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实话实说》不下岗又能怎样?
· “人均220平米”是个丑陋的纪录
· “景区涨价误报说”该如何收尾?
· “义务加班”也不能选择性服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实话实说》不下岗又能怎样?
  【中国观察之潘多拉专栏】

  9月26日下午,央视《实话实说》播出最后一期节目。至此,这个陪伴观众走过13年风雨的著名谈话节目,在央视的改版调整中正式下岗。

  (9月27日《都市快报》)

  我曾经是《实话实说》的忠实观众,然而,如果不是这次“《实话实说》下岗”新闻的提醒,我几乎都快要忘了央视还有这样一个节目。好比一个曾经很显要的人,当他变得不再显要的时候,人们都会忽略他的存在,只有在他人生谢幕的时候,他才会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唤起人们对他的美好记忆。

  很多观众对《实话实说》被央视淘汰感到很不解、很痛心,其实更多地是出于对《实话实说》曾经的“实话价值”的缅怀,而并非因为对《实话实说》现今的表现有多么钟情与不舍。

  换言之,就算《实话实说》没下岗,那又能怎样呢?我想,多半会像某些不再显要的人士一样,虽然继续“活”着,却不再具有活力与锋芒,因此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也不会给世界增加新的价值,说得难听点儿,其实与“死”了没什么两样。

  既然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实话实说”的名号,“实话实说”理当是这个节目的生命,否则节目就意味着死亡。如果它不能满足观众的期许,即便央视不让它下岗,它迟早也是要被观众判“死刑”的。如今,《实话实说》被央视勒令下岗,如果说与被观众判“死刑”有所区别,我看区别也仅仅在于,央视是因为不再需要“实话实说”的名号,而观众是因为不满意“实话实说”有名无实的现状。

  到底怎样才算“实话实说”?《实话实说》节目能否既满足观众的期许,又让央视及主管部门满意(从而争取在改版中得以保留)?

  记得《实话实说》第一任主持人崔永元说过,“公众对‘实话’二字有误解,以为顺耳的话才叫实话。实际不然,有些人的话你听上去像官话、套话,但他就是这样想的,是他内心真实的表述,这应该算是实话。”

  和晶也说:“网络可以隐身说实话,电视可以让一个隐身人来说真话吗?”两位主持人实际上承认,《实话实说》节目不可能在观众和央视之间左右逢源两头讨好,节目中容纳许多官话、套话是很正常的,因为目前还不能像网络隐身人那样说实话、真话。

  官话、套话与“实话实说”形同水火,从官话、套话“入侵”《实话实说》,导致节目的“实话价值”大打折扣那一天开始,《实话实说》就似乎注定了被观众“误解”、忽略乃至判“死刑”的命运。

  如果不能像“隐身人”那样自由畅快地“实话实说”,如果只能在名不副实的尴尬中勉力从事,在观众和央视都不满意的夹缝中苦苦支撑,《实话实说》就此下岗歇业,我看未必全是坏事。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文集《英俊的丑角》等问世)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