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版:新中国六十年特别报道·西柏坡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赶考路上
跨越六十年的执政接力
· 赶考仍在继续 “考题”会更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赶考路上跨越六十年的执政接力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一出石家庄,就能看到高速入口耸立的这排红色大字。向前,显示“西柏坡79公里”。

  一个甲子的沧桑岁月,新中国已然60华诞。

  1949年,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从西柏坡“进京赶考”,誓言“决不做李自成”;1984年,邓小平为西柏坡纪念馆亲笔题写馆名;1991年,江泽民来到西柏坡,重温并提醒全党继续发扬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精神”;2002年,胡锦涛上任不满一个月,即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返西柏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由此深入公众心扉。赶考是历史,更是现实,也必将是未来。赶考路上,党的领导人演绎了一场跨越60年的执政接力。

  新中国60华诞即将来临,从西柏坡到北京,快报报道团队重走赶考路,通过实地探访,重温并试图再现三代赶考者的心路历程。

  毛泽东、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延安—西柏坡—北平转战路线图

  快报制图 李荣荣

  进京赶考

  毛泽东: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毛泽东在东移西柏坡途中    资料图片

  2009年9月10日,北京市郊一小区。80岁的马武义老人翻开了一本珍藏多年的相册,指着一张他和主席以及主席家人的合影,饱含深情地对快报记者回忆:“这张照片,是我跟随主席从西柏坡到北京后,在香山拍的……”

  这位毛泽东当年的贴身卫士,思绪又回到了60年前……

  1949年1月31日,寒风呼啸着掠过柏坡岭。毛主席又是一夜没睡,桌上的烟缸里堆满烟头。

  马武义几次想提醒主席休息一下,看他聚精会神、若有所思的样子又把话咽了回去。天快亮时,忙碌了一夜的主席站起来,拿起桌上一面三角形的小红旗,转身走到墙上的作战形势图前,把“北平”上面插的小黄旗拔了下来,插上了小红旗。

  “我顿时就明白了,北平解放了!”马武义说。

  就在当天中午12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由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开始接管防务。进了西直门,就是进了北平城。千年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这一天是大年初三,马武义和一同当班的李银桥准备给主席张罗点好吃的,“没想到是双喜临门。”他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给主席做了平时极少见的扣肉。

  饭菜摆好了,毛主席拿过一只空饭盒,往里面又夹肉又夹菜,满满一盒子递给马武义,“拿去,你们警卫班一起吃,咱们共同庆贺北平解放!”

  回想这一天,马武义印象最深的就是主席说的一句话:“我们不久就要进北平了!”

  比预想的还要快。3月23日,春风送暖,阳光明媚。这一天,毛泽东将率领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建设新中国,走向全新的历史时代。

  那天上午,马武义发现,凌晨三点多钟才睡觉的毛主席,竟然一点都不显疲倦,而是精神焕发。

  “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嘛,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风趣地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大手一挥,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继续赶考

  江泽民:牢记两个务必,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江泽民在西柏坡考察    资料图片

  从当年毛泽东立下“决不做李自成”的承诺,转眼已是一个甲子。

  向着这条摆脱历史周期率支配的道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的领导人从未停止“赶考”的步伐。党的执政理念从西柏坡发源以来,稍作追溯便不难发现,它们是如此一脉相承、并发扬光大。

  在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了30年,曾连续16年担任副馆长的贺文迅亲历并见证了邓小平、江泽民两位国家领导人与西柏坡的渊源。他对快报记者说,“西柏坡纪念馆的馆名正是小平同志题写的,纪念碑上的‘西柏坡’三个大字也是小平同志写的,而碑文所刻的‘两个务必’,则是江泽民同志题的。”

  曾在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邓小平,对西柏坡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世纪80年代,纪念馆的同志想请小平题写馆名,不知道行不行。贺文迅带着试试看的心理写了一封信,当年的老馆长把它送到北京。“没想到很快就有回音了,小平同志欣然同意,帮我们题写馆名。”

  1991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了西柏坡。时任业务副馆长的贺文迅全程陪同并担任解说。在参观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时,贺文迅指着里面的三张简陋的桌子说:“当年这就是三个科:作战科、情报科、战事资料科。”江泽民闻听感叹道:“现在一个科三张桌子都不够,真应该很好地学习西柏坡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一些老党员、村民代表早早搬来小凳子,跟总书记座谈。江泽民听说当年开会没有扩音设备、代表是站在旁边发言席讲话时,他站起来提高声音大声地问:“这样讲话后边听得清楚吗?”大家齐声回答:“听得清楚!”

