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电梯能装宝马 一扇门四五十万
· 爸爸,我长大
就成了你
· 五个“老三届”姐妹的半生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五个“老三届”姐妹的半生缘
  郑为玲供图

  照片中的五个女孩,都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这是1968年国庆节,她们在玄武湖畔留下的倩影。下乡插队、知青返城、成家立业……41年间,她们的生活历经变迁,那份姐妹情缘却从未改变。

  郑为玲(前排左)1963年考入了南京七中(南航附中),“我们班18个女生,34个男生。”她说在班里,她跟范慕平(后排左)、毛丽芳(后排中)、陈莉(后排右)、孔惠娟(前排右)四个女同学最要好。“文革开始的时候,我们在读初三,毕业时是68届的老三届。”

  1968年,学生们响应号召要去农村插队,但是班里有几个名额是可以留在城里继续读书的,“放到现在简直不可想象,但是当年,我们真的就把这样好的机会让给了别人。”郑为玲说,当年同学开小组会推荐人选的时候,她们几个女孩都选了毛丽芳,因为她母亲去世,父亲没工作,生活很困难。可是事实上,她们其他几个同学也因为家里已有兄弟姐妹下了农村而有理由可以不下乡,但是她们还是毅然把机会让给了好朋友,“我们是好姐妹,理应互相帮忙。”这种关乎未来命运的谦让,从郑为玲口中说出的时候竟是那么云淡风轻。

  那一年的国庆节,五个好姐妹在玄武湖畔(当时叫人民公园)合影留念。意气风发的背后也有离别的感伤。

  在宝应县子婴河公社三洋大队,郑为玲跟范慕平、陈莉在知青点同住一家。

  “在农村,真是吃了这辈子最大的苦。”郑为玲如今脸颊上还有一块黑冻疮,那就是寒冬里挑河泥时落下的,“一面瑟瑟发抖,一面还要把一百多斤的河泥用扁担抬在肩上,肩膀上的皮全被磨破。”郑为玲回忆,那时赤脚医生来给她们看伤势,她们还恳求医生不要惊动农民,“唉,就怕被人家说成是娇小姐,宁愿自己忍着。”

  1973年前后,陈莉因为表现优秀并在农村入党,被公社推荐上了扬州师范大学,提前回城。“送她走的时候,我是真为她高兴,可是自己心里也很酸楚,我不知道自己还要在农村呆多久。”而两年后,范慕平也办了“病退”。

  “她身体一直不好,刚下农村不久就得了热带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被蚊虫叮咬后,手一抓就感染溃烂。”有一次,范慕平高烧不退,情况紧急之下,农民拖了板车送她去林泽镇上的医院,郑为玲和姐妹们就跟着板车跑,足足走了八公里的路。到了医院,因为立刻需要手术,她们签下了“生死状”,救回了好姐妹的命。那段时间,为了照顾范慕平,她们几个在乡下和镇上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姐妹们经过这一次生死考验,感情更深了。

  1978年,知青大返城。五个好姐妹再次在南京聚齐,百感交集,“我们在新街口吃了一顿团圆饭,都抢着掏钱,最后毛丽芳坚持要出,说她工作早,早挣钱。”

  郑为玲回城后去了商业部门工作,最后从九龙大厦大堂经理的位置上退休。最让她感慨的是,直到今天,几个好姐妹虽然分别在南京、杭州、广州,可是感情还是那么好,“昨天陈莉还给我来电话,我说过去我们一起吃苦,现在又一起品甜,想想将近半辈子都在一起,真幸福。” 快报记者 王凡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