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分手后俞可可查出了宫外孕
· 二战后,日本人为何处心积虑奔赴松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二战后,日本人为何处心积虑奔赴松山
  [内容简介]

  65年前,即1944年的夏季,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7000余名中华男儿用生命和鲜血攻下了滇西的松山,用最惨烈的方式消灭了那支野兽般的军队,创造了抗战史上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团)的辉煌胜利。65年后,同为军人的余戈用最为艰苦的正面强攻的方法啃下了这场战役,他以“微观战史”的方式,详实地记录下了松山战役的每一天,展现了松山战役中日双方真实攻防的全过程。

  为祭奠日本士兵亡灵,他们奔赴松山

  公元1974年,即中日邦交正常化第二年,第一批日本人获准访问了中国的边陲城市昆明。这些日本人向当时的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提出一个不合时宜的要求,希望允许他们到滇西祭奠日本士兵的亡灵。这个要求被理所当然地拒绝了。

  据说全体日本人当即失声痛哭。

  1978年,原侵滇日军第56师团第113联队补充兵、日本每日新闻社记者品野实,办理了赴中国的护照。但受当时形势所囿,他仍未获准允许去滇西地区。他此行的目的是为死在松山的日本兵写一本书。

  这时,品野实得知原日本驻缅甸大使馆参赞宫泽作太郎曾乘飞机飞越松山上空的消息,就想从他那里了解一点从空中看到的情况。宫泽作太郎曾在1976年1月应中国邀请,从仰光经昆明去北京。飞越怒江的时候,他在距地面7000米的中国民航飞机上找到了松山的准确位置。尽管是在空中,但作为日本人,在战后见到松山,这是第一次。

  不久,由原日军“缅甸战友会”组织的一个所谓“慰灵访华团”再次来到中国。与那段历史有密切关联的11个日本人,第一次进入了云南。可是,他们仍未能得到允许由昆明再往西行。

  1979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云南,但当时云南对外开放地域限定在昆明以西三百多公里的大理市。日本游客愁眉不展,莽莽苍山好像一道厚重的历史帷幔遮断了他们的视线。

  他们仍是要到滇西祭扫日军亡灵的。

  据品野实后来所写的《中日拉孟决战揭秘——异国的鬼》一书所载,这些日本人从遥远的滇西战场拿来了泥土。回国后,这些泥土作为“灵沙”分给了阵亡人员家属。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日本人终于可以打着“旅游观光”的旗号,源源不断地奔赴滇西,来到松山。

  许多耄耋老者也不远万里赶来,在这里如丧考妣。有人问他们何以如此,他们回答:这里有他们的战友。当年他们如何亲朋友爱。

  你们亲朋友爱,为何昔日对待中国人那样残忍?他们躲躲闪闪的回答是:“我们是军人,军人……”

  费尽心机搜寻日军遗骨

  60多年前,侵华日军在滇缅战场遭受重创,有数万日军遗骨散落在缅甸和滇西各地。60年后,日本人实现了祭奠的愿望后,他们就盘算着将日军遗骨收集回去。

  他们首先在缅甸打开了局面。从1975年开始,日本人用金钱铺路,在缅甸打通种种关节,在各个战场都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慰灵塔”和纪念碑,不论原址上已盖酒楼还是居民房,皆重金买下做祭祀之所,甚至,为战死缅甸的800多匹军马也立了纪念碑。

  从1980年至1990年期间,原日军“缅甸战友会”成员先后4次以旅游者身份来到云南,打着“日中友好恳谈会”的旗号,企图从民间收集日军遗骨。

  松山、龙陵的老百姓,几乎都听说过县外事办公室的人讲日本人为寻找日军遗骨而“悬赏”的事,据说交换条件是:一具尸骸换一辆轿车,一根腿骨或手骨换一台彩电。没有人为此动心。

  那么,那些遗留下来的日军遗骨到底在何处呢?据龙陵县史志办公室陈景东先生介绍,1988年至1989年,当地政府曾组织人力在松山一带收集了一些日军遗骨和遗物,当时的目的一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二是史志办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物证。之后,这些遗骸和遗物被装在约20个木箱以及40余个陶罐内,一直放置在龙陵史志办公室的仓库内。2005年龙陵抗战纪念广场落成,又搬迁到新建的抗战纪念馆内。

  那么,昔日在滇缅战场交战的日本是如何对待阵亡人员遗骨的呢?

