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辉煌60年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缘在中银卡”征文启事
· 新中国60年八大历史性变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新中国60年八大历史性变迁
  60年前的那个金秋,新中国诞生,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起点。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从这里出发,演绎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性跨越:

  ——体制机制跨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创造财富的活力奔涌而出。

  “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这是60年发展中最关键的变革、最重要的跨越。”经济学家厉以宁说。

  新中国成立时,国力贫弱,急需搞建设。计划经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随着形势发展,这一体制凸显出“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

  不断探索中,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市场经济闸门开启,创造财富的活力喷涌而出,古老中国变得更加年轻、更有力量。

  ——对外格局跨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参与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之中。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的命运日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60年前,中国人基本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打开国门搞建设,封闭的中国融入世界。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从一个半开放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

  开放改变中国,中国改变世界。世界银行副行长詹姆斯·亚当斯说:如同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20世纪美国崛起一样,中国故事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一个贫穷的大国不仅改变了它的自身,而且使它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关键因素。

  ——综合国力跨越:从贫弱走向富强,迈入经济大国行列。

  上海世博会园区,巨大的展馆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再过7个月,世界博览会将在这里开幕。

  150年前,世博会的前身、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在工业强国英国举办。150年后的今天,它首次来到发展中国家。

  这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大跨越。60年前,中国经济总量微不足道;60年后,已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国力以滚雪球般加速增长:经济总量从1万亿元到10万亿元,用了15年时间,从10万亿元到20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从20万亿元到30万亿元,只用了短短两年——书写着惊人的“中国速度”。

  国力的跨越带来国防实力的跨越,正在实现着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60年的跨越,实现了中国国力从衰落走向强盛的历史性转变。

  ——经济建设跨越:从一穷二白到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

  从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到建立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

  前30年,中国通过自力更生构造了工业的基本骨架;后30年,通过引进吸收创新,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在工业化浪潮中,有两个中国独有的世界奇观:一个是2亿多农民离开土地,投身到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是数百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工业化,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60年间,我们走过了发达国家工业化30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巨大跨越。

  60年间,工业化进程将曾经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农业社会,推向了现代工业社会的轨道。这是一个世界奇迹。

  ——科学技术跨越:从重点突破到全面创新,向科技强国进发。

  历史不能忘记:60年前的中国,科技的全部“家底”就是30多个专门研究机构,不超过5万人的科技人员队伍。

  目前,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近500万人。研发人员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与研制“两弹一星”倾一国之力不同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科技与经济、市场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国家倡导自主创新,企业和个人创新的激情也被点燃,迸发出强大的创造活力。

  ——市场供应跨越:从处处短缺到物物丰盈,卖方市场转型为买方市场。

  凭票供应、排队购物等曾是中国百姓习以为常的生活经历。

  伴随着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发生了商品短缺到物产丰富、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这标志着中国农业生产、工业制造、服务能力的全面跨越。

  曾经无法解决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曾经的奢侈消费变成了普通消费,曾经的公务消费变成了大众消费,曾经的本地消费变成了全国消费甚至是全球消费。

  60年间,市场供求关系的跨越,彻底结束了在农业社会、计划经济年代的短缺经济,进入了工业社会、市场经济年代的富足时期。

  ——人民生活跨越:从温饱到小康,生存型生活转向发展型生活。

  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永不停歇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前夜,人们连最低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有4000万灾民等待救助。

  60年后,中国人民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旅游、文化、教育、医疗消费兴起。

  ——法制建设跨越:从无到有、从分散到形成体系,构筑依法治国的坚强法律基石。

  60年的艰辛探索,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古老中国,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法治”的重大跨越。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文革”前的17年,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多达1500多件,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奠基。

  1979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节点,新时期法制建设揭开新的篇章。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分散到形成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9月的一个午夜,北京天安门广场,这里正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进行着彩排。这座修筑于500多年前的雄伟城门,曾经见证了中华民族命运的波澜与坎坷。她正在见证这个伟大民族跨越新时代的步伐。

  新华社记者 赵承 陈二厚 张旭东 安蓓 周英峰 王宇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