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初二(8)班 吉永劭
我们的城市:南京,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但是,有些时候,发展破坏了许多比发展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南京老城南,一片幽静、朴素、有着南京两千多年来积累的深深的文化底蕴的厚土,它坐落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上。包含着自南唐以来南京的文化精髓:南唐的轮廓,宋时的街和水井,明、清时的建筑在这里汇聚一堂,至少二十年前还是这样。
八月,一个阴沉闷热的下午,我和妈妈前去中华门内西侧(简称“门西”)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调研,这片区域是南京城中硕果仅存的尚具规模的明清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我看见的是:胡家花园破旧的院门还只是“冰山一角”,院子里堆满垃圾,整栋建筑看起来摇摇欲坠,另外一个院门被堵了起来,真是“有苦说不出”……这里怎么了?当你看到黄得刺眼的推土机,当你看到墙上充满血腥味的“拆”字,你就应该明白了。
这还只是一部分。老城南,甚至全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都在受到严重危机。如果这种大规模的破坏继续下去的话,老城南活不过三年。
而我,作为一名南京人,一个对老城南现状感到同情和诧异的中学生,为了一睹老城南最后的挣扎,决定做一个暑期调查,去思考老城南的未来,最重要的是,想想自己是否有一丝力量去参与拯救这个奄奄一息的古老生命?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城南是怎样的。我知道许多前辈担心,即使现在的许多80、90后知道老城南曾有的辉煌,也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那段真实的岁月,文化的生命,可能会无可避免地消逝在历史的风烟里。
我眼中的老城南建筑,沧桑、陈旧、生活不便。门西地区还没有遭受像其他古老街区一样大的破坏,但经过了近几百年来的变迁,门西地区也已经面目全非,门窗被堵住了,那历史上一个个来客似乎只能呆呆地在这里忍受拒之门外的尴尬;破旧的棚屋依着院墙而建,使院落变得拥挤不堪。只有少数的房屋如刘芝田故居保存得相对完好,当天,我们看到南大建筑学院的师生们进驻刘宅进行测绘。
我眼中的老城南居民,朴实、朴素、沉默坚韧。老城南的两千多户居民,大部分是外来的打工者和不愿离开祖宅的老市民,大多位于社会的最底层。那天下午,妈妈拍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一位骨折未愈的小男孩帮助爷爷——一位年老的保洁员一起维修保洁车,画面很感人,尤其是在“拆”字满墙的老街巷里,祖孙之间平凡朴素的温情让人动容。
温情归温情,老城南已经危在旦夕!
老城南将何去何从?!我想,一方面保存文脉,保存城市记忆,一方面改善人居环境,也许是一个让我们今后不会后悔的做法。