  日军在中国阵亡者,战争之初祭奠规格很高,一般是在战事告一段落后,将阵亡者尸体烧制成遗骨,举行大型“慰灵式”祭奠,而后运回日本,送入东京的靖国神社。随着战事惨败尸骨成堆,就采取军官割一条臂或一只手,士兵割一只手或一个手指,放在一个专用的“化学燃烧毯”上烧制成遗骨的办法。中国军队反攻时,节节败退的日军脖子上仍挎着白布包裹的骨灰盒同行;除非遭到惨重失败不容及时处置的情况,一般不丢弃阵亡者的遗骨。一位中国远征军军官称,他们最后打下腾冲城东北角,日军除了几个活的,其他死尸垒成一人多高的垛子,一个月下来,上面爬满白蛆。一户腾冲居民光复后回家,发现自家二楼堆满日本骨灰盒,每个盒上放着手表、钢笔、书信、奖章等。这显然是收集好准备后送的。那户人家又惊又怒,一炬焚之。

  可以想见,如果不是战争惨败,日本人是不会如此狼狈的。而战后的几十年,他们费尽心力地弥补着这个缺憾。

  松山上,关于中国远征兵的传奇

  关于松山战役,日本方面的撰述比我们国内多得多,虽然这场战争中他们只活下来十几个亲历者(包括战俘和逃出者),但几乎每个人都留下了回忆录;作家、研究者的作品更多。他们能跑几万里路来到中国滇西拜,谁能挡住一个民族的精神活动?

  我们也应该认真地拜点什么。在国内,关于松山已有种种传奇。

  传奇之一:松山战役开始,一个中国远征军士兵奉连长命令,将三位牺牲战友运送掩埋。士兵将尸体拉到后方掩埋,绘下掩埋位置草图交给军需官就返归部队,战役结束随部队到了内地,后转往台湾。

  老兵重游松山,凭吊埋葬英烈的墓园已是40年之后的八十年代。但三位阵亡兄弟并没有迁葬这里——军需官把那张草图遗失了。老兵凭记忆开始寻找临时埋葬点,要使三位弟兄返回建制。墓园阵亡将士按部队建制序列安葬。当年没找到。第二年继续找,终于找到了埋葬位置。开始挖掘时下着淫雨,一对当地的中年夫妇路过,了解原委后,帮助一块挖掘。但什么都没有发现,只是看到部分土壤颜色呈褐色,老兵深感疑惑。这对夫妇的先生解释:云南是红土地,酸性很大,赤身掩埋20年以上尸骨已经化了。老兵在中年夫妇协助下将埋葬三位弟兄的一包红土捧送到墓园,了却心愿。第三年,老兵又返回,给三位弟兄立墓碑,顺便拜访感谢帮助过他的那对中年夫妇。在这一年里,多年不育的那对夫妇一胎三胞,生了三个儿子。老兵得知老泪纵横,自语:对不起弟兄们呐,让你们委屈了,四十年之后才来找你们……

  传奇之二: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走滇缅公路经过松山的司机们到这里都屏息静气,当地人都传说每当黄昏或者阴雨天,仍然能听见山谷里传来厮杀声枪炮声。

  滇西保山市“金水阁”酒店老板杨建明,每次路过松山,他都停下车,在路边静坐片刻,为阵亡将士点一支烟。十余年后,杨建明做生意成功,他寻找到100名活着的滇西抗战老兵,资助他们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费。从2004年至2007年,共捐助30多万元。

  传奇之三:2005年7月,在中国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原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参谋长成刚将军的儿子、旅居美国的成彦邦先生一行回国来到松山。他们在松山一路捡拾地上的小石块,都用签字笔工工整整地标出腊勐、大垭口、子高地、滚龙坡、长岭岗等地名。返程登机时,装着石头的行李超重了19公斤,而每公斤需增加15元费用。成彦邦的夫人陈紫薇女士笑道:“这些石头十分珍贵,价值无法估量。”

  据了解,成彦邦是要将这些在炮火多次翻犁下顽强生存下来的小石块带回美国,在自己主持的中国抗日战争讲座上以松山石作实证,宣传松山战役的艰苦卓绝和惨烈悲壮,让每一块松山石敲起警钟,让华界同胞不忘国耻,弘扬全民团结举国一致的抗日战争精神,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