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心理有误区
求快心理:有些患者求愈心切,希望药到病除,就一天跑几家医院。其实这种做法徒劳无益,甚至有害。
求新心理:新药层出不穷,有些患者就只吃新药不愿服老药。其实新药并非万能药,也有毒副作用。
崇洋心理:认为进口药总比国产药好。有些国产药在国外也畅销,尤其是中成药,在世界上是很有地位的。
贪多心理:有些病人要求多开药,认为药多疗效佳。其实,药物之间存在着配伍禁忌,用药不当,会产生耐药性、过敏反应,加重某些脏器负担,反而不利病体康复。
求补心理:认为“有病必虚、体虚必补”,从而一味追求滋补。其实中医治病,讲求辨证施治。实证忌补,虚证也未必一定要用补药。
求贵心理:有些病人认为药价高就是好药,所以吃药先看药价。其实,药价高与工艺复杂等因素有关,与疗效并非一定成正比。用药关键在于对症,并非在于药价贵贱。
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患过感冒。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约85%的人平均一年要得3次感冒。感冒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且直接危害身体健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还会产生许多并发症,增添诸多麻烦。
患感冒的人都想马上把病治好,追求所谓的“特效”药。其实,感冒是没有“特效”药的。现在治疗感冒的药物,事实上只能使患者减轻症状而已。感冒大体上是由细菌和病毒所引起的,以病毒感染居多。对细菌引起的感冒,抗菌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治疗药物几乎是无能为力的。现在人们习惯用抗菌药治疗感冒,而且越用越升级,使用更新更贵的抗菌药。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因为绝大多数抗菌药对感冒病毒无效,而且长时间大量应用抗菌药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副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如果感冒没有引起并发症,(如头部或其他部位特别的疼痛,或是长时间连续高热),患者只需吃点解热镇痛药,再加上足够的休息,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能痊愈。因此得了感冒的人,没有必要过多地服用药物。人在感冒时容易发烧,而发烧是人体与病菌抗争的表现,但会消耗人的体液,因此在感冒时应注意多喝白开水。
英国的汉堡博士在50年前即认为:“对感冒最有帮助的是睡眠。”现代医学专家称睡眠是“感冒患者的良药”。实践证明,当人睡眠减少、劳累过度、寒冷刺激时,体内“胞壁酸”大大减少,抵抗力随之下降,病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便乘虚而入,诱发疾病,感冒即是这类疾病之一。感冒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烧。而发烧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具有促进“胞壁酸”增多的作用,如果使睡眠增加,体内的“胞壁酸”也不断增多,人体免疫力也随之加强,所以,睡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感冒效果尤佳。 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