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无悔人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无悔人生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四十多年前,她们舍生忘死保护集体羊群,她们身上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至今留在人们心间。

  一颗水果糖

  水果糖留给人的记忆能有多久?45年过去了,龙梅和玉荣依然难忘那个暴风雪之夜一颗小小水果糖的甜美。

  雪,卷天连地的雪,包裹了山丘河川。羊背上驮的是雪,两个牧羊姑娘身上也是雪。大雪稍停,奔跑了一天的羊群精疲力竭,追赶它们的两个小姑娘力不能支。夜幕降临,杳无人烟的雪原上气温骤然降到零下37摄氏度,两个小姑娘眼角的泪水瞬间结成冰凌。

  “姐姐,你兜里不是还有一块糖吗?咱们吃了吧。”9岁的玉荣对12岁的龙梅说。

  “好吧,趁羊不跑了,咱们赶快吃了它。”龙梅费了好大劲儿才从白茬皮袄下棉袄兜里把糖块掏出来。她小心翼翼剥开糖纸,咬了一小半,将剩下大半个糖块塞入妹妹嘴里。

  “再没吃过那么甜、那么解渴又顶饿的糖。”那块小小的水果糖,令如今已是50多岁的姐妹俩回味无穷。

  感人至深

  1964年2月9日,农历腊月廿六,家家户户忙着准备过年。热心肠的父亲吴添喜去帮邻居粉刷房屋,龙梅和玉荣主动要求替阿爸放羊。阿妈呼达古拉给姐妹俩每人抓了几颗水果糖,叮嘱千万不要走远,午后阿爸会去接她们。

  小玉荣嘴馋,没多久,她的那份糖就吃光了,又跟姐姐要。等姐姐的糖只剩一颗时,龙梅装出大人的样子说:“不能吃了,咱们留着等到最想吃的时候再吃。”

  村庄附近的草滩被积雪覆盖,羊儿难以觅食。姐妹俩商量着把羊群赶到村南远一点的丘陵地带放牧。

  中午时分,暴风雪来了。姐妹俩赶紧把羊群往家方向撵,可受惊的羊群乱作一团,顺着风跑了起来。姐妹俩只好跟着羊群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羊群保护好,一只都不能丢!

  直到第二天上午11时,邻村牧民哈斯朝禄和儿子那仁满都拉发现了龙梅。哈斯朝禄赶紧向上级汇报,组织救援。此时,姐妹俩已跑出70多里地,这是她们出生以来走最远路程。

  由于严重冻伤,龙梅失去了左脚大脚趾,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脚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

  1964年3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记者赵琦采写的《暴风雪中一昼夜》通稿,被媒体广泛采用。龙梅、玉荣的事迹很快传开。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热潮席卷全国。“草原英雄小姐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集体主义精神”代名词。她们的事迹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如今,年逾5旬的她们依然是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的热点人物。

  苦痛藏心底

  冻伤难愈。龙梅和玉荣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转入北京积水潭医院疗养……当年秋天,她们被送到家乡内蒙古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的百灵庙民族小学上学。

  在旁人眼里,此后的龙梅和玉荣头顶光环,其实她们把苦痛压在心底,积极面对生活与工作。

  冻伤导致的后遗症使龙梅的面部肌肉抽搐不止,说话时嘴角常抖个不停,她一有空就对着镜子双手扳脸,强迫面部肌肉静止,经过几年锻炼才好转。近年来,她的9个脚趾逐渐萎缩,走路脚板无弹性,只好平拖着迈步。两年前,龙梅从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休。

  玉荣截肢后,同学们嬉戏玩闹,她只能在旁边看。随着年龄增长,假肢需不断修整、更换。每一次换假肢,都是痛苦和毅力的考验。为了工作方便,她学会了骑自行车。

  玉荣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内蒙古师范学院学习,现在她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在家里,玉荣洗衣、做饭、整理家务样样干。她说:“我从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看待。时间长了,家人也好像忘了我是残疾人。”

