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柒纵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未来之城”背后的
博弈与碰撞
· 九十年十五次“变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九十年十五次“变脸”
从《首都计划》到未来之城
  从1919年制定《南京新建设计划》开始,从1919到1949年的30年间,南京共进行了大小深浅不同的城市总体规划7次,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1929年编制的《首都计划》。1929年12月,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和工程师古力治主持编制的《首都计划》,于次年由国民政府公布。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城市规划文件。解放后,南京编制了8版总体规划或类似总体规划深度的规划。在总共15次修编中,包括此次总规修编在内的其中几个规划版本,对南京的定位和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1929:未能实现的《首都计划》

  空间布局:同心圆式四面平均展开

  规划面积:南起牛首山,北至常家营,西至和尚桥,东至青龙山,面积855平方公里。

  人口预测:预测百年后南京城市人口为200万人。

  解放前,南京的城市规划共有7版。最有价值的,就是1929年版《首都计划》。

  在它的指导下,南京出现了以中山大道为代表的林阴大道和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形成今日南京老城的总体格局,初步呈现出现代都市的风貌。

  “1929年12月,《首都计划》完成,第二年正式由国民政府公布。”曾任南京规划局副局长、总工程师的麦保曾出生于1917年,不但亲历了解放后的每一版南京规划修编,对民国时期的情况也很清楚。

  《首都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欧美理念为主,辅以中国传统形制,共编制了28项规划内容,包括今后百年人口的推测、首都界线等。“其实,这到后面就改得一塌糊涂。比如中央行政区规划原先在中山门外紫金山麓,也就是卫岗一带。但后来,迁到了明故宫。”

  《首都计划》得以实现的最主要工程,是对路网的建设。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而开辟的中山大道,自江边中山码头经挹江门、鼓楼、新街口、中山门至中山陵,沿着道路两侧,陆续汇聚了国民政府的交通部、行政院、外交部、最高法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等。它和中央路,以及原有的中华路、御道街等组成了今天南京城市的基本道路骨架。此外,在城内分散地建造了一批行政办公楼房,山西路一带建设了高级住宅区,东郊中山陵—灵谷寺一带建造了运动场和纪念性建筑。

  这部民国时期编制最完整的城市规划,绝大部分内容,并未得到实施。特别是城市功能分区上,是落空的。“不光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原因。现在看来,规划里有很多地方太过理想化,难以实施。”麦老评价,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毕竟,它初步奠定了现代南京城市的最基本框架。

  1983:总体规划是“机密”文件

  规划期限:1981年-2000年

  空间布局:“市—郊—城—乡—镇”圈层式城镇群体的结构

  规划面积:包括南京市区及六合、江浦、江宁三县共4717平方公里,规划市区控制在120平方公里左右。

  人口规模:市区人口规划控制在120万人左右。

  1978年11月,南京成立规划局,立即组织班子着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南京先后也有过几版规划,但基本是在老城里打转转,没什么可谈的。”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叶斌介绍,这些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总体规划,并且,都没有经过批准。

  当时任规划局总工程师的麦保曾,带着二三十位同志,借了市政府大院里的一幢房子,“闭关”潜心研究。“没在规划局里,因为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太吵。”1980年,规划完成上报文稿,1983年通过批准。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并且由国家批准正式执行的规划文件。

  现在,市民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到城市各项规划的内容。然而当时,城市的建设蓝图被视为机密文件,绝对不可以公开。这份规划的机密编号就是“0253”,要想看到它,介绍信、申请书手续一个不能少,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十分严格。

  在规划正式批准前,也曾经做过一次公开展览。地点在玄武湖梁洲。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看的,主要是省市领导以及建设等部门有组织地进行参观。

  1995:提出了南京都市圈的构想

  规划期限:1991年-2010年

  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区—都市圈—主城”三个层次

  规划面积:市域面积为6516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42%的都市圈为2753平方公里,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地域;主城用地由148平方公里增至24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预计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主城人口规划控制在210万人左右。

  城市发展之快远远超出人们预料。1983版的规划很快就显得不够用了,实施不到3年的时间,南京城市人口及城市面积都已经突破了规划范围。

  “特别是小平南巡前后,改革开放形势逼人。这一轮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既要发展,又要控制。防止大城市病。”曾任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市规划局局长的苏则民向记者介绍,1989年,市规划局开始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工作,这一次提出了“南京都市圈”的构想。

  与我们现在理解的“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不同,这个都市圈的概念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主城和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间隔,通过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城市化地区。

  将主城与外围城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理的职能分工和产业、人口分布,一下子就跳出了主城的框框,拉开了城市的骨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