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中国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28层高楼被挖得地基开裂
· “三本生”做家教:月薪2万
· 为求高考加分,校园“垃圾专利”泛滥
· 绣花针背后扎进“游”到肝脏
· 40岁求职者:拥有7个学位
· 公交标语:吐痰请向外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9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在钢笔帽上拴条铁链,这叫“钢笔帽防丢器”;给电脑屏贴张塑料纸,这叫“防电脑辐射仪”
为求高考加分,校园“垃圾专利”泛滥
  昨日,大连火车站旁的邮电大厦营业厅里,退体老工人钱明初从钱夹里仔细数出295元钱的钞票,然后将这笔钱连同填好的汇款单据一并交给营业员。对于靠微薄退休金过日子的老钱来说,这笔款子几乎是他半个月的生活费,有点心疼,但他又不得不邮出去。“这是申请一项国家专利的年费,从前年开始,我每年都要汇这笔款子,给国家知识产权局。”钱明初说。

  事实上,拥有国家专利的是钱明初老人的孙子晓康。钱明初老人不太愿意讲这项国家专利的具体内容,因为这项专利“确实有点像是胡闹,不太好意思讲”。不过,最终钱明初还是讲出了这项“有点胡闹”的国家专利内容,“其实就是在一个‘痒痒挠’上面绑块搓澡布,这东西的全名叫‘便捷式搓澡器’。”

  现状

  大量中学生拥有“垃圾专利”

  3年前,刚升入初三的晓康,经学校科教组和某青少年科技发展公司联合申报,获得了一项国家专利。“申报一项专利,需要向这家公司交495元钱,如果申报成功,钱就不退了,如果申报不成功,这495元钱还退回来。”晓康回忆说,“我记得我们全班同学大概一共申报了20多个专利,全都申报成功了。”

  一所中学不愿透露姓名的科教组负责老师告诉记者,“我们的学生拥有国家专利的覆盖率达到30%以上,但尽管这样,我们的学生拥有国家专利的覆盖率还不是最高的,在大连所有中学里,我们学校的排名大约是中等偏上。”

  中学生搞科研发明的活动竟然如此普及,那么这些中学生到底发明的都是什么东西呢?在大连市一所重点中学里,记者看到了该校2008年第三季度申报国家专利的一份列表,在这份列表中,共有80多项学生发明,这些发明在该年度全部成功申报为了国家专利,它们的内容包括:给钢笔帽上拴一条铁链,用于防钢笔帽丢失;给电脑屏贴张塑料纸,用于防电脑辐射;给活动书架焊4条支腿,用于防书架倒歪……

  这些看上去更像是小孩过家家的东西,竟然全都是国家专利。

  调查

  高考加分传言催生“专利热”

  家住大连开发区的马先生的儿子刚上高一,也有发明申报了国家专利。马先生的儿子发明的作品是“多功能雨伞”,“这个所谓的‘多功能雨伞’,其实就是把伞杆弄结实一点,这样下雨时可以当伞,不下雨时可以当拐杖用。”马先生觉得,“这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就这还被申请成国家专利了,真是瞎胡闹。”马先生说,“就这么个破发明,能有什么价值?我不想给他续交年费了。可是,学校老师说,将来孩子参加高考,有国家专利的话,有可能争取到加分,或者是用来争取高校自主择生的名额。”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的10多名家长里,他们都提到了“拥有国家专利,高考可以加分”这样的话。“毫无疑问,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就是冲着加分的诱惑,才花钱给孩子买国家专利的。”家住沙河口区的赵女士说。

  说法

  谁是“垃圾专利热”的始作俑者?

  拥有国家专利,在参加高考时到底能不能加分?为此记者电话采访了大连招生办主任那绍彬。“高考时,考生拥有国家专利并不能加分,只有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同学,才能给予加分。”那主任介绍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含金量非常高,每年全国只有数量极少的几名学生能够获奖,大连地区近几年没有获得这方面加分的学生。如果谁告诉你,拥有国家专利也可以在高考时加分,那是在骗人。”

  来自招生办的消息显示“国家专利不加分”,那社会上流传的“国家专利给加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主要是一家公司宣传的。”几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一家名为青少年科技发展公司的单位,先后与我市多家中学联合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目前,我市多数中学生获得的国家专利,都是由这家公司给代理申报的。

  这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不少家长以为,这家公司是市科协的一家下属机构。不过,记者在市科协采访时,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他们就是一家民营企业,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近一段时期以来,我们接到很多家长投诉,投诉对象就是这家公司,家长们反映,这家公司乱收费用,代学生申请国家专利。”市科协一名王姓工作人员介绍说,“事实上,我们跟这家公司唯一的联系就是:他们每年都要来我们这里申报一大批学生的发明项目。在我们看来,这家公司申报的大部分所谓发明,没有任何科技价值,每年能从我们这里通过的申请项目,也寥寥无几。”

  “我怀疑这些国家专利的真实性。希望有关部门给调查一下,我们孩子的这些国家专利到底是真的,还是被人给骗钱了?”马先生表达出了部分家长的担忧。据《半岛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