  女儿格果日乐说,妈妈每天脱“袜子”时,与假肢结合的部位都是湿漉漉的。夏天奇痒难耐。妈妈从没穿过裙子,更没穿过高跟鞋。

  在格果日乐印象里,妈妈是个非常要强的人。每次去商场买鞋,妈妈试穿时都要尽可能避开别人视线,不愿意让人看到假肢而受到特殊礼遇;出差时,妈妈在长途汽车上很少喝水,生怕自己上厕所麻烦别人。

  “政治上,要按烈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上,要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生活上,要和最底层的老百姓看齐。”龙梅和玉荣严格要求自己。她们曾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龙梅是中共十大代表,玉荣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今年,她们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感恩只言“不悔”

  女儿小时候曾问玉荣:“妈妈,你现在觉得羊群重要还是人的生命重要?为了羊群,你失去了双脚,现在后悔吗?”

  玉荣不知如何为孩子讲清特定年代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觉悟,只能简短地回答“不后悔”。

  女儿慢慢长大,看着拖着残疾身躯的妈妈每天忙碌工作。从周围人对妈妈尊敬的态度上,女儿理解了妈妈,也相信“不后悔”三个字发自妈妈内心。

  “那时候像我们一样出去放牧的人被冻坏身体、被狼吃掉的情况时有发生,”玉荣说:“唯独我们成为典型人物。要说英雄,也是时代造就的。”

  龙梅、玉荣坦言,当年冒死保护羊群时,她们只是孩子,没有过多想法,唯一念头是不能让羊丢失一只。因为一来父母常说“羊是集体的,是全家人的命根子”;二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思想风尚主导社会。

  对于个人境遇,龙梅和玉荣很知足。她们说,如果没有那么多好心人帮助,他们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也可能终身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据当年的《内蒙古日报》报道,从新华社通稿发出翌日至4月17日,龙梅、玉荣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1669封、慰问品2488件,前往医院探视者达2398人次。

  龙梅、玉荣回忆,当年在内蒙古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全国人民寄来的慰问品有两卡车。

  领孩子来“忆苦思甜”

  2009年8月9日,夏秋之交的达茂草原芳草连天。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乡——新宝力格苏木(乡)希热朝鲁嘎查(村),洁白的蒙古包静静散落在蓝天白云下。龙梅和玉荣带领新华社《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电视专题摄制组回老家拍纪录片。

  龙梅、玉荣的旧居是一座简单的土坯房。此时院子里挤满来自北京、四川、甘肃、山西等地的游客。他们大多是三口之家,领着孩子来“忆苦思甜”。因为龙梅和玉荣,这个小村落近年来成为草原上著名的旅游景点。

  来自河南南阳的游客朱先杰说,“我是听着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看着她们的电影长大的。”他想让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知道,当年两个小姑娘做了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四川江油游客石宝林、甘肃天水游客马丽娟认为,如今孩子生活在“蜜罐”里,缺乏集体意识和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正是一部“好教材”。

  不过,龙梅、玉荣认为,历史地看问题,现在她们也不赞成不具备能力的青少年去做冒险的事情;危险情况下,应用科学方式去解决。

  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是中华儿女的集体财富。正如龙梅和玉荣所言,“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势必会被集体自然淘汰。”

  像守护羊群一样“护牌”

  令龙梅和玉荣深感遗憾的是,当时宣传报道只字未提第一个发现并组织救援她们的哈斯朝禄。

  哈斯朝禄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当时是“右派”,下放新宝力格公社接受“劳动改造”。1985年1月,自治区调查组得出结论:哈斯朝禄是第一个发现并抢救龙梅、玉荣的人。

  2005年,哈斯朝禄老人走完坎坷一生,玉荣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近年来,不少机构想用龙梅、玉荣的“名人效应”做宣传,姐妹俩有个底线:除了公益事业,一切免谈。她们像当年守护羊群一样,守护着“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品牌形象”。

  “我们是普通牧民家的孩子,从鲜花和掌声中走过来。这么多年,就为国家做了一件事情,能说得过去吗?”龙梅和玉荣总想为国家和社会多做点什么。两年前,她们将“草原英雄小姐妹”申请注册为商标,计划在呼和浩特和老家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们说,来的人多了,也能让父老乡亲从旅游产业中受益。

  据新华社专稿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