后,保护它就不光是我们的事情,而是整个世界的事情了。”
民俗专家陶思炎:
“你消息确切吗?”
“你的消息确切吗?”当南京民俗专家、东南大学教授陶思炎听到这个消息时,也非常高兴。陶思炎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中国文化的一些门类为世界所认可,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这也是对政府文化保护和抢救工作的肯定,由于启动了申遗的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对文化也更加重视。
“这些传统文化都是历史遗产,成为‘世遗’后,当代人更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这些遗产传承下去;同时也启发和促动我们创造新的文化。”陶思炎还表示,今天就是国庆60周年,这些传统文化在前一天申遗成功,时机非常好,正是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一份厚礼。快报记者 胡玉梅 陈英
链接
2001年 昆曲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2003年 古琴成功申遗
2005年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中蒙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成功申遗
此前入选“世遗”的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昨天,在南京文交会上,编织机现场编织南京云锦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揭秘
云锦八年申遗 每次都差一点
2002年,云锦、剪纸、古琴入围申遗预备清单,但2003年9月,古琴申报成功,云锦和其它项目一起与“世遗”擦肩而过;2004年,云锦再次被列入申遗预备清单,但2005年依然收获“失望”;但是,云锦越战越勇,2008年再度冲刺世遗,最终,在第八个年头盼来了喜讯。
说起云锦申遗路,王宝林向记者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次申遗,大学生不识云锦
“我们云锦研究所特别来之不易。1956年10月,周恩来总理指示:一定要南京的同志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第二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从此,南京市云锦研究所作为全国惟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着云锦传承和保护的历史重任。”
1996年,南京云锦陷入困境,资金匮乏,员工发不出工资,许多人才都流失了,设备有些也被损坏了,最后只有不足百人在继续维持。“怎么样才能让云锦生存下去?我当时特别苦恼。如果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云锦,也许云锦就有了生存的机会!1999年,我萌发了申遗的念头。但是2000年,昆曲申报世遗的时候,我们根本不懂申报程序,就此错过了。”
2002年6月,南京市正式成立了“南京云锦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市长的罗志军任组长,副市长许慧玲任副组长,南京云锦就此正式走上申遗路。但是这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木卡拉到南京大学调查,专家们问大学生知道什么是云锦,他们有没有听说过云锦时,大学生们蒙了:什么是云锦?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人听说过,更别提说出云锦是何物了!专家们不死心,上街询问市民,但市民们也答不上来。
500万元,为春晚主持人织衣
申报“世遗”有一个条件,就是让大家都知道它,熟悉它。为了让云锦走进千家万户,当时的“申遗领导小组”想起了上春晚,上了春晚,不仅国内的观众看到了,海外同胞也能通过电视知道南京云锦。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过关系,王宝林找到了2003年央视春晚的总导演金越,金越当即点头同意了。于是,央视的服装设计师赶到南京,选颜色、图案;但,云锦是量体织衣,主持人特别忙,没时间到南京来,怎么办?于是,云锦研究所派出自己的服装设计师给主持人一一量身高、尺寸等等。
“我们一共为主持人做了48套云锦服饰,价值500万元。”很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央视内部临时又发生了争执,直到大年三十17点,主持人都不确定是不是要穿云锦服饰。金越力挺云锦服饰,而有些人却反对,最终还是赵忠祥出来打圆场解决了问题。”最终,周涛、王小丫、毕福剑等主持人一出场就穿了云锦服饰。
王宝林说,当年为央视主持人特制的云锦服饰如今被央视库存,要不是主持人在春晚上穿着云锦亮相,云锦也不会广为人知。
三次冲刺,申报文本变三变
虽然云锦上了春晚,但那一年,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却没有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过,第二年,云锦申遗领导小组没有灰心,第二次申报。“世界非遗两年评一次,2006年,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改申遗的相关规定,所以停了。2008年,世遗申报再次启动,南京云锦又踏上了申遗路。”
“其实在这么多年的申遗中,每年的标准都在变。”王宝林说,第一次申报,光盘要求2个小时,要中英法三国语言,申报文本字数不限,可以任意发挥;第二次申报,光盘要求10分钟,而且内容要求严格,几分几秒是什么都是固定的;第三次,申报文本又有了新要求,不能超过200个英文单词……
王宝林说,第一次申遗,为了申报文本,他找到了上海的织锦专家高汉玉教授,当时高教授身患贲门癌,“听说云锦申遗后,他忍着恶疾为我们写了申报文本。耗费了他整整15天时间。文本写成后,高教授才被送去医院……”
快报记者 胡玉梅 陈英
遗憾
南京白局没能打包“申遗”
“我们本来要把南京白局也捆绑申遗的,但是今年申报世遗文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起南京白局,王宝林有些遗憾,“今年申遗文本要求阐述文字不能超过200个英文单词,而光阐述云锦本身就几度重来,带不上白局,要不然根本无法说清楚云锦究竟是什么工艺。不过,申报光盘里面有南京白局。”
不过,王宝林说,虽然这次没有把南京白局打包“申遗”,但一定会好好传承保护好南京白局的。“南京白局最初就是因为云锦工人太苦了,边织边唱的,一度形成了‘上唱下和’的局面。不过,几百年过去,云锦工人已经不会唱白局了,而白局艺人也已年迈,再不保护,白局这个伴随云锦而生的曲艺就没了。我们在云锦研究所成立了南京白局传习基地,每周一,我们所的小女孩们都向老艺人学唱。”
王宝林介绍说,在申报云锦申遗的时候,他们还做了三个承诺,将来这三个承诺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一兑现。首先是:恢复云锦传统的拜师授徒仪式,目前该所云锦大师周双喜已经带了一个男弟子;二来恢复织锦前的沐浴、烧香等习俗;再者就是复建云锦娘娘庙。“以前,南京有个云锦娘娘庙,每年七月初七,云锦艺人们都去拜云锦娘娘,以求来年云锦工艺一帆风顺。而且,传说七仙女就是云锦娘娘。”不过,筹建云锦娘娘庙要在云锦新馆建好后展开。
快报记者 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