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常州话来讲,只有技能熟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才能算是‘老师傅’,我们投资3000万建立的‘实训基地’,就是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有一定技能经验的‘准师傅’。”《生活常州》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见到副院长陈炳和时,这位刚受到党中央领导们接见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之一的获得者介绍起学校的培养模式时滔滔不绝。
据介绍,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教育界的“奥斯卡”,每四年评选一次,如果被评为一等奖,无疑就是得到了“奥斯卡”中的“小金人”,此次,由陈炳和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的“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最终将在18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位居64个一等奖之列。
让陈炳和感到高兴并非获奖的喜悦,更多的是这个基地给整个学生培养体系所带来的“革命”,进而使整个学生的就业情况得到改观。“截至今年8月底,该院就业率达到了99.2%,这个数字是实实在在的。”在一份由该院化工系提供的学生就业名录上,该系643名毕业生已经有638名学生和来自各地的化工企业签订了聘用合同,“另外5个学生中,有4个准备升学,只有一个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至今没有签约”。
据陈炳和介绍,高就业率是与学生在“实训基地”中的受训分不开的。实训基地的好处在于,可以利用这些仿真的设备模拟出各种故障,让学生学会怎么处理,进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据介绍,这些经过“仿真实训”过的学生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该校就业处负责人表示,今年该校毕业生薪资水平基本在1800元左右,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员工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远远超过本科生的薪资水平。沈琳 刘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