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
●清末南洋劝业会的地点为何选在南京
●劝业会对南京乃至中国发生了什么影响
●《申报》对中国展品作了哪些鞭辟入里评析
南京承办中国第一届“世博会”
南洋劝业会的大门 (资料图片)
初夏,南京的市民们在热气腾腾的大街小巷奔走相告:南洋劝业会在丁家桥那儿正式开馆了,赶紧去看看吧。何谓南洋劝业会?“那是清政府斥巨资在南京举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堪称世界级的博览会。”对南洋劝业会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研究的作家苏克勤解释说。这一年,是清王朝宣统二年,正处于国家飘摇,内忧外患之中,那它为何还要耗巨资举办这次博览会?地点为何在南京而不在京城或附近?苏克勤告诉记者,这还得从光绪三十年(1904年)说起。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南洋劝业会的地点为何设在南京
光绪三十年,有个叫张振勋的南洋华侨来北京,给朝廷捐了20万两银子,并建议召开大规模博览会,以唤醒国人发展工商业的意识。慈禧听后颇为欣喜,立即命令有关官员商议办理此事,还派人出国考察。
实际上,早在1851年,中国就派员参加了伦敦第一届世博会,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的“荣记湖丝”脱颖而出,获金、银大奖。1876年,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去了费城世博会。
热心洋务的端方出国考察了一番,笃定了筹办博览会的决心。回国之后,端方被委任为两江总督赴南京上任后,就积极筹备召开博览会的事宜,至于将地点选在哪里,端方也有考虑,南京在当时经济比较发达,而自己与南京渊源深厚,因此,光绪三十四年11月,他上书建议将在谋划中的博览会地点设在南京城(时称江宁),被准奏。
南洋劝业会的筹办大大影响了民国南京的建筑风格
端方大张旗鼓地“办事”了,他设立南洋劝业会事务所,作为筹办机构。在上海成立了劝业会董事会,选的13位董事都是江浙沪工商界头面人物,负责筹款工作。
1909年,事务所共筹集70万两白银作为会务经费,在南京城北的丁家桥、三牌楼一带修建会场。会场占地近千亩,有两江所建馆、外省自建馆,以及各专业馆区34个,其中包括南洋侨商的暨南馆,以及德、日、英、美的展馆。
南洋劝业会各类展馆的建设上,真正体现了中西合璧。例如,教育馆是仿德国式建筑,如工字形;农业馆为中西合璧的方形建筑,四角有亭,四面有门,外为洋式,内为华式;美术馆仿罗马式,为方形楼阁;武备馆仿德国式。而各省展馆基本上都是传统的中式建筑。这些展馆的外在建筑形式都对南京后来的建筑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进入民国以后,南京的城市建筑也多为西洋风格建筑为主,这也是南洋劝业会为南京留下的良好印象所致。
南洋劝业会使南京人用上了电灯
1909年6月28日,清廷任命张人骏为接替端方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为了保障和迎接南洋劝业会的举办,张人骏上任伊始即召见江南财政局提调许星璧,并调拨库银20万两作为筹建江宁电灯厂的费用,定名为金陵电灯官厂,并委许星璧为该厂总办。
江南财政局向上海西门子洋行订购了3台100千瓦发电机,在南京西华门外的旗下街(即今西华巷南段)置地6200余平方米建造电厂。所发之电首先用以供给江宁将军府与两江总督府两个衙门的晚间照明,余电尚可供应江宁城中的官绅学士商各界人士。
1909年8月9日,该厂在《南洋官报》上刊登启事,云:“凡官绅军学士商各界,如需装灯者,即到电灯厂挂号。”“每盏独光电灯安装费为大洋五元;每盏电灯每月电费为大洋一元二角;供电时间,无论冬夏迟早,每晚八个小时”。
金陵电灯官厂的兴办,与南洋劝业会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世界性的博览会因何名曰“南洋劝业会”
作为博览会,按照国际惯例,其名称一般遵循“主办地”加“世界博览会”的方法,这次明明在南京举行,为什么却称它为“南洋劝业会”呢?
