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海外华侨专骗朋友 骗得600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海外华侨专骗朋友 骗得600万
  她,曾经只身一人前往澳大利亚求学。她,大学毕业后定居澳大利亚,是一名澳大利亚籍华侨。正是这样一个有着 “不凡”经历的她,先在瓦鲁阿图国注册了几家空壳公司,然后利用这些公司的名义,以高额回报及为国内企业融资无需偿还本金等丰厚条件为诱饵,诱使自己的一些老朋友缴纳入会费及购买这些空壳公司发行的基金、股权,骗取入会费、投资款折合人民币600余万元。日前,犯罪嫌疑人李昕因涉嫌诈骗罪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批准逮捕。

  海外华侨专挑朋友下手

  犯罪嫌疑人李昕现年46岁,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1987年从医科大学毕业后,李昕就顺利地进入上海一家医院工作。工作没多久,李昕就和自己的爱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后来生育了两个儿子。1990年初,李昕有了一个比较长远的打算,她希望能够出国留学深造,她将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后,她决定离开上海只身一人到澳大利亚留学。

  海外求学的日子远比李昕想象的要艰难,但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会鼓励自己坚持下来。出色地完成大学的相关学业后,李昕顺利地取得了澳大利亚国籍,定居在澳大利亚,并开始尝试经商。因为李昕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儿子都在国内生活,加上经商业务的需要等原因,李昕经常会回国。

  每次回到国内,李昕都喜欢找老朋友叙旧。每次在聚会的时候,李昕总是喜欢向朋友们吹嘘自己这些年来在海外的不凡经历。她告诉朋友们,自己经常会和一些国际金融界名人做生意。听完李昕一番详细的介绍后,朋友们都会很羡慕她,并总是开玩笑说, “你现在是外国人了,在外国发财可不能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朋友们的一句玩笑话,李昕却记在了心头,随后萌生了诱骗朋友投资她推荐的 “基金”、“股权投资产品”,自己可以从中牟利的念头。

  受害人之一的刘某是李昕已经熟识了10余年的老朋友。2003年5月,回国后的李昕和刘某外出聚会。在这个过程中,她向刘某介绍某种投资基金,称“投资回报高,最低每月可获得4%的回报率”。在李昕的游说下,刘某决定相信自己的老朋友,去投资该种基金。但是李昕又向刘某提出,要其先出4000澳元加入一个海外公司,李昕自称是这个公司的亚太地区总经理。李昕表示,成为该公司会员后,再交1500美元用来让她帮助其在第三国(无税国)注册公司,最后才能投资基金。

  对于李昕的这番介绍,刘某没有丝毫的怀疑,对于老友提出的要求她只是一一照做,并投资了她推荐的三只基金。2005年,李昕从澳大利亚回国,又向刘某推荐了一家海外公司的股权投资产品,她告诉刘某,这个公司资金雄厚,买它的股份肯定能赚钱。听了李昕的介绍后刘某就相信了,马上找朋友借了4万美元,又全部投入进去。

  此后的时间里,刘某时常会向自己的朋友彭某说起李昕给自己推荐基金的事情,彭某听后也心动了,她让刘某将其介绍给李昕认识,也想让李昕推荐几只基金,从中捞点小外快,刘某不假思索就同意了。一次李昕回国时,刘某就介绍两人认识,结果一心想着发财的彭某也被骗了约20万元人民币。

  先后在国内骗了9人

  李昕设置的“骗局”绝不仅限于这些,在这期间,她还对外宣称,自己有办法帮助国内的企业融资,无需偿还本金,并让她的朋友帮忙介绍“客户”。得知李昕有这样的“能力”后,那些朋友就先后给她介绍了几个“客户”,受害人朱某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朱某在浙江省绍兴市开设了一家服装公司,他大致估算了一下,仅仅生产启动资金大概就需要几亿元。正在为上哪儿弄这么多钱而发愁的时候,他从朋友那儿听到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于是,通过朋友的介绍,朱某很快就认识了李昕。李昕自信地告诉朱某,自己能够帮助其融资,条件是其需要在国外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并缴纳相应的会员费、公司注册费等相关费用。考虑到自己的服装公司急需这样一笔启动资金,朱某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2004年6月,李昕帮助朱某在国外注册了一家投资公司,朱某则按照要求支付给李昕注册费、会员费等相关费用折合人民币3万余元。随后,朱某还出资2万美元购买了李昕推荐的一些国外基金。

  2007年10月,李昕又打电话告诉朱某表示,融资款项很快就能够到位了,但是他还需要缴纳2万美元“律师费”,朱某只好无奈地按照李昕的要求交了相关的费用。

  截至案发,犯罪嫌疑人李昕就利用这种方式,先后在国内骗得9名受害人入会费、投资款等相关费用折合人民币600余万元。

  据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介绍,犯罪嫌疑人李昕行骗的手段并不算太复杂,之所以难以被人识破,在于其充分利用自己海外华侨的身份,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行骗手段。犯罪嫌疑人李昕定居海外,她吹嘘的那些“不凡”的海外经历让国内的这些朋友难辨真假,因而当她宣称买她推荐的海外公司基金、股票能赚钱,大家自然深信不疑。在行骗过程中,李昕要求这些投资人首先交4000澳元加入一家所谓的海外公司,成为该公司的会员后,再交1500美元委托其在无税国注册公司,然后再要求投资人支付投资款。为了能赚钱,这些投资人对其言听计从。

  国内行骗终于落网

  转眼间到了2009年,国内的这些投资人、融资人还在焦急地等待着,买的基金没有如李昕当初介绍的那样升值,而急需的生产启动资金也没有见到一分钱,已经投进去那么多钱,这些投资人、融资人即使已经对李昕说的话产生怀疑,也只能强迫自己相信她。

  就在这个时候,一则爆炸性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到国内:李昕因为非法经营基金在澳大利亚被起诉,目前她已经回到国内。这些投资人、融资人方才如梦初醒,觉察到自己可能受骗了。今年5月14日,刘某、彭某等几名受害人向警方报案,称李昕曾经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游说他们投资一些国外基金,诈骗他们大量的投资款,李昕去向不明。

  接报后,警方随即介入了案件的调查。日前,犯罪嫌疑人李昕因涉嫌诈骗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批准逮捕。

  根据犯罪嫌疑人李昕交代,她同时在澳大利亚和国内从事一些非法的金融业务。她向投资人推荐的海外公司基金、股权投资产品,并用公司名义与这些被害人签订投资、融资协议。而这些海外公司均是她本人或与新西兰人霍普斯、澳大利亚人柯纳得在瓦鲁阿图注册的空壳公司,根本不具备盈利能力。这些投资人、融资人将入会费、投资款等相关费用以现金的形式交给李昕或交给其生活在国内的老母亲,或者直接汇入李昕指定的户头。然后,骗来的钱财由李昕和柯纳得共同分赃。

  2008年9月,犯罪嫌疑人李昕收到澳大利亚证券管理委员会调查令,指控其非法经营基金等行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联邦法庭为此案也多次开庭。2008年12月,为了躲避调查,李昕以探望儿子、母亲为由回到国内,并滞留不归。在逃回国内到被抓获归案这段时间里,李昕并没有悬崖勒马,她还继续对外声称,自己可以帮国内居民在美国清算银行开设账户购买基金,四处行骗。(文中人物为化名)据《上海法治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