  江泽民语重心长地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毛主席曾在这里发出号召,进城后要继续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继续艰苦奋斗,不要被糖衣炮弹所打中。只要我们牢记‘两个务必’,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天,江泽民总书记挥毫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横排大字。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西柏坡纪念碑拔地而起,江泽民又欣然题写了同样内容的竖排大字,镌刻在了纪念碑上。如今,凡是来到西柏坡的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将碑身上“两个务必”诵读一遍……

  考试仍在继续

  胡锦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胡锦涛考察西柏坡,与群众亲切交谈     资料图片

  赶考之路,一走就是半个多世纪。2002年12月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率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冒雪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从11月8日当选那天算起,这是他们履新还不到一个月的首次集体行动。这次颇显“高调”的亮相,立即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胡温新政”始于重返西柏坡

  “当时听到消息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突然,紧接着是激动和兴奋。”现任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时任西柏坡纪念馆馆长的赵世贵对快报记者坦言,几十年来西柏坡接待过许许多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但在上任这么短时间内就来到西柏坡、且一次集中了这么多中央领导的,还是第一次。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对快报记者表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职伊始,首先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表态”。“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多年来,取得了很多成绩,新领导班子成立以后怎么办?是满足于这些成绩,还是以更加贴近时代和人民要求的精神风貌、执政理念把各项事业推向深入?”这是一个重要课题。

  从更深的意义看,从新中国开始,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夺取这个政权是一个胜利,能不能巩固这个政权,是个更大的考验。李忠杰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后来一再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共产党要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样的执政思路和理念,从这次西柏坡之行就能看得出来。”

  在重温“西柏坡精神”后,胡锦涛总书记重申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重要论述,并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半个多世纪后,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之路”怎样延续?这段关于“执政为民”的论述,回答了海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的问题。

  而民间所指的“胡温新政”,正始于重返西柏坡。作为中共最高领导集体,再次回到执政的起点、回到新中国的原点,使得这一举动极具符号性意义。

  站在西柏坡纪念馆前,胡锦涛对大家说:“毛泽东同志当年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时,说是进京赶考。我们这次来西柏坡,是来‘上学’的,是来向西柏坡人民学习的!”

  “考试仍在继续。”胡锦涛表示,要在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一张旧沙发的“百姓观”

  9月上旬,在西柏坡村民闫文翠家的客厅里,她指着沙发热情地招呼快报记者,“当时胡总书记就坐在这张沙发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他身边……”

  客厅墙上挂着三个醒目的相框,里面的照片立马将记者拉进了当时的情景里:胡总书记满脸笑意,与闫家祖孙四代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

  在胡总书记来之前两个月,闫家刚建好这座三层楼房,开起了旅馆。客房里的设施都是新添的,但自家用的沙发没舍得换,还是原来旧的这套。“事先省里市里的干部告诉我们要有中央领导来,但没说具体是哪一位,可能是看新房子衬得老沙发比较旧,建议我们换套新的。”闫家想想也对,过年来亲戚家里还要布置半天呢,干脆就借来了一套新沙发。

  “没想到,人家总书记人还没来就已经交代过来了,‘家里原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于是我们又把旧沙发换回来了……”说起这张旧沙发,闫家人总会从心里生出一丝感动。

  胡锦涛最关心的,还是乡亲们的经济收入。“他问我们盖旅馆投资了多少钱,有没有外债。我们说不到60万,有20多万是贷款。他又问什么时候能还清,我们说大概四五年……”闫文翠自豪地告诉快报记者,现在不但贷款还清了,还追加了投资。

  西柏坡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后,不少村民都和闫文翠家一样靠家庭旅馆走上了致富路。在另一户村民闫更祥的家庭旅馆里,听说一到旺季经常忙不过来,总书记一听赶紧“支招”:“找几个服务员帮忙,我们将来就可以大规模地搞了!”告别的时候他对老闫说,“你们的旅馆收费非常便宜,以后有了空,我也要来住几天……”