苏克勤告诉记者,“南洋劝业会”虽然是一次堪称国际规模的博览会,但来自于德、日、英、美等国的产品只是参与展出,并没有参与评奖,因此,“严格意义来讲,南洋劝业会不算是世博会。”
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专门增加了“南洋大臣”这个重要的官职,由两江总督兼任,主管外交、交通、工商等。当时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各省被称为南洋。
因此次博览会的场址就设在南京,且会场展出的物品,以来自南洋的居多,因此就命名为“南洋劝业会”。
南京盐水鸭和云锦在劝业会上获小奖
从1910年6月5日起,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劝业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海内外商客云集南京,参展商品达百万件以上。南洋劝业会正会长张人骏,邀请社会各界名流及专家学者近800人,对此次各种赛品进行评选。
展会的奖项定为五级:奏奖(一等奖);超等奖(二等奖);优等奖(三等奖);金牌奖(四等奖);银牌奖(五等奖)。共有5269个奖项。
在一等奏奖中,南京没有获奖产品。超等奖中,南京获奖的有:孙家兴的陀罗经被、魏正丰的珠江五彩金椅披;天祥、庚大、厚大、金和出品的天鹅绒字画;胡迪同的刻磁烟壶及瓦当纹插屏。而优等奖、金牌奖、银牌奖中,南京获奖较多,大多是各种染织的漳绒、库金、库缎、素贡缎等。
此外,南京地区的一些诸如南京盐水鸭、雨花石、雨花茶、香肚等土著特产,分别也得了奖。除了这些,劝业会上还展出了一批新鲜玩意儿。
“变形哈哈镜”让观摩者笑弯了腰
南洋劝业会场中有个特别的去处——“嬉笑奇观处”。人们来到这里观摩以后,个个忍不住惊讶万分、捧腹大笑。这个地方便是“变形镜”展坊。
变形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哈哈镜”。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哈哈镜”不过是光学物理现象的一种特殊透视效果而已,但在99年前的南洋劝业会上,这种变形镜却出足了风头。
诗人王漱岩提道,“嬉笑奇观处”共陈列有15面镜子,“第一镜,上短下长,远立则为倒影。第二镜,下短上长,远立则为仰体矮人……”
新鲜的“哈哈镜”让人笑弯了腰,不过这次展会上的另一个展品——相片,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以李鸿章为主角的摄影作品获得银牌奖
清朝末年,国人对摄影术尚不了解,一些封建卫道士还斥之为“奇技淫巧”。南洋劝业会上,摄影术却以新奇之面貌出现于公众面前。
当时,众多展馆中,不但陈列有各类摄影照片,还开设了如神州国光社等3家摄影店。在最后的评奖中,天津选送的由摄影师刘治平拍摄的李鸿章肖像作品,获得银牌奖。
摄影技术一系列成果的展现,促使国人在思想观念上对摄影这门新奇技术有了改观,为摄影技术后来在中国普及,及提高摄影人的社会地位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场南洋劝业会让观众“胜于十年就学”
南洋劝业会对于当时为数20多万的观众而言,就像当时的文化期刊《东方杂志》评价的那样:“一日观会,胜于十年就学”。
当时身为绍兴府中学堂堂监兼博物教员的鲁迅,就带着师生两百多人,经苏州乘火车抵达南京下关,夜晚时分,师生们老远就看了用灯泡组成的“南洋劝业会”五个大字,叹为观止。
而正在浙江湖州中学读书的茅盾,也参观了南京的南洋劝业会。后来,茅盾在《我与湖州中学》一文中细述了这次参观的经历,并感叹“这才知道,我国地大物博,发展工业前途无限。”
《申报》一针见血指出:中国的展品中看不中用
全国各地的报纸争先恐后地对南洋劝业会进行了报道。当时参与报道活动的报馆有:时报馆、神州报馆、中外日报馆、申报馆、北京日报馆、中国报、帝国日报、劝业日报等一共四十多家。粤报公会和香港的各大报馆虽未能来南京,但都发电文表示支持。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何家伟老师,曾特别研究过《申报》对劝业会所做的报道。他注意到,在南洋劝业会接近尾声时,笔名为“醒”的《申报》记者在1910年11月8日、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3日连续刊登论说文:《对于南洋劝业会之评论》。“醒”一阵见血地指出了其中透露出来的弊端。他认为,展出令人印象最深的当是刺绣、雕刻、书画等,“一望而知,我国尚未脱昔日闭关之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天产多而人造少”,“供装饰无关实用者为多”。这是两个最大的弊病。
“醒”的意思是,通过这次展出可以知道,能真正体现一国实力的机械制造在我国还很落后。
何家伟老师一语中的:“这是99年前《申报》的观点,今天读来,也未尝没有现实意义。”
南洋劝业会开幕时的场景
(资料图片)
遗存至今的两座南洋劝业会“守护神兽”快报记者 赵杰 摄
南洋劝业会遗存
水泥阳篷
水泥阳篷是南洋劝业会目前现存最重要的遗物,位于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内。这是湖北馆附近一处名为“水竹居”内的一个小建筑,材料是湖北生产的水泥。这也是水泥建筑首度大规模地在国人面前亮相,同时也是水泥用于南京建筑之始。
汉白玉石貔貅
位于今天的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内,两只汉白玉石貔貅保存完好。据民间沿传和一些野史记载,汉白玉石貔貅是为预备慈禧太后驾临劝业会时下榻行宫门前的守护神兽。但依苏克勤研究发现,清廷在核准于江宁城创办南洋劝业会之时,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均已去世近两年,故这一传说不能令人信服。他认为,这两只汉白玉石貔貅,可能是预备作为清朝王公贵族来时下榻处的守护神兽。
丰润门
筹办南洋劝业会时,南京人为感念张人骏的功德,同时也为了纪念这位对南京城建的功臣,因其籍贯河北丰润之故,于是将新辟之门取名为“丰润门”。1928年7月,丰润门改名为“玄武门”。
丰润路
为迎接南洋劝业会的举办,两江总督下令在劝业会会场东侧,另外开辟出一条马路。该马路完竣后,与模范马路相通。该马路之所以取名为“丰润路”,乃是为纪念张人骏修路之善举。民国成立后,丰润路开始并入模范马路,成为模范马路的东段。
劝业村和劝业路
现在,丁家桥一带还有以劝业会命名的“劝业村”小区,及“劝业路”等称谓。
(感谢作家苏克勤及其将面世的专作《南洋劝业会》对本文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