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关键是丈量师德的尺子在谁手里
· “女版许霆国家赔偿”有解读空间
· “不支持”,房价就跌下来了?
· “温柔一刀”是自下而上的典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温柔一刀”是自下而上的典型
  【媒体思想之曹林专栏】

  成都美女交警胡玲近日飞速蹿红网络,因其执法时甜美的笑容和礼貌的敬礼,执法上的严厉和不讲情面、不认特权,罚得司机心服口服,也征服了无数网友,被网友和司机尊称为“温柔一刀”。如今“温柔一刀”不仅获得公众追捧,也获得官方认可:公安部长批示要“大力表扬”,成都交管部门已决定,聘请胡玲为成都交警“规范执法”警务技能教官,在全市推广“温柔一刀”式执法方法。

  道德典型,行业榜样,英雄楷模,是我们的舆论语境中常见到的形式。显然,胡玲也正在成为这样的典型。相比以往的道德典型,“温柔一刀”的产生方式明显不同。以往许多典型的产生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某个部门发掘出某个英雄人物,然后将其树为典型。而“温柔一刀”的产生是自下而上的,首先是网友发现了“温柔一刀”,再在网络追捧下成为网络红人,然后是主流媒体跟进报道,最后引起官方认可。“温柔一刀”身上带着浓厚的草根性,这足以证明:民间是道德传播的主角。

  我并不是否认那种自上而下的道德典型产生路径,如此宣传确有其必要性——许多道德典型和英雄人物往往都是默默无闻的,如果没有官方的发掘和宣传,他们很难引起舆论关注。我只是想说,这种自下而上的草根典型,由于少了官方主导所带有的“强制性”,而更能被大众所接受,舆论更容易从她身上汲取各种精神资源。自上而下地宣传道德楷模,那样的道德榜样再光辉伟岸,再高大全,人们总觉得是“塑造”出来的,远离自己的生活,让人产生不真实感。而像“温柔一刀”,产生于人们的生活中,走红于网络草根,她不是那么高大全,而像一个邻家女孩般可亲可近,有许多琐碎的故事,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人们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受她所感染,被她的微笑、文明和阳光所熏陶。

  这就是自下而上的道德楷模所蕴含的力量——“楷模”往往带着人造的痕迹和灌输的意味,而“温柔一刀”的走红却是那么自然。

  想起了前段时间北京那个“最帅警察”,他也是首先走红于网络——有人称他早就被有关部门看中欲树为典型,然后借助网络的方式宣传他,以如今流行的方式先在网上捧红他。即使如此,这样传播典型也体现了对公众的尊重,不是像过去那样强硬地塑造,而是以公众喜闻乐见、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编辑)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