  “总书记特别平易近人,对我们老百姓一点都没有架子。”采访中乡亲们每每这样感念。而这样的“亲民”作风远不止在西柏坡。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一年中,9名政治局常委中几乎每人都曾深入田间地头、厂矿基层,与百姓促膝谈心。

  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看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是党一以贯之的基本工作路线,“从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理念来说,始终都是要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

  一张旧发票的“廉政观”

  西柏坡纪念馆里,有这样一张发票:“交费单位:胡锦涛;项目:五日至六日餐费;总计:三十元。”这是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结算的饭费。

  时任西柏坡宾馆经理、现任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主任的范美平,每当提起这张发票就格外感慨。“胡总书记当时就住在我们宾馆,一共吃了4顿饭,每顿都非常简单。”范美平给快报记者拿出了胡总书记等9人当年在宾馆用餐的菜单,她已经保存了近7年。其中一份菜单写着:凉菜:酸菜卷、雪菜青豆、酸菜黄瓜、凉拌萝卜丝。热菜:葱花炒鸡蛋、大葱炒豆腐、烧油菜、炒芹菜心。主食:烤红薯、蒸南瓜、煮花生、菜卷、汤面。

  “这些都是我们当地最平常不过的饭菜,但是总书记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范美平说。

  西柏坡宾馆既没有星级,也没有豪华高档条件。为了接待胡锦涛一行,范美平带领着员工们把二楼的一个单间腾了出来,临时改作餐厅,并且准备了一套较为高档的餐具、厨具。不料很快就接到了通知,“一切接待从简,不要铺张浪费”。准备好的高档餐具一件都没用上。

  接待过程中这些小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它们恰恰反映了“西柏坡精神”所提倡的艰苦朴素。最让范美平意想不到的,是送走总书记的当晚,宾馆员工告诉她:“总书记给咱们宾馆交饭费了!”她惊讶不已,立即找来副经理兼财务封国庆,封国庆一五一十地讲述了当时的情况,“总书记离开的时候,秘书来交的钱,我问他付款人开谁,他说‘就填胡锦涛吧’!”

  “执政为民”从这里开始

  所有这些点点滴滴,给这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亮相之初就打了一个漂亮的高分。而这个高分的“注脚”,在12月6日于西柏坡举行的座谈会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述,同时它更印证了此后至今党的执政理念。

  当年57岁的村民闫青海对快报记者说起这次座谈会时,最自豪的就是他就坐在胡锦涛的旁边,“那次开会总书记要求不要搞主席台,大家坐成一圈。”

  一开始走进会议室,胡锦涛没有立即就座,而是与所有代表一一握手问候。到闫青海时,总书记用力握了下他的手问:“你是不是准备发言的?你的手抖得厉害。不要怕,有什么说什么。也不要担心时间,咱们有的是时间,长点没关系。”

  听到这话,闫青海“咚咚”直跳的心很快平静下来。会议开始后,当乡书记汇报完工作,问谁先开始发言时,他第一个表态“我先说”。

  时任西柏坡纪念馆馆长的赵世贵则暗自惊讶,胡锦涛在讲话中多处引用毛泽东讲话的原文,其中在谈到毛泽东当年对全党的告诫时,原文近千字,总书记竟然记得一字不差!

  海内外舆论对这场讲话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它的背景以及深刻寓意。这次讲话中的不少提法,后来都广为公众所熟知,例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且特别强调“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等等。

  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秘书长张星星教授对快报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甚至一些执政多年的政党都相继垮台,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更要经受住考验,不断与时俱进。

  当时,伴随着多年改革开放成绩的种种社会矛盾也已凸显。贪污腐败、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医疗、住房、教育制度改革带来的诸多问题等,都亟待解决和完善。和当年“进京赶考”的毛泽东时代相比,新一代领导集体面临的考题在相似之中也蕴含着不同。

  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彦坤对快报记者说,一个执政党想要永远受百姓拥戴,如果说毛泽东时代还有“领导革命胜利”的这一资源,那也总有用尽的时候,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自身的先进性来巩固执政地位,“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必须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否则便无法执好政。”

  □快报记者 郑春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